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郁
當下中國呼喚詩性教育
文/何郁
什么是詩性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圍繞人的教育。一切關(guān)于理想、信仰、對現(xiàn)實叩問的勇氣、擁抱生活和質(zhì)疑生活的品性、熱愛大自然和學習大自然的謙卑等,都應該成為它的題中之義。詩性教育說穿了,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獨立,學習批判和質(zhì)疑,學習擁抱功利又警惕功利,學會有感情地生活,學習有質(zhì)量的思考。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并不是寫詩的人才可以稱為詩人,恰恰相反,許多不寫詩的人,完全稱得上是詩人。衡量的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是否具有獨立的品格,是否能與世俗社會保持適當?shù)木嚯x,是否有健康的積極的感情生活,是否學會了獨立和理性地思考。否則,他寫詩,不能稱為詩人。而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即便不寫詩,又可以稱為詩人,如孔子、司馬遷、蘇格拉底。這三個偉大的生命,他們挽狂瀾于既倒,堅持真理,勇于承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把喪家犬的尷尬、男人的錐心之痛和知識人的從容赴死提升為生命的舞蹈,他們不僅是詩人,而且是大寫的詩人!
俄羅斯著名詩人勃洛克說得好,他說,“什么樣的人是詩人?是那些寫詩的人嗎?不,當然不是。他之所以被稱作詩人并不是因為他寫詩?!睂懺?,只是詩人的題中之義,但并不是必要條件。必要條件是,他有理想,對世界有自己的認知,不跟風,不趨時,面對權(quán)貴,能腰板挺直,面對潮流和功利,能審視和給出正確的判斷,面對腳下的小草和無名之花,又能做到謙卑有愛,這不僅僅是詩人,也是大寫之人。
所以詩性教育首先就是反功利的教育。毫無疑問,教育伴隨著社會生長,它追逐實用性和適當?shù)孬@取名利,自然難免。我們要保持警惕的是,如何在人們都走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依然保持人性的本真,依然保持一顆本真的心。這一些就是詩性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
詩性教育必然是質(zhì)疑和批判的教育。我們苦苦求索和迫切呼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哪里來?為什么長期罕有?在一種以刷題為榮的教育里,是斷斷不會出現(xiàn)質(zhì)疑精神和批判勇氣的。質(zhì)疑的精神和強大的批判勇氣,只能從詩性教育中來。令人高興的是,中外歷史上,許多寫詩的人,不僅表現(xiàn)了這種勇氣和精神,而且用他們自己的生命,有力地也是沉痛地詮釋了詩性教育的深刻內(nèi)涵。這些詩人和作家,敢于堅持真理,不畏權(quán)貴,不同流合污,至死都要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性,這一點恰恰也是詩性教育的光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美國著名的硬漢作家海明威,拉丁美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女詩人米斯特拉爾,都是這樣的詩人和作家。他們對民族和生活充滿熱愛,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對邪惡和黑暗堅決不妥協(xié)。他們表現(xiàn)出一種果敢、執(zhí)著、率真和舍我其誰的品質(zhì),而這些在應試的操練中,在實用性的追逐中,又怎么可以獲得?
詩性教育盡管可能會以詩歌教育作為重要內(nèi)容,但絕不僅限于詩歌。詩性教育自然會包括所有知識和所有學科,當然也包括自然科學,因為在本質(zhì)上它們都是相通的,這就是對真理的追求;而絕不僅僅限于語文。比如數(shù)學,它可能是用數(shù)字、圖表、運算符合和一些公式,教會學生認知世界,認識生活,認識自己,它在最高的層面上——也就是獨立認識世界和做出自己的判斷時,與一切學科殊途同歸。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西方有許多詩人,本身就是數(shù)學家,比如大詩人歌德。詩性教育其實就是對真理的發(fā)掘和持守的教育。
我不知道此時此刻提出詩性教育是否合乎時宜,但令我感到高興和不得不面對的悖論是,說出真話、探尋真相恰恰又是詩性教育的起點,離開了這一點,詩性教育或許就不存在了。那么,就讓我們從這兒做起吧,說真話,寫真文,干真事,做真人,做一個真實而又不滿足于現(xiàn)實的人,并用這樣的理念去影響和教導我們的學生。
責任編輯 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