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民主意識淡薄和民主訴求片面的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的原因共同影響著大學生的民主意識。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并通過無意識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民主意識;培養(yǎng)
民主意識的缺乏己成為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障礙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民主意識的培育和提高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1]。當代大學生將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中堅力量,他們將站在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最前列。大學生民主參與意識的培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我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進程。加強大學生民主參與意識的培育,提高大學生的民主素養(yǎng)是高等院校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tǒng)教育工程。
一、大學生民主意識厘清
民主既是一種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種實際的操作程序,還是一種崇高的政治信仰、政治價值和政治追求。民主政治建設的深化和發(fā)展與公民民主意識的強弱緊密相聯(lián)。公民民主意識由此成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能成功實現(xiàn)民主制度的標準?!按髮W生民主意識是人們在社會、政治上的一種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民主權利、義務的認識以及對社會政治生活中自我價值、自我人格的評判,并由此產生的政治情感和民主心理及民主思想體系?!盵2]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既“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會存在物”。人的自然屬性表明一切人,“都有某些共同點,在這些共同點所及的范圍內,他們是平等的”,而人的社會屬性則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钡?,只要階級對立還存在,“就談不上從一般人的平等得出的法律結論?!比嗽诒举|上要求人人平等、自由,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卻把這種人權要求虛與委蛇。
二、部分大學生民主意識缺失的成因
針對大學生民主意識之現(xiàn)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能有利于高校順利開展大學生民主教育。
(一)大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觀念不強
我國是擁有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國家,民眾雖然經過民主意識的洗禮,但封建思想的殘余仍根深蒂固于人們的心中,譬如官本位思想與權利意識。同樣三綱五常的封建專制與宗法制仍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人際交往中有所體現(xiàn)。
當代大學生從小就進行家長制的家庭教育,家長灌輸尊卑有序、長幼有序的思想,而非民主的思想。通過調查可知,我國民主政治雖不斷發(fā)展,但大學生的民主意識并未亦步同趨的發(fā)展,仍需要提升。大學生由于社會經歷少,對于經驗的獲得以書本為主,屬于間接經驗。因而大學生民主意識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的色彩。一旦他們的理想價值評判標準與現(xiàn)實政治生活相沖突時,往往會使他們產生民主虛無感。不再去接受所謂的民主的知識素養(yǎng)的提升。
(二)高校針對大學生的民主意識教育不夠科學
學校教育是對大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然而,目前,高校針對這方面的教育卻存在諸多問題,不夠科學。大學生是活躍的群體,是思維張揚的群體,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而不是以為的死記硬背,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否則便會使大學生難以參與政治、實現(xiàn)政治社會化。如何在政治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踐參與,成為學校民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當今世界日新月異,變化迅速,時事政治每天都在發(fā)生者重大變化。同時網絡的方便與快捷使大學生能夠了解各國的民主政治與時事,政治理性有很大的提升,高校進行民主教育既要要言之有物,又要容情于時事。這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方能使當代大學生易于接受,而不是以往民主教育具有太多的宣傳意味與倫理情感的訴求。
(三)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尚未完善
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經濟、文化、社會全球化日益凸顯,各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就連地球都變成了地球村。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書籍方便快捷地了解各國的民族政治。同樣,在當代,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政治生活與我們逐漸變得日益密切 ,當代大學生的對于參與民主政治的渴望度是空前的。
在我國,學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對民主觀念的教育,而中學時期對學生往往以成績定結果,對民族教育的重視度嚴重不夠。到了高校后,發(fā)現(xiàn)領導也扮演著行政領導的角色,家長制、師尊生卑、官僚主義作風。學生鮮有途徑進行民主訴求,而高校的許多決策與管理使大學生失去民主的興趣。此外,大學校園選舉中即使是民主選舉往往還會有失公平,這種原因是以下兩個方面的情況造成的,一是學生進行賄選,這種情況在校園內是發(fā)生過的;另外就是在選舉中往往會出現(xiàn)老師的評估與領導的內定,領導的唯意志論,加之缺乏監(jiān)管、權力濫用從而使大學生民主選舉面目全非,變成一種游戲,而大學生最終會厭煩這種游戲不再參與其中。
三、大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
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提高其民主素質,增強其民主意識,培養(yǎng)其民主素養(yǎng),對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一) 高校應實行新型民主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現(xiàn)代民主意識
我們知道,民主意識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精神動力。學校在學生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說得更為明白一點,培養(yǎng)大學生的現(xiàn)代民主意識就是為了解放其思想,提高其思想覺悟,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樣,才能在思想上有一個質的提高,從而努力為人類,為社會,為人民作貢獻。但是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意識培養(yǎng)過程當中,必須理清相關民主理論,深入探討民主內容,讓大學生對民主的理解不僅僅限于口號似的宣傳,而在于對民主的內容了然于胸。同時,必須引發(fā)學生對民主問題的思考,擴展其視野,從矛盾沖突中看到民主的本質,這是非常關鍵的。此外,教學內容應該增加符合現(xiàn)代民主政治文明的政治觀念。具體來說,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方式,民主意識的教育,事關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是行不通的,必須要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民主理論,以雙向交流的方式引發(fā)大學生對民主意識的思考。
(二)創(chuàng)新政治制度,暢通參與渠道
拓寬學生參與渠道,讓學生進行多樣化參與式教育。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其民主意識。參與式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使大學生參與民主理論課程的學習,是指理解民主政治行為,在這一過程當中,無形中受到了民主意識的影響,使其民主觀念得到催化,向更加成熟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建設適合當前社會的民主機制,完善民主運行程序,讓民主意識觀念深入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中,暢通大學生參與民主的渠道和途徑。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民主理論的主動意識,把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和他作為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獨立主張結合起來,不斷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
(三)發(fā)揮新聞傳媒對民主意識的傳播作用
新聞傳媒機構作為大學生接觸社會信息的主要媒介,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民主意識引導,是培養(yǎng)大學生民主意識的重要方式。另外,新聞媒介機構應該發(fā)揮其輿論監(jiān)督作用,及時的向社會反映大學生民主意識發(fā)展情況。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要讓群眾能夠經常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出氣的地方,有說話的地方,有申訴的地方。這種新型的信息交流平臺使得大學生民主意識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引領大學生民主觀念的提升,充分發(fā)揮網絡對大學生心里狀況的協(xié)調機制,引導大學生利用網絡、論壇和其他新聞媒介機構參與民主,是推進大學生民主教育、完善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是較為新鮮的課題。如何正確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主意識,要求我們必須走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同時,也需要我們學習借鑒西方先進的民主文化經驗,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董立剛.無意識教育新探[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5)
[2]趙宇.公民意識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J].商業(yè)文化,2010(10)
[3]龔平延.民主政治教育與學生自我管理[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03)
[4]李鐵映.論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康翠萍,郭潔.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現(xiàn)狀與趨勢[J].遼寧教育研究,2007(03)
作者簡介:石登計,銅仁學院社會發(fā)展學院教師,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