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若,毛曉紅
(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
中美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比較及啟示
毛若,毛曉紅
(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摘要:對比中美高校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上的異同點,為我國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借鑒,探索適合我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國;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比較;啟示
(一)中美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相同點
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被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導向,反映了現實生活的內在要求和社會發(fā)展的外在趨勢。中美兩國高校雖然面臨的歷史傳統(tǒng)和現實因素都不同,但是在對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上仍然有許多相同點:
1.品格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美國,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又被稱為品質教育或者人格教育。它主要是通過學校倡導、家庭配合、與社會機構共同開展來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美德和素質教育。美國的品格教育聯盟組織(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提出:要把品格教育的發(fā)展作為國民教育發(fā)展的頭等大事。[1]在美國,高校有完整而系統(tǒng)的品格教育課程,通過課堂的宣講,老師的榜樣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頻繁的校內校外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品格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本國青年人的公民美德和品格素質,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創(chuàng)建一個更有責任感的美國社會。[2]
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縱深發(fā)展,國際交流的暢通頻繁以及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改革必然帶來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交織滲透,從而使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學生認識上的不足和誤區(qū),導致大學生價值觀念也隨之轉變或者發(fā)生扭曲,大學生德育素質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在中國,我們把美國高校的品格教育稱之為德育教育,即在注重知、情、義、行的高度統(tǒng)一的前提下,通過德育教學和實踐活動,將德育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
2.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在美國各高校內得到廣泛傳播,主要是通過歷史教育來實現。美國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高校在校學生必須選修美國歷史課,這些歷史課程并不是簡單的灌輸學科知識,而在分析美國發(fā)展史、成就史、文明史的基礎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潮流的理論分析,讓學生了解國家民族的傳統(tǒng)和歷史的步伐,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感,不斷增強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自信心和向心力。[4]
在中國,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全國各族人民思想情感的柱石。愛國作為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當代中國人的價值標準和道德準則。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未來社會的建設者,現在高校中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都緊緊抓住了愛國主義教育這個關鍵點。從書本中學習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到各式各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宣講會,再到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歷史、緬懷先烈,這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性表達愛國熱情,把愛國的一腔熱血轉化為自身文明素養(yǎng)的提升,拓展全球視野,以良好的國民形象去贏得世界的尊重。
3.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作為美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一部分,通過法律課程,宣講美國的政治制度、憲法和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從具體現象入手,由點及面、層層剖析,重點在讓學生主動從社會背景中了解美國法制的形成過程和演變規(guī)律,懂得法律制定的合理性、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最終達到學生遵紀守法忠于美國制度的目的。同時,美國法治教育深入運用于美國高校,其具體體現為“依法治?!保瑢W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學生工作、學習規(guī)范都是依據國家法律來嚴格執(zhí)行,擁有極高的透明度和極強的執(zhí)行力。[5]
在我國,法治不僅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主要是通過法律基礎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來實現,比如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這里所說的法律基礎課并不是單純的法律專業(yè)課,而是包含了很強的思想政治性質的理論課程,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融入到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之中,讓高校大學生在有一定法律規(guī)范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法治的思維方式,堅定大學生法治信仰,使法治的精神理念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標準、外化為大學生的行動指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yǎng)大量法治建設接班人。[6]
(二)中美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不同點
1.國家性質的不同帶來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的國家性質帶來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所以,中美兩國的核心價值觀也有區(qū)別,體現到兩國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也會有所不同。美國作為一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其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在高校中通過采取多種方式來實施核心價值觀教育。其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必然是與其國家性質和政治制度緊密相連的,通過向高校青年學生不斷的灌輸其核心價值觀,在高校中培養(yǎng)出具有民主觀念并能服務于美國資產階級利益的美國好公民。[7]
我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高校中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有著明確的目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我國高校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學生的思想德育工作,不斷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
2.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側重點不同
美國作為一個社會競爭激烈的國家,高校畢業(yè)生要想在美國社會有立足之處,樹立美國核心價值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自我修養(yǎng)的完善、個性發(fā)展,不僅教育學生擁有愛國之心、責任心、誠實心、勇敢心,還著重于學生個人主義的發(fā)展。而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也成為了美國社會的精神支柱,它為美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動力。美國高校對學生個人主義的教育不是教育他們如何損人利己、爾虞我詐、一切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而是教育學生如何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尊重他人以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個人的利益,這對學生個人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8]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要從我國國家的根本性質出發(fā),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目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國高校對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多的是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側重于對學生個人主義發(fā)展的教育。目的是弘揚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設道德風尚,以形成奮發(fā)向上、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使高校學生實現思想上的統(tǒng)一。這與美國高校側重于對學生個人主義發(fā)展的教育是根本不同的。
(一)中美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相同點
1.政府作為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的主導者
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德育理論的反思和批判中發(fā)展起來的,美國歷屆政府都相當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各種有力措施來保證核心價值觀建設。高校作為美國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關鍵一環(huán),美國政府尤其注重高校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提供立法、政策和經費支持來保障高校核心價值觀建設。
我國政府同樣作為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導者,也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zhàn)略任務開始,到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確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我國高校作為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陣地,對學生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提到各高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通過課程教學法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
目前,美國各高校都普遍采用設置通識課程的教學法來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它主要從公民、政治、經濟、歷史、人文科學等幾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政治經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教育,從而向學生灌輸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具有美國精神的美國式好公民。通識教育課程設置不僅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趨合理性,還保留了美國社會所必需宣揚的社會精神價值,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在我國,高校主要是通過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來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五門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這些課程的教學由專門的思政教師授課,通過這些課程對在校學生實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時,高校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喜好來選擇選修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課程。
3.環(huán)境熏陶和社會實踐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
美國高校在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時也特別重視環(huán)境熏陶育人的作用,這里的環(huán)境主要包括學校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文化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主要指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等硬件設施,比如美國高校會在學校建筑物上懸掛美國國旗、國徽,會定時展出杰出校友事跡,在潛移默化中對高校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和公民意識的熏陶。精神文化環(huán)境主要指在高校開展的各種文化和學術活動,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這些活動中,讓學生在互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愛國愛校精神,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美國高校還把社會實踐運用到了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來,美國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從校內到校外,從競選宣傳、募集資金到社區(qū)服務等,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自我認知、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以更好地認識美國核心價值觀。
我國高校也不例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施也注重從環(huán)境熏陶和社會實踐兩方面進行。在環(huán)境熏陶方面,我國高校主要是以一個正面的宣傳教育為主,比如定期舉辦各式各樣講座、張貼教育橫幅、校園新聞播報等。各高校也深刻認識到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迸發(fā)出更璀璨的火花,所以社會實踐也成為了對高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途徑之一。各式各樣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以及寒暑假的社會調研、社會服務活動,都有利于學生了解國情民情,提高學生自身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從而達到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二) 中美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不同點
1.中美兩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分別側重從黨團組織活動和宗教教育來實施
美國作為一個高度宗教化的國家,公認的宗教派別就有300余種,全美國的基督教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以及其他的宗教場所大概有30余萬個,宗教對于美國社會的影響可見一斑,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等多方面。而且美國還以“公民宗教”的形式將宗教和核心價值觀相聯系,將宗教信仰轉變?yōu)檎瘟α?。其中,宗教對于美國高校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美國很多高校都是出于宗教動機建立的,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主要是由加爾文主義的公理教會創(chuàng)辦;普林斯頓大學則是由長老教會創(chuàng)辦;各高校的社團和宗教專業(yè)數量也在與日俱增,通過各種廣泛的教會活動,引導學生思想,為學生提供價值規(guī)范,把宗教作為塑造高校學生品行、推進核心價值觀普及的重要實施途徑。
與美國的宗教教育截然不同,我國高校側重于通過黨團組織活動來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深入開展形式多樣、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覺遵守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各高校還通過各種黨團活動、學生會、社團來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從而實現對高校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塑造。
2.中美兩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的顯著性和隱蔽性
美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途徑傾向于隱蔽性和滲透性。美國高校并沒有專門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但是美國高校學生必修課里卻包含了很多人文歷史、心理學課程,每位學生要求必須要修一年的人文類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會將美國的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其中。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會運用價值澄清法,不直接向學生灌輸價值觀念,而是讓學生先通過分析各種沖突問題,進行選擇和思考、明確道德價值標準、形成一定價值體系,在潛移默化中實施價值觀教育,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滲透性。
與美國高校價值觀教育的隱蔽性和滲透性不同,我國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具有顯著性,即充分利用各種公開的場合、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我國高校最主要的是通過教師直接的理論灌輸為主的方式進行,實行學分制,通過正面的課程講解,直觀的告訴學生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學生又該具有什么樣的價值準則。這種注入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時候難免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這也為我國高校教育者帶來了思考。
(一)優(yōu)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注重直接教育與間接教育相結合
通過認識和了解美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借鑒美國高校間接滲透性教育方法,在對我國高校學生實施價值觀教育時,要注重將直接教育與間接教育相結合。我國高校學生人口基數大,價值觀差異也大,直接的課堂教育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全面把握學生的整體信息,實施有效監(jiān)管和評估。但是,直接的理論灌輸卻難以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師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多,灌輸式的教育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所以,借鑒美國的間接教育方法,再結合我國高校的實情,在高校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教師長時間的生硬課堂式說教,轉變教師和學生過于鮮明的教與被教的關系,讓教師更多地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當延伸教育空間,結合各種形式生動的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或莊嚴或愉悅或感觸的心理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的接受價值觀的洗禮。
(二)強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獲真知
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我國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還存在以理論教育為主、實踐活動不多、實踐活動注重形式不注重結果、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諸多的不足。如何強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提高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是目前我國眾多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美國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十分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汲取美國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的有益經驗,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強化我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途徑。高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實踐從選修課變?yōu)槊课煌瑢W的必修課,讓學生從書本走向實際生活,學會關心周圍世界的發(fā)展、周圍的人事物,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出真知,從實踐中去提高自我的道德判斷能力,從實踐中去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從實踐中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整合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有機融合
為了鞏固我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現有成果,更好的提高我國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整合高校核心價值教育資源,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必須統(tǒng)籌注重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融合。好的教育環(huán)境能夠啟迪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提高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高校自身應該從制度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四個方面來進行建設,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引導和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同時,學生除了受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之外,家庭和社會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長期熏陶和滲透,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道德品行、個性心理發(fā)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學生家長要努力培育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環(huán)境,這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完整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作風。同時,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最直接、內容最豐富的,在網絡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利用大眾傳媒快速高效的特點,傳播正確的政治方向、正能量的價值觀,對高校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起著良好的宣傳促進作用。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環(huán)境資源,三者相互配合、協調一致、三效合一,共同來營造一個更好的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才能有效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劉燕敏.素質教育在美國[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56-59.
[2] 周文華.美國核心價值觀建設及啟示[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102-104.
[3] 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等.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0-82.
[4] 張曉佳.中美高校德育方法比較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2:15-16.
[5] 堯新瑜,劉融斌.美國高校德育教育的內容特色及其啟示[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57-60.
[6] 趙君嫦,宋宇亮.中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9):185-186.
[7] 胡曉敏.美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論略[J].教育評論,2014(7):162-164.
[8] 蘇寶芳.國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經驗與啟示——以美國為例[J].社科縱橫,2014(11):143-146.
[責任編輯范藻]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項目:2014年西南科技大學學生教育管理及改革重點研究項目(14sxb192)
作者簡介:毛若(1991—),女,四川綿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K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248(2016)04-0146-05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MAO Ruo, MAO Xiaohong
(Marxism Schoo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China)
Abstract:In spite of their difference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ideolog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both countries use universities as platforms for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core values education are conducted to draw lessons which ar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Moreover, probing a method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Key words:China; U.S.A.; core values education;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