楊霞
摘 要:如何提高聽障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就成為了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切身體驗,獲得掌握知識的成就感。而這些在課堂的僅有四十分鐘之內(nèi)是不能得到的,這就需要在課外,學生的生活中,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實驗材料進行自主實驗探究,真正體現(xiàn)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關鍵詞:聽障生;物理;課外實踐;實驗
在課外生活中的物理實驗作為課堂有限時間實驗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有助于培養(yǎng)聽障生動手動腦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建立聽障生將物理課中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物理知識又源于生活的科學觀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物理、愛物理、用物理的興趣。
一、人耳怎樣聽到聲音實驗
首次給聽障生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既感到尷尬又感到惋惜,尷尬的是學生壓根聽不到聲音,教師還一直在講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如何傳播的,對于從未感知到自然界中存在聲音的聽障生來說,這無疑是在觸痛他們的生理缺陷;惋惜的是自然界中的鳥鳴清脆如玉、琴聲婉轉(zhuǎn)悠揚,學生都不能聽到。為了激勵學生,給學生講述了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抵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都很驚訝,完全聽不到聲音的人是怎么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呢?聽障生從未感受過音樂帶來的神奇。接著向?qū)W生講授了骨傳導的原理,人耳的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jīng)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如果只是傳導障礙而又能夠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將振動產(chǎn)生的信號傳遞給聽覺神經(jīng),人也能夠感知聲音。
接著,教師用牙咬住鉛筆的一端另一端抵在桌面上,用手使勁的拍打桌面就這樣做起了實驗,對于健全人來說,做這個實驗并不會有特別強烈的心靈觸碰,因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聲音了完全用不著使勁去拍打桌面,弄出那么大的動靜。學生用半信半疑的眼神看著老師做這個實驗。沒想到的是在一次值班時竟然發(fā)現(xiàn)學生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模擬老師課堂實驗,咬著筷子抵在餐桌上開始做起骨傳導的實驗,學生用牙齒咬著筷子一端,另一端抵在桌面上,另一名學生使勁拍打桌面,學生激動地跳起來,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用手語告訴老師“我聽到聲音了”學生一個個地都跟著做,有少部分學生還是不能聽到聲音,感到很失望,經(jīng)過思考、查閱資料和詢問教師學生找到了答案,明白了原來是耳聾分為兩種:一種是神經(jīng)性耳聾,另一種是非神經(jīng)性耳聾。非神經(jīng)性耳聾可以用骨傳導的的方式感知到聲音而神經(jīng)性耳聾卻不能。
二、光沿直線傳播實驗
學生經(jīng)歷了上一次的骨傳導實驗后逐漸愛上了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學生學習光沿直線傳播這節(jié)課后,仿照課本中的小孔成像的實驗利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物品,學生都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白紙上呈現(xiàn)出燭焰倒立的像,學生都驚訝的用手語相互述說著:這么小的孔,竟然能夠呈現(xiàn)出燭焰的像,而且隨著白紙板的移動可以調(diào)節(jié)出燭焰的像逐漸變得清晰。學生做這個實驗時,可以邊做邊思考,有很多類似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仔細琢磨著做,以此來探究其中蘊含的物理原理。
三、趣味實驗
除了上述的兩個實驗外,學生還自主探究進行了新奇有趣、簡單可行的課外物理小實驗,例如:會吃雞蛋的瓶子——壓強相關實驗
熟雞蛋剝?nèi)サ皻?,將紙片撕成長條狀,將紙條點燃后扔到瓶子中,等火熄滅,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將手移開,如上圖學生實驗所示,學生都很驚訝,驚訝的同時也感到了疑惑,原本大大的雞蛋是不能放入瓶里的,為什么雞蛋就掉下去了呢?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學生打開課本翻到壓強這一章,看看書,又上網(wǎng)查了查,終于知道了原理: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雞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內(nèi)的溫度降低,瓶內(nèi)的壓強變小,瓶子外的壓強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nèi)。
課外的、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不但可以激發(fā)聽障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yǎng)聽障生的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增強聽障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僅如此,課外的物理實驗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通過以上生動且易操作的課外實驗,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能力,組織能力,科學思維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德高.青少年聾生的概念結(jié)構(gòu)[z].2010-10-01
[2] 武瑛娟.中華青少年萬事做(學習小博士)[z].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