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芳
【摘 要】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游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游戲本是幼兒園孩子所喜愛的方式,在游戲中,孩子能夠得到快樂和滿足;教師在游戲中也能感到輕松,但現(xiàn)實中開展的幼兒園游戲卻常常不是如此,幼兒在一旁自顧自地玩耍,教師無精打采地等待結束是如今幼兒園游戲中的一個常態(tài)。本文以幼兒園開展的運動游戲為例,從對幼兒園游戲的現(xiàn)狀分析出發(fā),通過對游戲器械、游戲方式的新選擇、游戲新玩法的探究等,以期重新拾回游戲讓孩子感到愉悅、讓老師感到輕松的本來面目。
【關鍵詞】幼兒園運動游戲;思考;實踐
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因而不可忽視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參與了游戲活動,但常常是被動參與的。在游戲中,他們或不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或草草應付了事,教師對游戲的組織和開展也常常不夠積極,在游戲中的做法也不盡合理,這些都不利于游戲活動的開展,更不利于用游戲對幼兒進行教育。下文以運動游戲為例,首先分析幼兒園開展游戲活動的現(xiàn)狀,再探究正確合理地開展幼兒園的游戲活動的方式。
一、幼兒園開展運動游戲活動的現(xiàn)狀
如今幼兒園開展的運動游戲有很多,比如常見的小班運動游戲解救球寶寶、小白兔搬蘿卜、跳房子、鉆山洞、母雞孵小雞、滑滑梯等;中班的有螃蟹運瓜、小山坡、小司機、螞蟻運糧等;大班的有丟手絹、切西瓜、貼燒餅、跳竹桿、輪胎趣玩等等;還有一些有地域限制的運動游戲,比如在沙坑里開展的游戲,有快樂的運沙工、沙地尋寶、沙灘排球等游戲。在平常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幾乎都能參與到游戲當中,游戲的開展也還比較順利,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游戲開展方面的問題:
(一)有些孩子是在不愿意的狀態(tài)下被動地參與到游戲當中。比如在小班幼兒在玩《小白兔搬蘿卜》這個游戲當中,有些孩子呆呆地站在一旁不想加入,在老師和部分幼兒的“呼喊”下,這個孩子參與到游戲中去了,但是在“搬蘿卜”的過程中,他手里拿著蘿卜的實物,就是不按游戲規(guī)則采用跳躍的方式來回,而是懶洋洋地來回走,這個孩子“搬蘿卜”只是為了應付游戲了事;在游戲《鉆山洞》中,孩子們一開始轉山洞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是一味的重復一個“鉆”的動作,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雖然不是太難,但孩子們玩了一會兒,興趣大失,導致游戲被孩子們“冷落”了。對于這樣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作為教師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孩子不愿意玩這個游戲,還是游戲情景激發(fā)不了孩子們的游戲欲望,還是游戲的材料本身已經(jīng)失去游戲的有效性和適宜了呢,有待我們的思考。
(二)真正意義上屬于幼兒的游戲活動時間不足。如今幼兒園里的游戲活動多在每天的晨間戶外和集體的體育游戲活動時間或者下午離園之前開展的一些體育游戲,大、中、小班均如此,在下午離園之前,孩子們的心思大多已不在游戲上,此刻開展游戲的時間較正常時間段的游戲顯得更倉促,孩子們投入狀態(tài)也大打折扣。日常的游戲中,在游戲開始之前的組織、游戲規(guī)則介紹和游戲之后的點評等要花掉很多的時間,真正屬于游戲的時間很短。
(三)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缺乏觀察與評價。如今在游戲過程中經(jīng)??梢钥吹竭@樣一種狀態(tài):孩子們在無精打采地做著游戲,教師在一旁呆呆地觀望或是和其他老師聊著天,等到游戲結束后,教師要么不進行評價,要么評價得很籠統(tǒng),比如“甲很棒,乙不錯,丁也很好”之類的話語評價,此評價缺乏針對性、客觀性,屬于一種游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某個細節(jié)點上的無效評價。
二、游戲方式和游戲器械“新”選擇
(一)對游戲方式的選擇。幼兒做事情很多時候是憑借著自己的興趣,在游戲中也一樣,當他喜歡某一個游戲時,就會欣欣然參與到其中,當他不喜歡某項游戲時,就常常表現(xiàn)出無精打采地在一旁觀望。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游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看哪些游戲受班里大部分幼兒的歡迎,而哪些游戲則許多幼兒都不愿意做,通過觀察,在組織游戲時,就要盡量避免選擇班里許多幼兒都不喜歡參與的游戲。此外,教師還可具體地觀察每一位幼兒對游戲方式的喜好情況,比如某一位幼兒很喜歡哪一項游戲,而對哪一項游戲興趣不大,等等。
我根據(jù)對自己班里孩子的觀察,發(fā)現(xiàn)班里的許多孩子天氣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都喜歡在沙坑里做游戲,比如在沙地里當運沙工,在沙地里尋寶、打沙灘排球等等,且發(fā)現(xiàn)了有幾個孩子特別愛打沙灘排球,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玩運沙工的游戲,另外,還有一些孩子喜歡在我們的“小花園”里玩,利用自然情境,秋天的時候對落葉賽跑、崎嶇小路、梅花山莊等游戲很執(zhí)著。這樣,我很快發(fā)現(xiàn)班里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至少一兩項自己特別鐘愛的游戲。在觀察到這些情況之后,我在組織某一項游戲時,就讓特別喜歡該項游戲的幾個孩子擔任小頭頭,這種因材施教的游戲方式、教學方式不僅鼓勵了喜歡該項游戲的孩子,讓其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而且能讓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帶動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活躍游戲的氛圍。
(二)游戲器械的選擇。和上文所述的游戲方式的選擇相類似,孩子在游戲中是否表現(xiàn)得積極是與他對這個游戲所采用的游戲器械是否喜歡有重要關系的,如果他不喜歡某一個運動器械,那么他也就相應地不會喜歡與這個器械有關的游戲活動。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游戲中一定要多加以觀察,看看哪些器械比較受孩子們的歡迎,而哪些器械則相對無人問津,并將觀察的結論記錄在案,對于開展其他的運動游戲,這些孩子們不鐘愛的器械又可以派什么用場呢。另外,教師也應根據(jù)觀察的結論進行游戲的組織,比如自己班里的不少幼兒都不喜歡某一個游戲器械,那么在組織游戲的時候,就要盡量避開與該器械有關的活動,以免發(fā)生因孩子們無興趣而組織不起游戲的情況。
游戲器械的選擇除了要迎合孩子們的喜好外,還要注重其安全性。如今常??梢钥吹揭蛴變簣@的秋千架倒塌、滑梯斷裂而傷害了孩子的事件,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其骨骼比較軟,皮肉比較嫩,且幼兒大多對游戲器械的質量和安全性能認識較低,因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在排除運動器械的安全隱患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此外,教師在組織進行某一項游戲之前,最好先檢查與該游戲有關的游戲器械是否安全,比如秋千架是否穩(wěn)固,滑梯是否有斷裂的預兆,沙地里是否有玻璃器皿、金屬殘片等,在確認沒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才讓孩子們進行安全的游戲活動。
三、游戲器械玩法“新”探索
如今許多幼兒園由于受游戲器械的名稱和游戲器械傳統(tǒng)玩法的限制,也由于出于安全、衛(wèi)生等考慮,極少進行游戲器械新玩法的探索。孩子在游戲過程中顯得興趣寡然,有時是與他玩膩了游戲器械有關,他已在這些游戲器械上找不出新玩法,因此,幼兒園應該嘗試著對自己固有的游戲器械進行新玩法的探索。對游戲器械新玩法的探索可以通過“一物多玩”、將游戲器械進行捆綁組合等方式實現(xiàn)。
在今年我園的新一輪課題中初步的實施游戲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如我們在大型滑滑梯器械上,布置了小班幼兒感興趣的吊環(huán)(呼啦圈和繩捆綁旋轉)、給小猴喂香蕉(采用滑輪的牽引)、在滑滑梯上吊一根粗繩,孩子們既可以順著滑下來,也可以順著繩子倒著往上爬等新玩法;大班的幼兒對大小不一的黑色和彩色輪胎、大小不一的木板結合大操場周圍所有可以利用玩游戲的場景進行對這些器械的有效組合,如將輪胎從數(shù)個臺階上推下去,在滾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進行從輪胎上跨跳過去的挑戰(zhàn),還有將木板和輪胎進行單一、組合的方式進行游戲;孩子們拎著輪胎走步,鍛煉孩子的臂力;將輪胎立起來,讓幼兒練習跨欄;將輪胎放倒,讓幼兒練習連續(xù)跳;在兩個輪胎之間放上一根木棒,讓幼兒從木棒下面鉆過去。又比如滑板,滑板本身是無法與其它游戲器械進行組合的,但如果在滑板的前后兩端各掛上一個掛鉤,便可以使滑板與木棍、輪胎等器械組合,可以炮制出多種不同的新玩法。
我們的野趣游戲環(huán)境“小花園”經(jīng)過了幾番改造,將自然的材料進行更好的開發(fā),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野趣活動的環(huán)境,彌補因空間不足、自然游戲資源缺乏而無法開展野趣活動的遺憾。我們巧妙利用小山坡、小池塘、沙地等原生態(tài)的游戲場地,結合幼兒園內(nèi)所有的器械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tài)運動游戲,如大班的“王牌特工”游戲,就是結合輪胎的簡單的“滾”,用輪胎“滾”的動作來挑戰(zhàn)每一個“特工訓練”的項目,在小花園中,有著孩子們可以挑戰(zhàn)“王牌特工”的各個特殊項目,利用大小不一的輪胎在五個不同的游戲區(qū)域進行輪胎的“滾”動作挑戰(zhàn):通過敵占區(qū)——過黃河——爬高山——走獨木橋——穿越梅花樁,看似滾輪胎很簡單,但是“滾”過每個區(qū)域還是比較有難度的,游戲中我班的體弱兒奚曼容、肥胖兒張靖松順利挑戰(zhàn)完“晃橋”的項目。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游戲,既發(fā)展了幼兒的動作協(xié)調、平衡、控制等運動能力,又體現(xiàn)出了合作、堅持、勇敢的運動品質。在小山坡上,大中小各個級部都開展了與小山坡的運動游戲,螞蟻上樹、協(xié)作取水、有趣的圣誕節(jié)、解救球寶寶等等生態(tài)游戲,更好的對園內(nèi)的自然環(huán)境利用不同的器械開發(fā)出了許多令孩子久玩不厭的新游戲、新玩法。孩子們自由創(chuàng)新玩法,更新游戲內(nèi)容,激發(fā)了游戲興趣,增強了運動素質,提升了運動品質。
四、游戲過程幼兒和教師“新”作用
幼兒是一個充滿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特殊群體,他們的腦袋里充滿著各種奇思妙想,這些奇思妙想體現(xiàn)在游戲“玩”的過程中,就是他們能在有意無意中對游戲方式和游戲器械的新玩法作出改變和創(chuàng)新,這些新奇的想法有的時候是我們教師想不到的。比如在玩滑板的時候,他們不經(jīng)意地就采用了“花樣滑法”,如跪滑、單腿滑、雙腿滑、雙人單腳滑等等,又如將彩色輪胎推上山坡去,一開始可能是用雙手推,在往上推的時候,由于自然阻力,孩子們可能會立即調整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去推輪胎,甚至腳頂著輪胎走一步,手再推一步等等,創(chuàng)新有時候就來源于游戲玩的過程中。但老師往往出于對該器械的固定玩法思維、出于安全、衛(wèi)生等考慮或是顧及同伴關系等,便及時地叫停了這些新玩法,因而也就扼殺了孩子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只要不是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和衛(wèi)生問題,教師都應該放開自己的固有思維,放開自己的手腳讓孩子大膽地去玩耍、去探索,以發(fā)揮幼兒在游戲玩法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進一步的游戲能力。當然,有時孩子的行為確實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比如爬到秋千架上,或者會嚴重地危及孩子的健康,這時候老師都應該及時的制止這些行為,并作出指導和糾正。
總之,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放開束縛,讓孩子自由地玩耍,又要在無形中牢牢抓住玩耍的線,時刻緊盯孩子,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游戲中的一種全新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敏.論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價值回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8)
[2]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xiàn)狀與組織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