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照
摘 要: 新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營造書香校園是六大行動之一。本文從語文課外閱讀的目的意義出發(fā),結合教學實踐,探尋、總結“大閱讀”的途徑。
關鍵詞: 新教育 大閱讀 語文素養(yǎng)
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培養(yǎng)初中學生廣泛的課外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范圍,拓寬視野。語文教學實踐讓我們深刻領悟到:閱讀即生命,閱讀可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精神的發(fā)育;閱讀即探索,閱讀可以讓學生探索世界、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閱讀即審美,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得真善美的真諦。
但是,目前初中生的閱讀狀況如何?在“新教育”、“大閱讀”的新理念、新要求下,語文教師又該做些什么呢?為此,筆者在做了一些調查后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究。
一、閱讀現(xiàn)狀:危機四伏
筆者曾采用問卷方式對初一年級進行調查,并對部分教師進行訪談。讀書風氣漸弱的今天,以及學者們驚呼的人文精神失落的憂慮,調查結果所顯示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反思。
(一)教育大環(huán)境形勢逼人。在現(xiàn)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沖擊下,應試成績不自覺被擺在了首位。在考試指揮棒的威懾下,部分教師急功近利,此時教育理念易于發(fā)生偏差,越來越歸屬于“現(xiàn)實派”,他們思想上的輕視疏忽了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即使進行閱讀指導,也局限于考點的答題技巧的指導。家長更是把分數(shù)看成命根子,調查顯示,有33%的學生家長不贊成孩子讀課外書,47%的家長在家中只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F(xiàn)行的教學機制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缺乏寬裕的閱讀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的閱讀氛圍不濃也是必然的,一學期中一次都不去圖書館借書的學生人數(shù)占17%。
(二)課外閱讀范圍狹窄。新教育改革發(fā)起人朱永新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讀中外名著是學生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接受良好思想熏陶的重要途徑。但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喜歡讀文學類書籍,而高達41%的學生則喜歡讀學習參考書及優(yōu)秀作文選,甚至一些學生只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聊天。學生個人藏書數(shù)量極少,10冊以下的占49%,這其中中外名著的占有量只有10%。
(三)閱讀引導缺乏,沒有實效。學生課外閱讀品味不高,圖書市場良莠不齊,不會正確選擇課外讀物。閱讀方法欠缺,有73%的學生沒有閱讀計劃,大部分學生閱讀書籍都是不求甚解,隨意性很強。78%的學生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學校為此開展的專題活動很少,只24%的學生參加過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初一進校時)。
二、對策:有效引導,循序漸進,拓展大閱讀
新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營造書香校園是六大行動之一。營造書香校園是通過創(chuàng)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
在教學實踐中,汲取新教育精髓,筆者與學生圍繞“拓展大閱讀”努力營造書香班級。大閱讀里的“大”字,一是指范圍,讀書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了,有效營造“共讀一書”的氛圍將有助于學生回到書香世界;“大”字的另外一層含義指的是閱讀視野,讓學生的目光從暢銷書回到傳統(tǒng)文學的范圍之內,不再僅僅為暢銷書排行榜的“狹窄”天空包圍。在“新教育”與“大閱讀”的理念下,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精心謀劃,創(chuàng)造濃郁的閱讀氛圍。筆者利用黑板報設置了“今天你讀了嗎”欄目,每天安排一個學生進行佳作導讀,并寫出推薦的理由。教室前面設置“圖書吧”,發(fā)動任課教師教師與學生補充書刊,扉頁上貼上“方便貼”,在其上認真慎重寫下推薦理由與美好祝愿。記得七年級剛成立“圖書吧”時,筆者首先精心選了兩本書《老人與海》、《簡·愛》?!独先伺c?!匪徒o男生,希望他們成為響當當?shù)摹坝矟h子”;《簡·愛》送給女生,希望她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忘自由、自尊。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補充書刊的熱情一直很高漲,他們自由交換閱讀,教室里洋溢著樂于讀書的氛圍。
(二)因勢利導,培養(yǎng)閱讀習慣,指導閱讀方法。筆者引領學生把讀書當做每天吃飯一般,一天也不落下,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通過閱讀不斷改善學生們的精神伙食。筆者與學生們共同達成協(xié)議:建立每天堅持閱讀200字的機制,此機制對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很有幫助。一開始培養(yǎng)自由閱讀,循序漸進,從自由閱讀到共讀、共寫、共生活。即一起讀一本書,一起寫讀書筆記,一起展開交流,一起表演,一起描繪生活。
要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就必須掌握巧妙的課外閱讀方法。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技巧,使學生精讀與泛讀相結合,鼓勵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和學會仿寫,要強調“筆錄法”——記錄下文中的修辭佳句;強調“評點法”,——好的片段要摘抄并賞析評點;還要強調“交流法”——使學生把積累的材料及感悟與身邊的同學予以深入交流,從而擴大了學生閱讀的知識面;教師更要強調“仿寫法”——使學生在閱讀積累的基礎之上,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大膽對中外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特點進行仿寫,并把學生仿寫的文章展示出來予以交流,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遷移,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搭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1.開設文學欣賞課。筆者每兩周開設一節(jié)文學欣賞課,記得七年級第一節(jié)欣賞課介紹的是《老人與?!?,因為班里28個孩子,其中20位男生?,F(xiàn)今的男孩少了一點“剛”性,為了培養(yǎng)他們“硬漢子”精神,我與孩子們一起認真重讀了這本書,欣賞環(huán)節(jié)有介紹海明威,分析人物,讀書寄語,等等。
2.“一人薦一文”活動。當天“今天你讀了嗎”欄目負責人以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形式讓學生推薦優(yōu)秀文章或片段。一學期下來,每人輪到3次,在全班同學共同努力下,推薦美文近百篇。
3.“師生共讀共寫,生生共讀共寫”活動。我們常舉行“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讀書會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尋得更多共同的話語權,獲得共同的生活與理解。愛心在聚集,智慧在閃光,班級凝聚力不強都不行。學生的作品也經(jīng)常刊登在校報上。
4.評選“閱讀之星”活動。校園里總能看到學生月考排名的張榜,我班每月還可以進行閱讀之星的評比,通過評比,讓獲得星級的學生更加喜歡閱讀,向更高的目標挑戰(zhàn),讓沒有獲得星級的學生在榜樣的引領下,激起不斷努力的欲望。
將閱讀進行到底,讓閱讀,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參考文獻:
[1]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冬云.閱讀名著需科學引領[J].語文教學通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