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欄主 劉慶梅LIU QINGMEI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zhèn)凌河小學教師教育主張:用詩歌喚醒生命,用童書潤澤生命,用課程豐富生命。
?
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
本期欄主劉慶梅
LIU QINGMEI
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zhèn)
凌河小學教師
教育主張:用詩歌喚醒生命,用童書潤澤生命,用課程豐富生命。
我們“新教育人”常說: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奇跡。一個一直行走的人,終將邂逅最溫暖的陽光和最美的風景。
專欄 種子教師
2009年,一縷“新教育”的春風吹到了我們這所農(nóng)村小學,從此,我和孩子們便開始了“新教育”之旅。這些年,我們一直行走在路上。每一個黎明,用美妙的詩歌,開始新的一天,是我和孩子們生活的“儀式”。我們的誦讀內(nèi)容豐富多彩,誦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領(lǐng)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每一個中午,徜徉于書海,用繪本故事為孩子們搭建著閱讀的階梯;每一個傍晚,枕著書香,我們一起用“寫繪日記”“漂流日記”來記錄生活。晨誦、午讀、暮省,成了我們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在與“新教育”攜手的這些年里,我還相繼開發(fā)、實施了讀寫繪、生日、節(jié)日等小課程,用活動豐富當下的生命……我們始終相信,只要上路,總會遇到生命中最隆重的慶典!
生日,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日子;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階段。在童年時代,給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不僅能豐富孩子當下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通過集體過生日的方式,還能使孩子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正確地認識自我,認同自我,從而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我們的教室里,有一份特殊的日歷——孩子們的“生日日歷”,我利用一塊小黑板,按照孩子生日的月份布置了“生日列車”,制成日歷。
孩子們喜歡把自己的照片鑲在PPT里,喜歡把自己的名字放進小詩里,也喜歡老師和同學們贈詩、說祝福話語、唱生日歌。每一首詩,我都精心創(chuàng)作、用心準備。因為我知道,那是對孩子生命的祝福!班里有個學生桑劉蘇,是個文靜又有愛心的小姑娘,畫畫很有天賦,所以,我為她送上這樣的祝福:
桑劉蘇,你就是一顆樹/擁有無數(shù)的葉子/微風里沙沙作響/講述著綠色的故事
桑劉蘇,你就是一朵花/去山野里安家/拉起小草們的手/送給大地一幅畫
桑劉蘇,你就是一陣風/開始快樂地飛翔/無論到什么地方/都送去鳥語花香
走進我們的教室,你會看到“生日贈詩”貼滿了北墻,這是我們師生幸福共處的良好方式 。通過教師贈詩,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建立起美好的師生情感。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焙⒆由钤谝欢ǖ纳鐣h(huán)境里,和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著各種關(guān)系,接受著社會上的各種影響。每一個傳統(tǒng)或現(xiàn)代節(jié)日都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傳遞著一個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節(jié)日前夕,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因此,注重結(jié)合社會生活開發(fā)節(jié)日課程,開展節(jié)日教育活動,堅持做到遇物而誨、相機而教,讓孩子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是我們一直的夢想。
這些年,我們根據(jù)傳統(tǒng)節(jié)日研發(fā)出了一系列的節(jié)日小課程。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節(jié),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組織孩子們叩古問今,誦讀詩歌、美文,設(shè)計實踐活動。元宵節(jié),猜燈謎、做花燈、吃糖豆;中秋節(jié),采蓮藕、吃月餅、賞桂花;重陽節(jié),賞菊花、吃螃蟹、敬長輩,讓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如春風春雨般慢慢溫潤著最柔軟的心靈。我們的節(jié)日小課程,綜合了誦讀、綜合實踐等課程的內(nèi)容和方法,為孩子展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有人說,沒有藝術(sh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注重藝術(shù)教育,實施藝術(shù)教育是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孩子藝術(shù)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一部優(yōu)秀的校園劇,會滋潤孩子的心田,伴隨著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學校每年的“小銀杏讀書節(jié)”上,校園劇展演是必不可少的一項。2014年,我們排演了《窗邊的小豆豆》,那一段日子,最是讓我難忘。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氣息,我和孩子們一起靜心捧讀《窗邊的小豆豆》。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喜歡這本書。于是,我的心中悄然滋生了一個念頭——排演校園劇《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dǎo)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劇目確定后,便是將作品改編成劇本。我一邊研讀作品一邊上網(wǎng)搜集資料,最終和孩子討論確定了劇本。
排練是辛苦而快樂的!課間,教室里、操場上,我們或促膝長談,或熱烈討論,或?qū)W⒈硌?。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小演員們反復(fù)練習,不斷糾正。在眾多的小演員中,扮演“小豆豆”的劉雨潔表現(xiàn)最出色,天真的動作,純凈的眼神,儼然就是一個可愛的小豆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扮演“山本泰明”的王楊宇,憑著一句簡單的描述將一個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孩子表現(xiàn)得有聲有色。那顫抖而堅定的步伐,面對老師時那專注的眼神,分明就是一個堅強好學的“泰明”,王楊宇平日調(diào)皮的影子早已蕩然無存。
一部校園劇的排演,對于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在校園劇的排演中,不但能幫助他們深入閱讀,走進故事,劇中的人物,還將影響著他們今后的人生,作者所要傳達的美好的情感,也許會指引著他們今后的生活!無形中,孩子已將校園劇與自己的生命悄然編織!
我們“新教育人”常說: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奇跡。一個一直行走的人,終將邂逅最溫暖的陽光和最美的風景。在與“新教育”攜手的這些年,我也收獲了很多成長的機會,2014年,我有幸成為全國新教育種子教師。新教育,讓我邂逅了最幸福的生活方式,今后無論在哪里,我依然會行走在這條路上,且行且思,一路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