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鳳
校園里有一個小賣鋪,是學生的最愛。
前些年小賣鋪在校園東北角。那里有一排平房,小賣鋪占據(jù)了兩間。這平房以前住過老師,也住過學生,和三幢教學大樓相比,看上去有些破敗。小賣鋪前面是一排垂柳,學生買了零食就在柳樹下與同學分享。夏秋時節(jié),楊柳依依,學生們?nèi)逡蝗?,四六一伙,吃著、嚷著、笑著,?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上課后,校園里書聲瑯瑯,麻雀在柳樹間飛來飛去,有幾只在院子里啄食。而小賣鋪則冷清了下來,老板娘安安靜靜地織毛衣,店員或擺貨或打掃衛(wèi)生。
老板娘是本校沈老師的夫人,他們承包了小賣鋪,每年給學校交一些承包費。沈老師人到中年,身體發(fā)福,體型像面包,胖乎乎的,臉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瞇瞇的,看上去憨憨的。他脾氣好,特別愛笑,逢人就“呵呵……呵呵……”的,極像彌勒佛。前些年原來承包小賣鋪的老師退休了,家屬也就隨之離校了,小賣鋪轉(zhuǎn)包給沈老師。當然小賣鋪主要是他夫人打理,他只偶爾過來看看。他和妻子無師自通都是做生意的高手,老師們偶爾進來買批閱作業(yè)的中性筆,他按照成本價賣,還多送幾個筆芯;哪位老師愛吃麻辣條,順手遞過一袋,或者笑吟吟地遞上一瓶綠茶或者一只雪糕。老師們不好意思,他只笑呵呵說:別客氣,拿上,拿上……
去年學校拆遷了平房,新建了一座綜合大樓,那些撩動過師生心弦的垂柳也全部被拔掉了,小賣鋪則挪到了后面服裝廠邊的一個角落里。盡管位置不好,但校園里,小賣鋪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學校外面小商店星羅棋布,但上課期間,大門緊閉,學生不準私自外出,因此他的生意依舊紅火,聽說他去年還換了大房子。他和夫人夫唱婦隨,整日樂呵呵的。
周四下午兩節(jié)課連著,下課的間隙,我站在四樓向小賣鋪方向望去,出入小賣鋪的學生絡(luò)繹不絕,經(jīng)濟條件好的,手里拿的是綠茶、王老吉等飲料;條件一般的,拿著礦泉水抑或雪糕、冰棍、棒棒冰。用流行的時髦語說:學生們喝的不是飲料,喝的是快樂。
早讀和體育課后,小賣鋪的生意尤其興隆,人多,還須排隊。但學生們總也樂此不疲,買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方便面、辣條、面包、烤香腸、餅子,還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零食。當然小賣鋪還賣學習用品,各種學習用品琳瑯滿目。有些學生家里準備好了可口又營養(yǎng)的早點,可他們上學時就是不愿意拿。還有些學生上學途中,不乏賣早點的食鋪,他們也不買,他們就喜歡到小賣鋪湊熱鬧,喜歡“擠”和“被擠”,擠的當兒,擠出了快樂、擠出了友誼,當然也可能也擠出了糾紛。早讀后,在教室吃早點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同學呼朋引伴奔赴小賣鋪。學校開運動會,班主任犒勞本班運動員,買飲料或者獎品都到他們的商店,錢給不及時,也沒關(guān)系,他們從不督促。
去年開學初,我當了一個月班主任。我們班的衛(wèi)生區(qū)域就在小賣鋪門口,有的學生不自覺,出了門就把食品包裝袋扔到院子里,我們班在四樓,上下樓撿拾不方便。沈老師夫婦知道這情況,上課后,就讓店員出來撿拾垃圾。他見了我,就呵呵一笑:楊老師,給你們班添麻煩了,年底我一定表示。我說:看你說的,政教處分給我們班的衛(wèi)生區(qū)域,學生人多,掃就是了。
沈老師被同學、老師戲稱為“沈發(fā)明”。他本名為沈光明,原本是化學老師,有實打?qū)嵉谋究茖W歷。知道他故事的人說,沈老師大學時是情種,畢業(yè)后,兩人沒分到一起,戀人很快移情別戀,沈老師為情所困,不能自拔,導致精神恍惚,進過幾回精神病醫(yī)院,幸虧送醫(yī)及時,家人照料得好,也沒大礙,家人張羅著給他說了媳婦。
沈老師病好后,學校再沒讓他教化學,正好新開了一門創(chuàng)新課,沈老師好學,愛動腦子,跟著一個搞過發(fā)明的退休老教師聽了幾堂課后,就獨自粉墨登場了。他教創(chuàng)新課,英雄有用武之地,比教化學順風順水。10多年來,他和學生的小發(fā)明不計其數(shù),他帶學生乘飛機到北京、成都、昆明等地領(lǐng)獎,榮譽證書有三尺多高。他一個人占據(jù)一間大辦公室,里面放著他和學生的各種發(fā)明,墻壁上貼滿了他榮獲的各種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