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物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中物的作用日趨多樣化。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比,古典戲劇出現時間較晚,但情節(jié)內容豐富,作品種類多樣。以物為線索體現在古典戲劇中,則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增強故事戲劇性、加深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促進感情世界的發(fā)展。對此類戲劇作品按時間順序進行分析,可發(fā)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戲劇作品篇幅逐漸增多,與前代作品相比,體現出了古典戲劇的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物象 古代戲劇 情節(jié)發(fā)展
一、流變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以物為線索推動故事發(fā)展的,可以追溯到先秦時《詩經·國風》中的一些詩篇以及楚辭中的香草意象。魏晉時期,志怪小說《三王墓》全篇圍繞干將為楚王所鑄之劍展開,干將因為楚王鑄劍而死,干將之子長大之后持雄劍為父報仇,見楚王,終以劍戮之,實現前之諾言,亦以此劍自殺。之后宋代平話《錯斬崔寧》、明代話本“三言二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赫大卿遺恨鴛鴦絳》《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等,均以物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二、以物為線索的古代戲劇
古代戲劇中以物象推動故事發(fā)展的作品,按時間來說,從元代雜劇到明清傳奇均有此類作品,時間跨度大,此處,我們按物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一)事件發(fā)展的誘因。如《便宜行事虎頭牌》中出現在第一折中的虎符金牌,山壽馬叔父因鎮(zhèn)守夾山口,中秋醉酒丟了關口,后因追回丟失牛羊馬匹而被判杖責一百,此種種行為,均是因虎符金牌而起;《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中,趙盼兒為幫助宋引章得到周舍休書,而施計哄騙周舍,周舍的休書雖然在第四折出現,但卻是戲劇發(fā)展的誘因?!锻ぁ分?,出現在第二折、第三折的勢劍金牌,第三折譚記兒扮作漁家婦與楊衙內調笑,只為騙取勢劍金牌,在此,勢劍金牌是事件發(fā)展的誘因。
(二)解決問題的線索?!稄埧啄恐强蹦Ш狭_》中出現在第二折和第四折的魔合羅,《趙氏孤兒》中第四折出現的畫卷,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相國寺公孫合汗衫》中的第二折張孝友分成兩半的汗衫是第三折祖孫相認的關鍵憑證。
(三)感情的象征及主人公形象的代表?!蹲镶O記》中的紫釵,《紅梨記》中的紅梨,《桃花扇》中的桃花扇,《荊釵記》中的荊釵,均是劇本中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象征。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這些物象已是主人公性格的代表。
三、以物為線索在戲劇中的作用
(一)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一些意象反復出現于作品中,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锻ぁ分校资恐腥⒆T記兒為妻,楊衙內對譚記兒心懷不軌,取勢劍金牌欲取白士中首級,本劇即是以此開始,譚記兒設計取得楊衙內的勢劍金牌,故事情節(jié)充滿張力?!囤w氏孤兒》中,為使趙氏孤兒知曉自己的身份,為趙氏報滅門之仇,程嬰拿出畫卷來讓趙氏孤兒觀看,趙氏孤兒看后義憤填膺,經詢問程嬰得知身世,欲為全家復仇。
明代傳奇《紅梨記》記載北宋書生趙汝州與妓女謝素秋戀愛的故事,其中的主要意象是二人互寄的書信以及紅梨花。這兩種意象,推動了全文故事的發(fā)展進程。趙汝州、謝素秋二人因世人所傳“男中趙伯疇,女中謝素秋”①而互相欽慕,在第二出,雙方互贈書信,但未能相見;第十五出,趙汝州好友錢孟博見到謝素秋珍藏此詩之后,終做決定為二人牽線,為之后趙汝州與謝素秋初次會面做好了鋪墊;之后第二十九出,謝素秋為自證身份,拿出趙所贈書信。經過錢孟博解釋之后,趙汝州始信謝素秋,二人至此終得團圓。再看紅梨這一意象,錢孟博為使謝素秋不影響趙汝州參加會試,要求謝素秋見趙汝州之時隱瞞身份,于是第二十一出,謝素秋手持紅梨與趙汝州相見,二人作詩詠梨、賞花、做花燈;第二十三出,趙汝州為不與謝素秋分離,不肯參加會試,而為使他去參加會試,花婆哄騙他謝素秋為亡魂,紅梨為鬼花。經此,趙汝州心駭然,辭別錢孟博去參加會試;第二十九出,趙汝州得中狀元,路過雍丘與錢孟博在書房飲酒,見桌上紅梨,大驚,不信錢孟博所稱之紅梨,堅信此乃鬼花,并講述紅顏荒冢,“他手執(zhí)梨花,曾結鴛鴦夢”②,為接下來與謝素秋相見,澄清誤會埋下了伏筆。
《紫釵記》中的第六出,上元節(jié)觀燈,霍小玉掉釵,李益拾釵,后小玉尋釵,二人得見,李益慕小玉容貌不肯歸還;第七出李益帶釵托鮑四娘求親;第八出,二人定親;第四十四出,霍小玉為求得李益消息遍尋卜筮,變賣財物布施,賣釵托崔生前往盧府尋李益;第四十五出,釵為盧家小姐購得,這為之后第四十七出霍小玉得知此消息后心生怨恨而撒賣釵之錢做了鋪墊,同時也為盧太尉拿釵哄騙李益,霍小玉再嫁而埋下伏筆。
《桃花扇》第七出,侯方域梳櫳李香君第二日,楊文驄見二人定情之扇,隨后侯李二人得知侯方域梳櫳李香君之資乃阮大鋮所出,李香君斥責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拔簪脫衣。侯方域贊其“真乃侯生畏友也”③。第十七、二十二、二十三出,李香君為侯方域守節(jié),不肯下樓,血染詩扇,得楊文驄添筆成折枝桃花,蘇昆生帶此扇尋侯方域,此一系列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與桃花扇有關,其中,李香君血濺詩扇,與第七出李香君斥責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相呼應,同時為第二十四出罵筵埋下了伏筆。第二十七出,侯方域見桃花扇決意去南京尋李香君,更是體現出桃花扇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
(二)增強故事戲劇性?!稄埧啄恐强蹦Ш狭_》中小販高山不曾與人寄信,替李德昌傳消息是第一次幫人寄信,卻又讓李德昌堂弟李文道聽了去,進而李文道害死了李德昌;而后小販將消息帶給李德昌妻子劉玉娘,順手給了她孩子一個魔合羅,而這個魔合羅之后又成了查明李德昌死因、還劉玉娘清白的關鍵。種種行為,均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同樣,《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中,趙盼兒哄騙到周舍休書,第四折被周舍奪取咬碎,后得知此乃趙盼兒假造,真正的休書仍舊存在。此作假情節(jié)富有戲劇性。
《紅梨記》中,第二出趙汝州、謝素秋互贈書信。第二十出二人才得以相見,卻是謝素秋故意隱瞞了身份。第二十一出,謝素秋持紅梨上場,二人通過互詠紅梨,知曉彼此才行品性。第二十三出,趙汝州深信謝素秋為鬼,驚懼之下去參加會試。第二十九出,趙汝州見紅梨而扭碎,謝素秋拿出二人互贈之詩,又疑“我聞鬼素善能攝人的東西,莫不是攝來的?還則是鬼”④。最后在眾人勸說下趙汝州才信謝素秋。種種行為,頗具戲劇性。
《紫釵記》中,第六出上元節(jié)觀燈,霍小玉掉落之釵為李益拾得,小玉尋釵之時二人得初次相見,之后第四十五出霍小玉為求李益消息所賣之釵為盧家小姐購得。第四十六出盧太尉拿釵騙李益,小玉再嫁,欲使其入贅相府。情節(jié)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物象的運用,體現在人物形象方面,是對人物形象的豐富?!都t梨記》中,第二出,趙汝州謝素秋互贈詩作,二人的品性體現在詩句之中。第二十一出,二人互詠紅梨,趙汝州、謝素秋互相得見二人品性,感情進一步加深。《荊釵記》中,第二十六出《投江》,錢玉蓮不堪后母與姑媽逼迫嫁孫汝權,投江殉節(jié),“拴原聘之荊釵,永隨身伴”⑤。帶著二人定親之物投江,更是體現了錢玉蓮堅貞不屈的品格?!短一ㄉ取分校诙?,李香君為侯方域守節(jié),不肯下樓,以致血濺詩扇,體現出其剛烈堅貞的一面。
(四)促進了感情世界的發(fā)展。這主要體現在愛情劇中?!都t梨記》中,趙汝州、謝素秋二人珍藏彼此所贈之詩,第十二出提及謝素秋懷揣趙汝州所贈之詩。第二十七出,趙汝州提及謝素秋贈他之書信為女鬼所掠,“只可恨素秋贈我一詩,被那小姐取去”“倘或相見問起,怎生應他?”⑥均代表了二人對感情的珍視。第二十一出,謝素秋手持紅梨與趙汝州相會,二人賞花做花燈,紅梨在此充當的則是二人感情的媒介?!蹲镶O記》第九出《得鮑》,鮑四娘做媒時唱詞:“道是你舊家門第識人多,湊的個釵頭玉燕天和合,成就你玉鏡臺前畫翠蛾?!雹咧蟮谑觥逗蠋劇?,二人結婚,老夫人唱詞“早則是玉釵歸燕”⑧,之后李益稱:“但記取月下花前,玉釵雙燕”⑨。第四十二出《強婚》,韋生誤會李益變心,提起當初李益與霍小玉因釵結緣,為霍小玉痛心。以上種種,雖未直接展示紫玉燕釵,卻屢屢提及此釵,可見此釵已成意象化符號,是二人感情的象征。直到五十二出,霍小玉李益終得團圓,李益拿出紫玉燕釵,霍小玉重戴釵,二人感情重歸于好體現在紫玉燕釵之上。
《桃花扇》中第六出,桃花扇初次登場,作為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定情信物,侯方域并題詩于上。第十七出,楊文驄欲使香君為田仰妾侍,丁繼之等人代問,李香君的反應直接是“這題目錯認,這題目錯認,可知定情詩紅絲拴緊,抵過他萬兩雪花銀”⑩。雖未直接提及桃花扇,但詩句題在桃花扇之上,象征的都是二人的愛情。第二十三出,香君為侯方域守節(jié),血濺詩扇,楊文驄添筆成折枝桃花,變成桃花扇,李香君托蘇昆生帶走桃花扇尋侯方域,此時桃花扇為尋侯方域之信物,代替香君千言萬語。第二十七出,蘇昆生得遇侯方域,將李香君所贈桃花扇交出,細說當日經過,侯方域一方面因兵敗無顏見史可法,另一方面又為香君感動,決意去南京見李香君。第四十出,二人在棲霞山相遇,“(生指扇介)看這扇上桃花,叫小生如何報你??歹r血滿扇開紅桃,正說法天花落”{11}。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桃花扇已不再是簡單的物象,而是承載了二人濃烈感情的見證。
四、古代戲劇中以物為線索的創(chuàng)新
(一)物在數量上的變化。在作品中,以物為線索大多只有一個,如《三王墓》中的劍,早期以物為線索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的戲劇中,其物象也只有一個,而隨著戲劇的不斷演變,出現了多個物象作為線索,如《紅梨記》中,趙汝州與謝素秋之書信、謝素秋與趙汝州會面之紅梨,均促進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二)以物為線索作用的多重性。在此之前,以物為線索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單一性,比如《三王墓》中的劍是復仇的工具;《錯斬崔寧》中的十五貫錢是制造誤會與巧合的道具;《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中的一文錢是故事發(fā)展的誘因;《相國寺公孫合汗衫》中汗衫是相認的憑證。隨著明代傳奇的出現,戲曲篇幅內容擴大,戲劇中“物”的作用也呈現出多重性。
《紫釵記》中的紫釵發(fā)展到最后,不僅僅是霍小玉與李益愛情的象征,也是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更是霍小玉形象的化身?!肚G釵記》中,第八出《受釵》,王家以荊釵為聘,孫家以金釵為聘,錢玉蓮選擇荊釵還是金釵,意味著選擇王家還是孫家,此時的荊釵代表了王十朋。之后第十一出《辭靈》,錢玉蓮荊釵布裙嫁與王十朋,這時的荊釵則是二人感情的象征。而第二十六出《投江》,錢玉蓮為拒改嫁孫家,帶荊釵投江,此時的荊釵不僅是錢玉蓮與王十朋感情的代表,更是錢玉蓮堅貞性格的象征。而在《桃花扇》中,桃花扇不僅承載了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愛情,還是李香君剛烈堅貞性情的展示,而二人與桃花扇的分分合合更是家國興亡的展現。
①②④⑥ (明)徐復祚、(清)袁于令:《明清傳奇選刊——〈紅梨記〉〈西樓記〉》,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頁,第80頁,第81頁,第74頁。
③⑩{11}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84頁,第111頁,第250頁。
⑤ (元)柯丹邱:《荊釵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71頁。
⑦⑧⑨ (明)湯顯祖:《紫釵記》《邯鄲記》,(明)毛晉編:《六十種曲》,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26頁,第35頁,第37頁。
參考文獻:
[1] 顧頡剛選注.元人雜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2] 關漢卿.關漢卿戲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
[3] 王季思.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作 者:常世榮,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