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躍
摘 要: 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實施程序上,要設法以開放的情景激發(fā)學生體驗的內驅力,以良好的情景促使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數學活動,活動結束后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分享自己的體驗成果。
關鍵詞: 高中數學 體驗式教學 實施程序
談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得先弄清兩個概念:一是數學體驗,二是數學體驗式教學。所謂數學體驗,是指學生親身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在經歷的過程中獲得數學認知和情感的過程。所謂數學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體驗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的思考、分析、合作等,從中獲得認知上的進步和情感上的愉悅。這種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教師的教學主要任務不是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索,主動學習并獲得數學知識。
通過以上概念解釋,不難看出,高中數學采用體驗式教學,不僅符合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而且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高中階段,學生心智幾近成熟,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有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情況下,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明顯已不適合高中生,而強調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師生互動的體驗式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能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能發(fā)揮他們已然成形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按什么樣的程序進行呢?以下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感受談談想法,希望能拋磚引玉。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在體驗式教學中,教與學的依存互動關系如下圖:
以上教學關系圖同時顯示了體摘 要: 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實施程序上,要設法以開放的情景激發(fā)學生體驗的內驅力,以良好的情景促使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數學活動,活動結束后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分享自己的體驗成果。
關鍵詞: 高中數學 體驗式教學 實施程序
一、以開放的情景激發(fā)學生體驗數學的驅動力
這里所謂“開放”,主要是指師生關系上的開放和課堂氛圍上的開放。師生關系上的開放主要指師生之間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對話關系,在這種關系背景下,學生才有可能放開手腳進行探究活動,才可能產生體驗的內驅力。課堂氛圍的開放是指課堂上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尊重,學生可以不受壓抑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可以讓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自由地按預定目標進行,甚至可以和教師的觀點沖突。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體驗效果才會有所保障。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情景,使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
體驗式教學有賴于良好的數學情景,要用數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從情景中發(fā)現問題并能提出問題,然后按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索,實現有價值的數學體驗。一般而言,在教學開始時,教師要注意借用多媒體、實物教具、圖片、模擬表演等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獲得感官刺激,引發(fā)認知沖突,促進思考,進而進入體驗。
比如在講“均值不等式”時,某老師展示了這樣一個應用題:
某商店準備在節(jié)日期間搞兩次降價促銷活動,有三種降價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第二套方案則是第一次打Q折,第二次打P折;第三套方案是兩次都打(P+Q)/2折。請比較:哪種方案的打折較多?
這是一個聯系到實際應用的題目,很快能把學生引入相應的情景中。要解決此問題,如何著手呢?學生帶著興趣,自然會進入思考和分析,很快就能發(fā)現其中關鍵的問題因素,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良好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注意這樣幾個原則:(一)要有一定難度,即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沒有難度的情景讓學生沒有探索的激情;難度過大的情景又會讓學生失落。設定適當難度的情景才能讓學生有激情體驗,并能從中不斷獲得成就感,保持繼續(xù)探究熱情。(二)要面向大多數學生。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是不一樣的,但總體上而言是大部分趨同,少部分有別。情景的創(chuàng)設必須以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作為問題難度的設定基礎,在具體應用中適當照顧少部分認知有別的學生。(三)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即設定的情景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四)要注意把握時機,即情景的設定必須選擇適當時機,抓住學生的最佳思維突破口。(五)情景問題力求少而精,要設法使學生的質疑多而深。
三、鼓勵學生大但進入情景,大膽體驗數學活動
受長期存在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理念和傳統(tǒng)的師尊生卑觀念的影響,體驗式教學中學生難免縮手縮腳,生怕出錯或得罪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設法鼓勵學生放開思想包袱,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大膽體驗數學活動。要盡量用開放式的問題或直觀的視覺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和思考。鼓勵學生做數學活動,要堅持這樣幾個原則:(一)主體參與,即要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二)活動內容生活化,設置的數學活動盡量與生活相關或模擬生活,體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三)活動形式多樣靈活,即數學活動的形式和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方式要多樣化,活動評價上也要多元化。
四、鼓勵學生進行數學交流,分享體驗的成果
學生經歷了數學體驗式學習過程,必然有所得,也有所失。所得與所失對學生的進步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為了強化體驗式教學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相互交流分享,使各自獲得的認知和情感體驗相互碰撞,形成更大范圍的漣漪效應。
以上是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總結的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主要的幾個程序,實際實施中可能比這個更復雜和具體,但按以上程序執(zhí)行,已可以有效增強教學效果了。
參考文獻:
[1]廖哲勛.課程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3.
[2]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3]張奠宙.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4]孔企平.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