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市樂安中學 蔡雪霞
?
優(yōu)化“一例多境”教學,成就精彩政治課堂—以《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為例
●福建廈門市樂安中學 蔡雪霞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深入,“一例多境”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成為中學政治教學的引領方式。“一例多境”是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利用“一例”創(chuàng)設多個教學情境, 設置一系列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思考題形成探究鏈, 引導學習者通過探究獲得新知, 進而提高綜合探究能力和學科素質的課堂教學方法。如何優(yōu)化“一例多境”教學方式,讓精心創(chuàng)設的“一例多境”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成就精彩的高中政治課堂呢?下面筆者就以《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的教學為例,談一談“一例多境”教學應具有的“四性”。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jīng)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簡約,不是簡單,而是形式簡單,內涵豐富。具體表現(xiàn)就是在“一例多境”教學中,無論是在情境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情境材料的呈現(xiàn)上都要刪繁就簡,使課堂更為簡潔、深刻。
1.巧設“一例”與“多境”,貴在“精”。
“一例多境”中的“一例”可以介紹一個人、一件事或者一個話題。但是這一例不是隨意創(chuàng)設、信手拈來的,它必須經(jīng)得起層層推敲和挖掘,能圍繞教學目標從不同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將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都包容進去,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一例多境”中的“情境”則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生成情感的重要載體,是師生活動的重要平臺。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筆者以《焦點訪談》欄目之《危險的稀土池》中的“稀土事件”為主線,精心創(chuàng)設三個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的情境。由于整堂課以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學生在情境的層層深入中,逐步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在情境探究中逐步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升華了情感。
2.巧現(xiàn)材料與問題,力求“簡”。
要選好“一例”,創(chuàng)設好“情境”,還要考慮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情境材料、如何設計問題。同樣的情境素材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效果迥然不同。
3.巧用媒體與素材,把握“度”。
在多媒體普遍走進課堂的今天,情境內容常常借助多媒體來呈現(xiàn)。如果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對內容不加選擇,學生整節(jié)課只顧看課件,就沒有了自主思維和參與互動的時間,教學目標也難以達成。教師應根據(jù)情境創(chuàng)設的需要,精心選取課件素材,在使用時間和使用量上都要注意把握“度”。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來學習和思考?!苯處煈l(fā)揮“一例多境”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不斷增強教學的探究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此,教師應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這是啟迪思維的“金鑰匙”。
要使教學富有探究性,關鍵是情境問題的設計應具有探究性。教師應設計有梯度的、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筆者圍繞情境設計了五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稀土事件”中,平南縣政府的權力扮演了“天使”的角色還是“魔鬼”的角色?為什么?
探究二:為什么平南縣政府會出現(xiàn)濫用權力的現(xiàn)象?由此,你認為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的關鍵是什么?
探究三:誰在這一事件中發(fā)揮了監(jiān)督作用?你還能說出其他的監(jiān)督形式嗎?
探究四:通過該事件,你能從中體會到政府接受監(jiān)督的意義嗎?
探究五:“稀土事件”昭示著政府應該如何自覺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與政府的關系?
以上五個問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鏈。每個問題一拋出,就好似“一石”激起了課堂的“千層浪”,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大膽思考,在熱烈討論、踴躍發(fā)言之后,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得出相關結論??梢?,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重要法寶。
2.引導學生課外探究,這是課堂探究的拓展和延伸。
課堂是探究教學的主陣地,而課外探究則是課堂探究的拓展和延伸。之所以要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原因有二:第一,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一些探究活動課堂上完成不了;第二,一些資料要求學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或通過其他途徑去搜集,一些感受要求學生課外親自去體驗。
本節(jié)課教學中的第五個探究活動就要求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關于當?shù)卣诠_辦事方面的具體做法來談體會。同學們情緒高漲,每個小組都派代表展示課前調查的成果,有的小組展示的是集美區(qū)政府的做法,有的小組展示的是廈門市政府的做法。課堂上掌聲、歡呼聲匯成一片,是對同學們精彩發(fā)言的鼓勵,也是對同學們勞動成果的肯定。實踐證明,課外探究可以彌補課堂探究的不足,學生在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樂趣的同時,也學會了交流分享信息、創(chuàng)意和成果。
“一例多境”教學的特點是:一例為主,貫穿始終,層層剖析,前后呼應。許多老師能圍繞一個主題、一條線索設計“情境串”,但在具體教學中,往往忽視教學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使原本可以精彩的政治課堂沒有精彩起來。筆者認為,只要從以下兩處細節(jié)著眼,細心琢磨,就能使“一例多境”教學首尾呼應,渾然天成。
1.巧妙設計課堂導入與課堂小結。
恰到好處的導入好比小說中的“引子”,能深深吸引讀者,讓人產生想看的欲望。教師應在情境導入前設計新穎、有趣的開場白,營造“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氛圍,逐漸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2.精心錘煉過渡性語言。
有了精彩的課堂導入和課堂小結,課堂教學應該是比較完整了。但是,如果教師不善于使用過渡性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知識點之間就會出現(xiàn)脫節(jié)。教育家魏庚人先生指出:“由于教師言語的基本功決定了他的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在教學方法中,言語占極其重要的地位?!闭n堂教學過渡語是教學語言中的一種,適時使用能使課堂教學流利順暢。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在“一例多境”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加強人文性教學,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
1.貫徹生本理念,讓“一例多境”教學綻放人性光芒。
(1)讓課堂“動”起來,構建“人文課堂”。
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充滿激情,用激情去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種,實現(xiàn)師生互動。筆者教學時十分投入,當講到權力像天使一樣被用來造福百姓時,禁不住高歌一曲《孔繁森》。學生被老師深情的演唱深深感染,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其次,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實現(xiàn)生生互動。實踐證明,合作探究的過程其實就是人文性張揚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互相學習,互相溝通,共同解決問題。
(2)讓課堂“活”起來,落實“生本”理念。
教師不僅要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中捕捉智慧的火花,還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筆者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歸納出政府接受監(jiān)督的意義。然而,學生并沒有按照教師的預設行事,而是把書本中關于“意義”的語句“讀”了出來。如何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呢?筆者靈機一動,要求學生指出材料是如何體現(xiàn)“意義”的。這樣一來,教學活動就由原來的要求歸納知識變成了要求演繹知識,學生的思維無形中得到了鍛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關注價值引領,讓“一例多境”教學點燃道德智慧的火花。
愛因斯坦說:“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獲得對于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悟?!苯處熢诮虒W時應該挖掘情境材料中的教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筆者要求學生圍繞情境材料說一說“稀土事件”,昭示著政府應該如何自覺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作為一名公民,應該怎樣處理與政府的關系?學生暢所欲言后,筆者高歌一曲《江山》。歌曲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我國政府與老百姓的血肉聯(lián)系,增強了關注政府的社會責任感。聽課老師紛紛評價這堂課是激情感、育心靈、立德行的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