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往今來,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愛情的歌頌,如果把文學比喻成一個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的花園,毫無疑問,最嬌艷奪目的花朵無疑是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本文選取的兩部世界名著《廊橋遺夢》和《傲慢與偏見》,自問世以來,就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為世界各國讀者所喜愛,翻拍成的電影也受到了各國人民的認可和追捧,那到底是什么樣的魅力,讓它們超越種族和國界,世代流傳,經久不衰。本文試著從愛情的角度,對兩部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試圖找到促使男女主人公相愛的真正因素是什么,比較的內容主要包括故事背景,男女主人公所處環(huán)境、性格,對方吸引他們的魅力等方面。
關鍵詞:廊橋遺夢;傲慢與偏見;故事背景;愛情比較;異同
作者簡介:王萍(1986-),女,山東臨沂人,聊城大學文學院2015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01
一、兩部作品中愛情的不同之處
(一)男女主人公的背景不同——中年男女與青年男女
《廊橋遺夢》的男主人公羅伯特是一個過著“大路生活”的攝影師,他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過著無牽無掛的單身漢生活;女主人公佛蘭西斯卡是一個內心有著浪漫氣息的已婚農婦,在美國麥迪遜縣一座古老的廊橋旁,與丈夫孩子過著平靜又平淡的小鎮(zhèn)生活。他們一個成熟睿智、風流倜儻,一個善解人意、熱情大方,兩顆孤獨的心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這是中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傲慢與偏見》與《廊橋遺夢》大不相同,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達西是一位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英俊,吸引了小鎮(zhèn)上許多女孩,但是他對小鎮(zhèn)居民的現(xiàn)實功利主義比較反感,經常當眾發(fā)表對這種功利主義的不滿看法;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她活潑聰明,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內涵,有自己的主張,會按理性和道德行事,并且認識到了當時社會上以財富和社會地位來談婚論嫁的風氣,她并沒有迷失自己,而是選擇繼續(xù)勇敢追尋自己的愛情。
(二)對愛情的迷惘不同——責任與婚姻
《廊橋遺夢》以男女主人公的分離結尾,給世人留下無盡的唏噓遺憾,尤其是女主人公內心的掙扎和斗爭,讓無數(shù)讀者為之動容。當男主人公委婉地提出要帶她一起浪跡天涯時,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她考慮到了她的家人,考慮到了她的社會責任,卻單單苦了真心愛她的羅伯特,然而世間的事又怎么會按照我們的意志而存在呢?
《傲慢與偏見》的男主人公達西十分在意等級和能力,這使他很傲慢也很自負,他們所處的各自家庭等級的差異,反對他們結合。其實他們的婚姻是非常般配的,因為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有共識,他們智力相當,他們相互都為對方吸引而且深愛對方,他們的愛情表明感情不能停留在雙方的第一印象上,伊麗莎白是個既理智又充滿激情的人,她認為她跟達西的逐漸相愛是通過他們的相互了解而消除彼此的偏見。
二、兩部作品中愛情的相同之處
(一)拋開所有干擾,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是促使他們在一起的主要因素
《廊橋遺夢》中佛蘭西斯卡和羅伯特的相遇是非常偶然的,羅伯特見多識廣,風趣幽默,與很多人物動物有著傳奇的故事,這對于終日處于封閉小鎮(zhèn)、每天忙于家務孩子的佛蘭西斯卡來說,一下子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當然,佛蘭西斯卡的熱情善良,單純美好也打動了流浪漢漂泊的心。
《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人公最吸引男主人公的是那睿智的頭腦和犀利的談吐,因為在那樣一個時代,這樣的女孩簡直是少之又少,正是伊麗莎白這種冷靜又理智的性格強烈吸引著男主人公最后拋開了門第等級觀念。伊麗莎白也發(fā)現(xiàn)了達西身上真誠、謙虛不虛偽的優(yōu)點,最終下決心跟他在一起。
(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度決定了愛情能走多遠
《廊橋遺夢》以相愛之人痛苦又無奈的分離而收尾,留給世人無盡的傷感和遺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之間愛情的結束,在短暫的四天里,他們都確定了“這樣的事一輩子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會遇到,那就是真愛”。在分開后的漫長歲月里,他們互相保留著對方送給自己的所有東西,尤其是女主人公直至死忙到來,她在自己的遺書中要求死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上,期待與男主人公的再次相遇。到底是什么促成了這樣刻骨銘心的愛,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相似的人生觀——內心充滿著浪漫的氣息,渴望愛,向往自由,熱愛生活,對待愛情熾烈又專一,正是是這些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促成了兩人生死不渝的愛。
《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顯然比《廊橋遺夢》要現(xiàn)實許多,因為他們的戀愛是在考慮婚姻的基礎上,在那個時代家庭門第的差異是他們無法避開的一個重大問題,再加上男主人公的傲慢和女主人公的偏見,他們的愛情要修成正果也絕非易事,他們最終能走到一起,還是因為相同的價值觀:他們期待并認可兩情相悅的愛情,他們把道德和人品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擇偶標準,他們欣賞睿智的頭腦和機智的談吐,正是共同的價值觀促成了他們的美滿姻緣。
三、結語
《廊橋遺夢》給人們提出了思考: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是兩個人搭伙過日子還是真正的相愛?但除了愛情之外,生活于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有人生的責任,當你承擔起這份責任時會很沉重,但一旦將這種責任破壞掉,人的心靈也將無法安寧,所以兩個人從結合在一起的那刻起,責任在兩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就突然上升,有時候責任甚至超過了感情,超過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
《傲慢與偏見》則突顯了促成愛情過渡到婚姻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不是門第財富,而是相同或相近的人生觀、價值觀,構成婚姻的牢固基礎,堅不可摧。
參考文獻:
[1]李亦中,電影一百年名作精選叢書——美國電影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恒.田偉.2014.
[3]【英】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