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卡爾維諾
巴黎意味著什么
◎ [意]卡爾維諾
巴黎到底是什么呢?巴黎是一本巨大的參考書,是一本查閱這座城市的百科全書。我們來看商店,它提供了一個城市所能有的最開放、最具號召力的話題,我們難道不是一直沿著商店閱讀一個城市、一條街和一段人行道?
有些商店是一篇論文的幾個章節(jié),有些是百科全書上的詞條,有些則是幾頁報紙。在巴黎,有乳酪店陳列著上百種不同的乳酪,它們被標(biāo)著各自的名字,有外頭裹了一層灰的乳酪,有核桃乳酪,簡直是一座博物館——“乳酪盧浮宮”。如果哪一天我想寫乳酪,可以出門去參閱巴黎,當(dāng)它是乳酪百科全書。
在某一種商店內(nèi),你會感受到這就是讓人面對文化,即博物館時心領(lǐng)神會的城市。巴黎的電影院也是博物館,或供查閱的百科全書。
在一些窄小、臭哄哄的放映室里,你可以看到巴西或波蘭新導(dǎo)演剛拍完的片子,也可以看到默片或二次大戰(zhàn)時期的老片。稍微留點神加上運氣,每個觀眾都能將電影史一片片拼湊起來。我最迷三十年代的電影,因為那個時候,電影對我而言就是全世界。在巴黎,我能找回逝去的時光,重看少年時期的電影或補(bǔ)上當(dāng)年與之失之交臂的杰作。巴黎于我的另一個意義是一間偌大的失物招領(lǐng)室。這有點像《憤怒的奧蘭多》里的月亮,收集著世間所有遺失的東西。巴黎是屬于收集者的城市,人們通過收集研究自己、勘測世界并且自我實現(xiàn)。
我心中的巴黎是成熟期的城市,我不再以青少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眼光來看待它。巴黎永遠(yuǎn)獨立于我之外,對于它,我可以比對、組合、傳送,也許偶爾有節(jié)制地享受一下,但自始至終保持著外人的身份。
我家附近有一條老舊的環(huán)城鐵——巴黎環(huán)城線。雖然它幾近停擺,但還是有一列小火車會經(jīng)過,一天兩次,這讓我想起拉福格的詩:“我永遠(yuǎn)不會有奇遇/大自然中/多么渺小/巴黎環(huán)城鐵路!”
(步步清風(fēng) 摘自《巴黎隱士》譯林出版社 圖/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