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張 捷 指導點評/李斬棘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微影評的特點及其基本的寫作方法。
2.練習概括影片的主要內容,學會描述影片中的一個細節(jié),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觀點。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看電影嗎?喜歡看什么樣的電影?
生:喜歡看搞笑類的電影。
生:我喜歡看驚險刺激的電影,越驚險越喜歡。(眾生笑)
師:不錯,喜歡獵奇、探險,正是青少年的天性。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徊侩娪?,它跟我們平時看到的電影不太一樣,它很短——只有幾分鐘,內容卻耐人尋味。這就是——微電影。(師板書:微電影)
師:今天咱們就先來欣賞一部微電影。在欣賞的時候,要思考:影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同時要認真關注其中的細節(jié)。
(播放微電影《為了鳥兒們》)
師: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電影主要講了一只大鳥和一群小鳥之間發(fā)生的事。
師:真好,你說出了微電影的主要人物。
生: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一群小鳥站在電線上,一只大鳥突然到來,想和小鳥們做朋友,但小鳥們卻想齊心協力趕走大鳥,結果自己卻落得非常狼狽的下場。
師:概括主要內容還要把主要事件概述出來。
生:我感覺它很有趣,很搞笑。
師:大家是從影片中哪些細節(jié)感受到這種有趣和搞笑的?
生:這只大笨鳥剛來到電線上,電線上的那群小鳥就對它很戒備,我感覺小鳥們排成“千鳥觀音”去看大鳥時的那個鏡頭很搞笑。
師:“千鳥觀音”?哈哈,這個詞語套用得很生動,我們眼前仿佛回放了這個有趣的鏡頭。同學們,如果把這部影片的內容簡介或有關細節(jié)串連起來,再稍加修改,就可以說是這部微電影的微影評。
師:如何理解這里的“微”呢?
生:內容短。
生:字數少。
師:對,顧名思義,微影評,內容不需要太多,它可以只針對電影中的一個情節(jié),一句臺詞,一段音樂,一個細節(jié)展開評論,發(fā)表感受。
【點評:老師的導入從談話入手,自然而然地把話題引到微電影上來,貼合習作主題。
本環(huán)節(jié)老師緊扣兩個訓練點:概括微電影主要內容和描述一個細節(jié)。在學生口語表達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微影評”的概念和特點,并明確寫微影評的兩個基本方法:簡介內容,關注細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概括內容和口語表達為基礎,降低了學生對習作內容與習作要求的畏難情緒?!?/p>
師(出示課件):請大家默讀這兩篇微影評。想一想,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批注在例文旁邊,然后同桌之間交流。
微影評一:
一群性格尖酸的小鳥聚集在電線上,唧唧喳喳地吵個不停。這時,不速之客大笨鳥的到來打破了它們的爭吵,小鳥們突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對大笨鳥冷嘲熱諷,甚至打算齊心合力把它排擠出去??删驮诔晒χH,意外發(fā)生了……
其實,我們的世界和鳥兒們的世界一樣。大鳥代表了外來的“異類”,闖入了一群人的生活,這群人想也不想,就開始對付大鳥。
可落井下石的結果呢?哈哈,真是耐人尋味。是啊,當你只顧著自己和自己群體利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別人的感受呢?
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留意最后一個鏡頭,片子的最后,第一只光屁股小鳥落地后,大笨鳥悄悄給它一片樹葉遮丑。大笨鳥真有趣,真可愛!
微影評二:
物以類聚,鳥以群分。
不是一類,何苦勉強?
人與人相處,各自給各自一些空間就好,何必硬站在別人的中間自我感覺良好呢?就如海報上的圖,大鳥站在小鳥們的中間將小鳥們一分為二,本身就侵犯了小鳥們的利益。
沒有大鳥的入侵,小鳥們也不會毫無理由地去想辦法排擠它。鳥類的世界如此,何況人類的世界呢?
人是孤獨的動物。有的人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與接納就渾身不自在,所以他們寧愿放棄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也要融入一個并不接納自己的群體,這又是何苦呢?
生:兩篇文章的觀點,正好是相反的。
生:第一篇微影評介紹了影片的主要內容,但是好像沒寫完,是作者故意的嗎?
生:我認為是作者故意不寫完的,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懸念。(掌聲)
生:我發(fā)現這兩篇微影評都能把影片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寫感受。
師:大家交流得真棒。第一篇影評中,作者說大鳥代表了人類社會中的“異類”,他由鳥類的世界,聯想到了人類的世界,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第二篇影評卻從相反的角度來談感受,站在了小鳥的立場上,而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大鳥。那么,老師有個疑問,為何觀看同一部微電影,寫出的微影評卻截然不同呢?
生:因為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了。
【點評: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對比和辨析能力,會對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自我觀點。學生通過對兩篇例文的默讀與體會,辯證思考問題的意識會逐漸在他們心中萌芽?!?/p>
師:下面請大家再欣賞一部微電影(播放視頻《KIWI》)。
師:猜一猜,世界上真有像片中這樣的鳥嗎?
生:我認為是作者想象出來的,世界上哪有這么奇怪的鳥啊!
師:這種鳥叫幾維鳥,身材短小,嘴細而長,由于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它是新西蘭的特有物種,也是新西蘭的國鳥及象征。
生:呀,真有這樣的鳥啊。
師:看來,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不要盲目地下結論,要學會自己動手找答案,用事實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出示兩幅圖)老師給這兩幅圖片分別起了名字——“種樹”和“森林”。你發(fā)現了什么?
森林
生:老師給這兩個名字加上了引號。
師:真是認真觀察的孩子。知道老師為什么給這兩個名字加上引號嗎?
生:幾維鳥把樹一棵棵地拖到懸崖邊上,用釘子把樹釘在懸崖上,不是真的種樹,所以“種樹”一詞要加引號。不是真的種樹,也就不可能有真的森林,所以“森林”也加引號。
師:真好,這是這個影片里的兩處細節(jié)。
師:那么你能像剛才這樣,抓住某一處細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一下微電影的主要內容嗎?
生:一只幾維鳥因為翅膀退化而無法飛行。但它又渴望飛行,于是它把大樹拖到懸崖邊上,用釘子釘在懸崖上,自己造了一片森林。然后,它從懸崖上縱身一跳,感覺自己學會了飛翔。
師:“飛翔”這個詞用得真好。
生:我覺得它不是真的飛,它是從懸崖上跳下來,感覺就像自己在飛。
生:幾維鳥的翅膀退化了,沒辦法飛,它在用這種方式實現自己的飛翔夢想。
【點評:學生通過第一次觀影就能完全了解其內容有些困難,于是“種樹”和“森林”兩張圖片就為幫助學生理解影片內容搭建了一個平臺,同時也引出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訓練點:抓細節(jié)練表達。在此基礎上,學生概括影片的主要內容就流暢具體了很多,理解了影片內容就為后面的微影評練筆做了鋪墊?!?/p>
師:這部動畫片雖然很短,但導演想告訴我們的內容,卻遠不止這些。他想說的話就隱藏在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里,讓我們再看一遍,一定要關注里面的細節(jié),看完之后記得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二次看影片,學生寫感受。)
生:一只小小的幾維鳥,因為翅膀退化而無法飛行,但它又很渴望藍天的懷抱,于是它費盡所有力氣,把大樹一棵棵地拖到懸崖邊上,準備把樹木釘在懸崖上。幾維鳥拖著沉重的大樹往里走,它的腳步雖然趔趄,但它仍然堅定不移地向前挪動。我甚至能想象那細細的繩子是怎樣勒進了它的皮肉……就這樣,一棵,一棵,又一棵……終于,它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換來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師:誰來評價評價這位同學寫的這段話?
生:這位同學寫出了幾維鳥在拖著大樹艱辛地行走時的動作,“趔趄”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幾維鳥不堪重負的樣子。
生:如果能把幾維鳥背負繩子拖動大樹時的神態(tài)用語言描述一下,幾維鳥的形象會更立體、更豐滿。
師:真好,不僅寫得好,評價得也精彩。
生:我在影片最后看到了幾維鳥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是喜極而泣的淚水,是實現夢想后的淚水!這顆晶瑩的淚水順著幾維鳥的臉頰,流進了我的心里!
生:我認為,能否在描寫淚水之前,先簡單描寫一下幾維鳥飛翔的動作,這樣有動作,有淚水,幾維鳥實現飛翔夢想后的激動之情也就更突出了。
師:是啊,我們觀看了影片,自己選取了一個鏡頭去寫,但讀者有時卻不太明白你寫的內容前后有什么聯系,如果在前面簡單交待一下幾維鳥終于飛起來的情況,這樣讓上下文更連貫,豈不是更好?
師:這只小小的幾維鳥,它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影片在最后含蓄地告訴了我們。讓我們再來看一遍結尾(播放最后一個鏡頭)。
師:想必大家此刻都是思緒萬千,心潮起伏。請你拿起筆,把自己這一次的感受加進剛才所寫的文章里。
(學生寫自己第三次觀影后的感受,并交流。)
生:為了夢想,它縱身跳下了懸崖。它是那樣的義無反顧!它為了什么?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只鳥兒能飛嗎?不,不是的。飛翔是它心中恒久的夢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它費盡全部的精力和體力,在懸崖上種樹;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它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藍天之上,鳥兒們在盡情地翱翔;藍天之下,它落下高高的懸崖。但它那顆為了夢想勇敢無畏的心,卻在冉冉升起!
生:看到影片的最后,我默默地流淚了。一只小小的幾維鳥為了夢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可是我們人類呢,在實現自己夢想的旅途上,總是為自己尋找種種借口,這借口在夢想的面前是多么蒼白無力,多么不堪一擊?。?/p>
(學生互相評價,提建議,再修改。)
師(總結):同學們,一部好的電影,是精神的盛宴,是文化的洗禮;一篇好的影評,是深刻的理解,是獨特的思考。以后我們在欣賞影視大餐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拿起手中的筆,或長或短,或深或淺,或欣賞,或反對,也記錄下我們的思考與感悟。
【點評:每次觀影,重點與重心都不同。第一次,看了微電影,練習概括影片內容的能力;第二次,再看微電影,留心與描述所關注的細節(jié);第三次,看結尾片段,升華文章的情感與寓意。學生的聽說讀寫評的能力,就在這三次看與寫的過程中,得到螺旋式上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