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修辭隱喻、概念隱喻與語法隱喻的比較研究

      2016-05-05 09:17:26蘇紅瑞
      現(xiàn)代交際 2016年6期
      關鍵詞:語法隱喻概念隱喻

      蘇紅瑞

      [摘要]本文主要區(qū)分修辭隱喻、概念隱喻與語法隱喻并探討三者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

      [關鍵詞]修辭隱喻 概念隱喻 語法隱喻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67-02

      長期以來,人們對隱喻的認識只停留在修辭隱喻上。1980年,Lakoff & Johnson合著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并提出,“隱喻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外一種事物的方式,隱喻是從一個認知領域向另一個認知域的映射”,這標志著人們開始從認知的角度研究隱喻。1985年Halliday提出了語法隱喻的理論,他認為語法隱喻指的是在句子層面用一種語法結構代替另外一種語法結構的表達方式。人們對這三種隱喻存在認知上的模糊,所以筆者將在本文區(qū)分這三種隱喻并探討三者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

      一、修辭隱喻

      亞里士多德認為隱喻是把屬于一個事物的詞或短語給予另外一個事物,用表示一事物的詞來表示另一事物。他反復強調(diào)隱喻的功能是修飾文字詞句,能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且生動有力。他還認為隱喻主要運用于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中。亞里士多德對隱喻的定義和功能的解讀成為之后2000多年西方學者的參照標準。

      后來,羅馬修辭學家昆體良(Quintilian)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提出了替代論(substitution theory),他認為隱喻就是替代,是用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的替代現(xiàn)象。如:He is an old fox(他是個狡猾的老狐貍)。其中fox(狐貍)用來替代crafty(狡猾的)。無論是亞里士多德的定義還是昆體良的定義,他們都將隱喻看成是詞匯層面上的修辭手段,并將隱喻的功能看成是一種能使語言變得形象靈動的“裝飾”。并且,兩種理論都認為隱喻結構無法用常規(guī)語言規(guī)則解讀,它是對常規(guī)語言規(guī)則的一種偏離。至于人類在說話時為何會用“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他們怎樣用“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替代過程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以及替代之后的句子是如何被聽話人所理解的,這些問題,修辭隱喻理論都無法做出滿意的答復。

      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修辭隱喻理論是隱喻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雖然它有不足,但畢竟為人們解讀語言提供了一種新鮮視角,也為之后各種新隱喻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基礎和參照。

      二、概念隱喻

      Lakoff & Johnson于1980年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概念隱喻的概念,他們認為概念隱喻是指人們用“源域”(一個具體的概念域,比如“植物”plants)中的詞匯來描述“目標域”(一個抽象的概念域,比如“愛情”love)。見下例:

      (1)Their love flowered/withered.

      (2)They are now taking good care of their bud of love.

      (3)Love should be carefully watered and nourished, then it can blossom and bear fruit.

      在這三個例子中,flower、wither、bud、water、nourish、blossom and bear fruit這些詞匯和短語本來是用來描述“植物”的,現(xiàn)在用于描述“愛情”。所以,我們是把“愛情”當成了“植物”,即“愛情是植物”(love is a certain type of plant)。Flower、wither、bud、water、nourish、blossom and bear fruit這些詞匯和短語的用法實際就是系統(tǒng)中的一詞多義,它們在“植物”系統(tǒng)有一個意義,在“愛情”系統(tǒng)又獲得了另外一個意義,即隱喻意義。Lakoff認為諸如“愛情是植物”這樣的觀念在我們?nèi)祟惖恼J知概念系統(tǒng)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他們把這種觀念統(tǒng)稱為“概念隱喻”。概念隱喻理論的核心是“隱喻是跨概念(cross-domain)的系統(tǒng)映射”,即是讓我們用已知的、具體的、熟悉的概念領域去理解抽象的概念領域,其具體方式就是把源域的結構映射到目標域上。所以“隱喻”的實質(zhì)是讓人類用對一種事物的經(jīng)驗來理解另一種事物。”(Lakoff&Johnson;,1980)

      認知視角下的概念隱喻根據(jù)源域的不同,可分為三類: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空間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

      本體隱喻是指人們將抽象的、無形的、模糊的心理狀態(tài)、活動、事件等抽象概念看做是具體有形的實體,尤其是人體本身,從而就能給抽象概念做出相應的物質(zhì)性描寫,比如指稱、分類、量化、范疇化等等。本體隱喻最典型的一種類型是容器隱喻(container metaphor),它指的是將邊界模糊的非容器本體,如事件、活動、視野、行為等看成是結構立體、邊界分明的容器。比如這些例子:

      (4)He finally gets out of poverty.(POVERTY AS CONTAINER)

      (5)She is in danger.(DANGER AS CONTAINER)

      (6)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VIEW AS CONTAINER)

      結構隱喻是把抽象概念(比如時間,情緒,思想等)看作是人們熟悉的具體的物質(zhì)實體,讓人們通過物質(zhì)實體來理解抽象概念。比如“time is money”,由這個隱喻出發(fā)就可衍生出很多相關的隱喻表達。比如:

      (7)She is running out of her competition time.

      (8)How will you spend your weekend?

      (9)Going shopping cost her two hours and a half.

      空間方位隱喻是指用空間方位系統(tǒng)中的詞語,比如前后、左右、高低、上下、深淺、遠近、內(nèi)外等來理解其他抽象概念系統(tǒng)(比如心情,健康狀況,事業(yè)等)。比如:

      (10)She is feeling down.

      (11)His health slumps into the lowest ebb this year.

      (12)His career peaked last year.

      三、語法隱喻

      韓禮德認為語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并且他認為語言是有層次的,從低到高分別是音系層、詞匯語法層、語義層。音系層體現(xiàn)詞匯語法層,詞匯語法層體現(xiàn)語義層,三層是層層體現(xiàn)的關系。(Halliday:2004,24)韓禮德著重討論詞匯語法層和語義層之間的關系。語言的三大元功能決定著詞匯語法層和語義層之間有特定關系。當一種語義結構在詞匯語法層上表現(xiàn)出接近人們口頭表達習慣的自然關系時,被稱為“一致式(congruent)”,不一致時,就產(chǎn)生了語法隱喻,被稱為“隱喻式(metaphorical)”。韓禮德認為,語法隱喻主要分為兩種: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Halliday:2004,342)

      (一)韓禮德的概念語法隱喻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概念功能主要是通過及物性來體現(xiàn)的,通過及物系統(tǒng),他把人類經(jīng)驗分成了六種過程,分別是關系過程、心理過程、存在過程、言語過程、物質(zhì)過程、行為過程。

      韓禮德的概念語法隱喻理論認為,在這六種過程中,任何一種過程都可隱喻其他過程,這就是及物系統(tǒng)內(nèi)各過程的隱喻化。隨著過程發(fā)生變化,過程內(nèi)的各要素也會發(fā)生變化。比如:

      (1a)Social mobility is growing in recent years.(物質(zhì)過程)→

      (1b)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growing social mobility.近來人們的社會流動性越來越大。(心理過程)

      (2a)He roars savagely.(行為過程)→

      (2b)He lets out a savage roar.(物質(zhì)過程)

      在上述例句中,a句轉(zhuǎn)為b句,語義雖未變化,但及物系統(tǒng)中的過程卻發(fā)生了變化,1a轉(zhuǎn)化為1b,是由物質(zhì)過程轉(zhuǎn)化為心理過程,2a轉(zhuǎn)化為2b,是由行為過程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過程。過程一發(fā)生變化,過程內(nèi)的各要素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在1a中,“in recent years”是物質(zhì)過程中表示時間的環(huán)境成分,但在1b中,“in recent years”卻變成了心理過程中心理活動的感受者。在1a中,由“grow”體現(xiàn)出來的物質(zhì)過程,卻轉(zhuǎn)化成了1b中的“growing social mobility”,成為了心理過程中的“現(xiàn)象”。在2a中由“roar”體現(xiàn)出來的行為過程,轉(zhuǎn)變成了2b中的“a savage roar”,轉(zhuǎn)變成了物質(zhì)過程中的目標。由此可見,韓禮德的概念隱喻指的是功能結構間的隱喻化。

      在上述四個例句中,1a和2a在詞匯語法層上表現(xiàn)出了接近人們口頭表達習慣的自然關系,所以它們被稱為“一致式(congruent)”。1b和2b這兩個句中的各要素成分在性狀上沒有保持一致,這樣的句式被稱為“隱喻式(the metaphorical form)”。

      (二)韓禮德的人際語法隱喻

      人際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語氣和情態(tài)上,所以人際隱喻被分為語氣隱喻和情態(tài)隱喻。語氣系統(tǒng)的功能是能傳達說話者的交際目的,交際目的共有兩大類,一類是交換服務與產(chǎn)品,一類是交換信息。相應地產(chǎn)生了四種基本言語功能:陳述、提供、命令和提問。這四種功能在詞匯語法層面分別由陳述語氣、意態(tài)化的疑問語氣、祈使語氣和疑問語氣來體現(xiàn)。如下例:

      ①陳述(陳述語氣):She traveled abroad this summer.

      ②提問(疑問語氣):Do you like winter?

      ③命令(祈使語氣):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

      ④提供(意態(tài)化的疑問語氣):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當四種基本言語功能沒被相應的語氣來體現(xiàn)時,就產(chǎn)生了人際語法隱喻。比如,③除了可用祈使語氣體現(xiàn)之外,還可以用疑問語氣和陳述語氣來體現(xiàn),③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You should pass me the newspaper.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轉(zhuǎn)化的這兩句話都是③的隱喻表達。這就是語氣隱喻。

      情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說話者傳達自己對所說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情態(tài)系統(tǒng)在詞匯語法層面主要是由各種情態(tài)副詞和情態(tài)助動詞來體現(xiàn)。當語義層面上的情態(tài)意義不是由各種情態(tài)副詞和情態(tài)助動詞來體現(xiàn),而是由其他詞匯、短語或句型來體現(xiàn)時,就產(chǎn)生了情態(tài)隱喻。如下面三個例子:

      ①Tom is probably thirsty.

      ②I believe Tom is thirsty.

      ③Its likely that Tom is thirsty.

      這三句話雖然意思相同,但①是一致式,因為它有情態(tài)副詞probably。②和③都是①的隱喻式,因為②和③中的情態(tài)意義是由“I believe(我主觀上認為)”和“Its likely(客觀上有可能)”來表達的。

      四、結束語

      哲學家與語言學家對隱喻的研究持續(xù)了2000多年,對隱喻的本質(zhì),學術界還未達成一致觀點,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三者不是孤立存在或相互排斥的,修辭隱喻是隱喻研究的基礎,認知隱喻是隱喻研究的質(zhì)的飛越,而語法隱喻則進一步拓寬了隱喻研究的視野。這三種隱喻觀從不同視角對隱喻進行闡述,豐富了隱喻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2]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Ning Yu.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8.

      [4]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林書武,隱喻.其認知力及語言結構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04):12-14.

      [6]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7]趙虹.認知語言學中的隱喻[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23-26.

      [8]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價[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03).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語法隱喻概念隱喻
      刑事辯護詞中的概念語法隱喻
      中美政治演講中隱喻對比分析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35:00
      漢語證券類報道中概念隱喻的認知分析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19:22
      淺析概念隱喻的運行機制
      概念隱喻在構建語篇連貫中的作用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4:35
      多模態(tài)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38:31
      科技英語翻譯去動詞化語法隱喻探究
      科技視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58:50
      中國日報英語經(jīng)濟新聞標題中的隱喻研究
      語法隱喻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34期)2016-05-28 14:36:08
      名詞化隱喻在學術寫作摘要中的功能
      科技視界(2016年12期)2016-05-25 12:21:26
      富平县| 城步| 伊宁市| 抚远县| 于田县| 吉林省| 桦南县| 长宁区| 会昌县| 正阳县| 分宜县| 龙岩市| 景德镇市| 诸城市| 封丘县| 永胜县| 平远县| 小金县| 嘉禾县| 木兰县| 左权县| 汾西县| 泰顺县| 龙井市| 象山县| 衢州市| 容城县| 辽宁省| 曲沃县| 唐山市| 石泉县| 建瓯市| 泽普县| 潢川县| 芦溪县| 灵武市| 罗源县| 甘泉县| 嘉定区| 崇阳县|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