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探析紀錄片中的國家形象塑造
      ——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

      2016-04-11 21:55:02吳迪陳一
      視聽 2016年4期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國家形象文化傳播

      □吳迪陳一

      ?

      探析紀錄片中的國家形象塑造
      ——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

      □吳迪陳一

      摘要:紀錄片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具有文化傳播和思想傳播等功能,對塑造國家形象具有重大作用。本文選取《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解讀該片巧妙地選取美食作為題材,以故事化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建構了一個善良、自然、和諧的美好中國形象。同時,為紀錄片更有效地塑造國家形象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紀錄片;國家形象;文化傳播;舌尖上的中國

      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國地位逐漸凸顯,國家形象塑造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長期以來,西方對我國存在一定的認知偏見,存在刻板印象,認為我們是一個經(jīng)濟落后的文明古國。加上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選擇性宣傳,導致很多沒有到過中國的人對中國印象不好。消除西方受眾對于中國的偏見需要我們主動作為,拓寬傳播渠道,以一個良好的國家形象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國家文化軟實力相對政治、軍事層面更能體現(xiàn)國家形象,文化交流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確立國家形象的品牌。在媒介融合時代,對一國的文化感知來源于電視、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紀錄片是一種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真實記錄,且較少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所以具有跨文化傳播優(yōu)勢。國外對紀錄片的運用較多,如英國的BBC、美國的國家地理頻道都制作了很多在國際上傳播較廣的紀錄片,對其國家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近些年通過中央電視臺制作了一些優(yōu)秀的大型紀錄片,其中包括《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大國崛起》、《故宮》等,在國際上反響較好。特別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從選材和其中傳播的思想與情感都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人民的勤勞樸實。這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意義重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國的負面形象。

      一、紀錄片與國家形象的關系

      當前國際之間的競爭不僅局限于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方面,國家軟實力的競爭也非常重要,國家形象的對外傳播能夠有效提升國家軟實力。國家形象的塑造依賴于國內(nèi)外傳媒界的傳播,爭取國際話語權顯得更加重要。紀錄片的紀實性創(chuàng)作模式使得紀錄片相對電視新聞等可信度更高,通過紀錄片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更為有效。因此,紀錄片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具有傳播國家文化和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作用。

      (一)國家形象的內(nèi)涵

      形象是一個事物的外在體形和姿態(tài),也代表人們對該事物的印象。國家形象在學術界根據(jù)不同的研究角度有不同的定義,但總體來說都是基于對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考量。國家形象又可分為內(nèi)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內(nèi)部形象是國內(nèi)民眾對本國的自我感知,而外部形象是國家展示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外部國家形象是他國民眾對一國的具體印象,關系到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正因為外部形象的重要性,學術界關于外部形象的研究也更加普遍。本文探析的紀錄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更多的可以從傳播學角度來定義,國家形象是在紀錄片等傳播媒介中展現(xiàn)出的形象,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引導受眾認識中國,形成對中國較為客觀的印象。

      國家形象是一種主觀意識,取決于受眾通過傳播渠道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完全等同于一個國家的客觀狀況。比如沒有到過中國的人們對中國的印象就是人多、發(fā)展快,也可能通過一些歪曲中國的西方媒體報道認為中國發(fā)展是一種威脅。傳播媒介中的國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眾的主觀意識,國外受眾根據(jù)接觸到的媒介內(nèi)容形成中國的國家形象,而這和中國的真實狀態(tài)并非一定相同。因此,國家形象是可以塑造并且應該被本國主動塑造的,要在國際受眾面前構建正面的國家形象,以提升國家軟實力。國家形象的范圍較廣,所涉及領域也眾多,國家的任何國際行動都可能影響國家形象。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形象的塑造主要基于國家的綜合實力,通過充分的國際外交手段和文化交流方式塑造國家形象。從個體層面來說,國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每個公民的努力,每個人的言行都是代表國家形象。

      (二)紀錄片的國家文化傳播功能

      認識一個國家就必須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才能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國家形象。文化傳播是國家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徑,記錄片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內(nèi)容。紀錄片是用鏡頭客觀記錄生活,反映真實社會狀況的紀實節(jié)目。紀錄片的選材較為全面,可針對一國或區(qū)域性的經(jīng)濟、人文、地理等進行創(chuàng)作,將客觀的歷史和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紀錄片具有承擔國家文化傳播的重要功能,能夠較為客觀真實地傳播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地理、人文知識。來自真實生活的內(nèi)容是紀錄片生命力和傳播力的保證,使紀錄片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更高。

      由于紀錄片的紀實性和全面性,紀錄片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從紀錄片的發(fā)展可以看出一國的政治、經(jīng)濟等時代背景的變遷。建國初期,我國的紀錄片大多反映出當時的濃郁政治色彩,以體現(xiàn)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居多。那時的紀錄片政治意識較強,其文化傳播功能較弱,也很難全面展示國家形象。改革開放后,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向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作手法也更加平民化,更加強調(diào)紀錄片的紀實性。紀錄片體現(xiàn)了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國家形象。新世紀以來,大眾傳播時代的到來使紀錄片創(chuàng)作迎來高峰期,紀錄片創(chuàng)作也走向大眾化。中國紀錄片向專業(yè)化和國際化發(fā)展,紀錄片強調(diào)攝制和傳播的國際化模式,其對國家文化傳播的作用更加明顯。紀錄片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通過紀錄片既向世界展示現(xiàn)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果,也展示古老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

      (三)紀錄片對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國綜合國力逐漸上升和崛起,有些西方媒體制造出“中國威脅”等言論,這些不實言論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形象。記錄片的紀實性帶來了天然的權威性,其文化傳播功能對國家形象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通過紀錄片我們展示國家綜合實力,另一方面我們表達和平崛起的思想,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形象。首先,紀錄片以全面的題材和紀實的手法展現(xiàn)國家綜合實力。紀錄片的題材可以包含社會各個方面,同一部紀錄片也能較為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現(xiàn)狀。如《復興之路》中運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向受眾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奮斗歷程。特別是第四集《偉大轉折》和第五集《世紀跨越》,用一個個事實體現(xià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綜合國力日漸強大。其次,紀錄片能夠承載中國文化和民族思想,進而有效地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紀錄片是文化創(chuàng)意作品,國產(chǎn)紀錄片產(chǎn)生于中國的文化中,也就承載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舌尖上的中國》不僅是對美食的講述,更讓觀眾感受到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懷,理解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愿景。這些內(nèi)容來源于真實的生活,被客觀地描述和表達,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一般影視作品難以實現(xiàn)有效傳播,而紀實性的紀錄片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文化交流中傳播了正面的國家形象。

      二、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分析國家形象建構

      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開播以來就好評不斷,很快又推出了第二季,并在海外被廣泛傳播。該片主要講述中國傳統(tǒng)美食和人文情懷,在講述美食的過程中傳播了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建構了一個文化中國的國家形象。一個個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從對美食的追求讓世界看到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一)以美食題材突破跨文化傳播障礙

      跨文化傳播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經(jīng)歷的群體之間的傳播活動,國家形象要通過文化產(chǎn)品傳播出去就必須解決跨文化傳播問題。影視文化產(chǎn)品在傳播過程中都會有跨文化傳播障礙,這里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文化折扣現(xiàn)象。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對不熟悉文化的認識理解能力會降低甚至會有分歧,造成對其他文化關注度降低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比如中西方對龍的理解,中國人認為龍是高貴的象征,而西方則認為龍是邪惡的象征。文化折扣現(xiàn)象使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際傳播中效果減弱,國家形象的建構也就難以實現(xiàn)。

      《舌尖上的中國》選取國內(nèi)各種美食為題材,勾起美食愛好者對中國美食和文化的熱愛,以柔性傳播的方式突破跨文化交流障礙。人類的情感是相近的,紀錄片中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感減少了跨文化傳播帶來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在《主食的故事》這一集中,描繪了中國廣大地域不同地區(qū)人民的不同主食和關于主食的故事。其中講到寧波年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食物,五歲的寧寧跟著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寧寧最開心的事就是能在旁邊看著。年糕的味道中含有家的味道,深深印在了觀眾的腦海中。美食背后是對家的思念和記憶,讓觀眾體驗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故事化手法吸引受眾

      紀錄片故事化是指基于記錄真實的基礎上,去挖掘事件的故事情節(jié),講述真實的故事。故事出現(xiàn)在大部分的影視劇里,因為故事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人們都喜歡聽別人的精彩故事,有了比較好的故事情節(jié),節(jié)目便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傳統(tǒng)觀念認為紀錄片與故事無關,必須客觀直接地進行記錄,不能增加任何修飾。在這種主流創(chuàng)作思想下,國內(nèi)紀錄片的故事化手法起步較晚。隨著時間的推移,僅僅是對現(xiàn)實的重復記錄已不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紀錄片想要獲得收視率就得很好地借助故事化表現(xiàn)手法。

      《舌尖上的中國》運用了大量故事化手法,向觀眾講述了一系列與美食相關的人的故事。故事并不等于虛構,而是更具有情節(jié)和連續(xù)性。第一集中講述了阿亮因筍還未發(fā)酵成熟而推掉客人的訂單、卓瑪賣松茸和查干湖捕魚等故事,其中既有對人物細節(jié)的刻畫,也有故事懸念的設置。特別是講述查干湖的漁民凌晨4點出發(fā)去捕魚,畫面同期聲加上字幕的解說,讓觀眾進入情境。天亮后的捕魚場景緊張而忙碌,通過打撈的都是大魚引出了漁民遵守“獵殺不絕”的規(guī)矩,他們使用6寸大網(wǎng)眼的漁網(wǎng)進行捕撈。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一步步吸引觀眾的興趣,提高了節(jié)目的收視率。在故事化的過程中,又展示了中國人的誠實守信和樸實的形象,側面?zhèn)鞑ブ袊鹬刈匀?、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思想。

      (三)《舌尖上的中國》建構的中國國家形象

      紀錄片作為文化傳播有利于塑造國家形象,《舌尖上的中國》從飲食文化中傳遞中國形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果。第一,建構了一個文明和諧的國家形象?!渡嗉馍系闹袊匪故镜娘嬍澄幕旧硪彩侵腥A民族文明的內(nèi)容,許多食物以及制作方法都能體現(xiàn)文明的傳承。比如尼西人用黑陶來煮食物,黑陶本身就是古老中國文明的體現(xiàn)。漁民捕魚“獵殺不絕”,遵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第二,建構了一個壯美山河的國家形象。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擁有各種類型的美麗風光。每一種食物都是自然的饋贈,都是在特定的生長環(huán)境下形成的?!渡嗉馍系闹袊芬允澄餅橹骶€走遍全國各地,介紹取之于自然的各類食材,也就向觀眾展現(xiàn)了祖國的壯美山河。第三,建構了一個勤勞而智慧的國家形象。《舌尖上的中國》中的人物故事無不體現(xiàn)中國人民的勤勞淳樸,講到北方主食饅頭時,講述了賣饃饃的黃國勝的故事。蓮藕的美味與采摘的難度成正比,采摘蓮藕的茂榮和圣武兩兄弟希望天氣更冷些,只因冷天蓮藕價格能漲,而他們卻要承受更加寒冷的工作環(huán)境。美食的背后是辛勤的勞動,影片喚醒食客在享受美食時的感恩之心。在《轉化的靈感》中,從豆腐的制作到黃酒的釀造,都是中國人充滿想象力的對食物進行轉化,形成獨特的美食風味。中華民族的智慧在美食的制作中得到體現(xiàn),中國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中包含著人生哲學和智慧。

      三、紀錄片塑造國家形象的策略

      從傳播學的角度講,媒介即人的延伸,電視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紀錄片作為傳播媒介要承擔塑造國家形象的責任,在紀錄片市場中探尋新的發(fā)展模式。除了以故事化手法吸引受眾外,要重點從內(nèi)容方面出發(fā),發(fā)揮紀錄片傳播思想的功能。同時,紀錄片要多渠道廣泛傳播才能更有效地塑造國家形象,紀錄片的國際化程度要提高。

      (一)從選題和內(nèi)容挖掘文化底蘊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需要有更多的窗口向世界展示自己,塑造并維護良好的國家形象。紀錄片作為傳播國家形象的途徑,要全方位、多層面地選擇拍攝題材和內(nèi)容,力求更加全面、完整地展現(xiàn)中國國家形象。以往的紀錄片題材較為單一,只能從某一方向表現(xiàn)國家形象。紀錄片的題材要從單一向多元化發(fā)展,不再局限于一種單一題材和單一方向。一部紀錄片的選題可以包含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歷史、地理等方向,從一個面來展現(xiàn)出國家形象。紀錄片的選題可以從生活中不斷地挖掘,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地選取。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史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提高了豐富的資源。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要善于挖掘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用真實而誠懇的紀錄片語言去表達中國。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的傳播本身就是跨文化傳播,與國際間的跨文化傳播具有共同性。中國紀錄片的選題和內(nèi)容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要去尋找普通人背后的人文精神。紀錄片要通過選擇文化價值較高的題材,展現(xiàn)國家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懷,塑造文化中國的國家形象?!渡嗉馍系闹袊废盗屑o錄片正是選取中國飲食文化為題材,其中既有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懷,也展示了中國的多民族文化。

      (二)發(fā)揮紀錄片的思想傳播功能

      思想是人類的靈魂,對于人類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國家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主流思想的傳播。塑造國家形象需要對紀錄片的思想傳播功能進行更好的運用,以隱性的思想傳播來感染觀眾情緒。眾所周知,紀錄片具有記錄歷史、傳播知識等功能,在很多時候被看成是對歷史的記錄,或是向受眾傳播某一領域的知識。傳統(tǒng)觀念認為,紀錄片就是純粹的紀實,不能影響觀眾的思想。因而紀錄片傳播思想的功能一直被弱化,甚至曾被主流風格所排斥,認為紀錄片不能進行思想傳播。實際上記錄片的制作離不開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意識,作品必然會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影響。導演對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最看重的也是思想,通過影片向受眾傳播思想。

      塑造國家形象必須從思想上讓人接受,紀錄片傳播思想比較容易得到受眾的認可。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想要通過作品傳播思想,而觀眾也希望通過觀看紀錄片獲取思想。除了學習知識、了解歷史之類的要求以外,人們也渴望思想上的意義,追求記錄現(xiàn)實以外的東西。這種功能只有在以事實為前提的紀錄片上得以實現(xiàn),其他影視類作品很難具備。紀錄片《復興之路》就帶有明顯的思想傳播功能,向世界傳達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其總導演任學安說道,“我們要回答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要走什么樣的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感覺民眾有這樣一個思考的需要,民眾的心理也有這樣的一個期盼?!薄渡嗉馍系闹袊穭t通過美食隱性地傳播了中國人順應自然、愛好和平的思想,讓受眾認可中國人的思想,從而達到塑造國家形象的目的。

      (三)紀錄片傳播渠道的多元化

      只有傳播出去的國家形象才是有效的國家形象,除了紀錄片本身以外,紀錄片的傳播渠道直接影響著塑造國家形象的效果。紀錄片的傳播渠道要向多元化發(fā)展,以多種途徑讓紀錄片走進觀眾的視野,成為關注的焦點。一方面,要重視傳統(tǒng)傳播渠道的作用,用好電視網(wǎng)絡和積極參與國內(nèi)外電視節(jié)活動等。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目前已實現(xiàn)了部分海外覆蓋,將我國的紀錄片推出國門,電視的傳播影響力不可忽視。紀錄片頻道要向國際化接軌,爭取在世界傳媒集團中擴大影響力。國內(nèi)外的電視節(jié)也能提高紀錄片的傳播力度,特別是海外電視節(jié),將好的作品在海外電視節(jié)上直接向全世界展示。電視節(jié)不僅是對外傳播我國紀錄片的渠道,也是紀錄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探索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型傳播渠道,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移動終端傳播的作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相對傳統(tǒng)傳播途徑的影響力更大。利用好網(wǎng)絡新媒體平臺,特別是國外流行的社交網(wǎng)站Facebook,Twitter等傳播中國紀錄片,充分調(diào)動網(wǎng)民對中國紀錄片的好奇心。手機移動平臺的運用也非常重要,網(wǎng)民從手機移動客戶端獲取信息已成為主流方式,紀錄片的傳播要整合各種新媒體方式。網(wǎng)絡可以覆蓋到全球各個角落,將會很大程度提高紀錄片的傳播影響力,從而更利于塑造國家形象。

      四、結語

      隨著中國國家地位的提升和國際交流的增加,主動讓世界認識了解自己,需要塑造一個和平、和諧、發(fā)展的國家形象。紀錄片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廣泛的選題和內(nèi)容可以從全方位展示國家形象,紀錄片的紀實性增加了傳播的國際影響力。紀錄片的發(fā)展和國家的發(fā)展關系緊密,要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探索塑造國家形象的策略,承擔塑造國家形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歐陽宏生.紀錄片概論[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4.

      2.李正國.國家形象構建[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高峰,趙建國.中國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的障礙與超越[J].現(xiàn)代傳播,2009(3).

      4.周文.傳播思想與抒寫情感——也談紀錄片的功能[J].現(xiàn)代傳播,2011(7).

      5.朱珍珍.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1.

      6.聶朝昭,盧穎.紀錄片的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的塑造——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J].青年記者,2013(14).

      (作者吳迪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2012級本科生,陳一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2014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CXW042)、2011年江蘇省社科項目(11TQD012)及2015年江蘇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編號201510285059Y)資助。

      猜你喜歡
      舌尖上的中國國家形象文化傳播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江淮論壇(2016年6期)2016-12-15 14:02:53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8:47:59
      試論國家形象的建構與提升措施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26:41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任長箴:我的情懷主義專訪《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執(zhí)行總導演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49:23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5:40
      留坝县| 金门县| 南宫市| 济阳县| 青海省| 北流市| 嘉义县| 石城县| 郯城县| 永兴县| 图片| 桓台县| 盐源县| 隆子县| 旺苍县| 毕节市| 甘肃省| 仁怀市| 大安市| 富宁县| 乌苏市| 靖远县| 安图县| 普兰县| 汝阳县| 阿拉尔市| 阜新| 稷山县| 法库县| 浦城县| 梧州市| 桑日县| 旅游| 万荣县| 龙井市| 福建省| 舟山市| 海丰县| 张家口市| 宜丰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