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衡哲開20世紀初現(xiàn)代白話文風氣之先

      2016-05-09 09:47:26趙賢德
      現(xiàn)代語文 2016年3期
      關鍵詞:白話文先鋒

      □趙賢德

      ?

      陳衡哲開20世紀初現(xiàn)代白話文風氣之先

      □趙賢德

      摘 要:陳衡哲是江蘇常州人,是民國第一批庚款留美女生,是中國第一個女教授。陳衡哲在美國留學時結識了任鴻雋、胡適等,開始響應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陳衡哲率先開始用白話文寫小說,開白話文風氣之先;陳衡哲的白話文充滿自由豪邁之情,鼓舞人心,具有思想啟蒙作用;陳衡哲“五四”時期發(fā)表的詩歌、散文、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品都具有開山鼻祖的意義。陳衡哲是白話文運動主要干將之一,是《新青年》的主要投稿人之一,對推動文言文轉(zhuǎn)變?yōu)榘自捨牡闹袊Z文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陳衡哲 白話文 先鋒 語文政策

      陳衡哲,1890年出生在江蘇省常州武進一個世代讀書的家庭。在近現(xiàn)代中外杰出女子中,陳衡哲的一生也算是傳奇的一生。她小小年紀堅決拒絕裹腳,年齡稍長寧可獨身也不接受家庭安排的婚姻,勇于進入新式學堂求學,敢于參加全國性選拔的留學考試。她是民國時期第一批官派女留學生,是北京大學第一個女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大學女教授,是中國第一位連續(xù)四次出現(xiàn)國際太平洋學術會議的中國女學者。陳衡哲生活的年代,是古老中國被迫向現(xiàn)代中國急劇轉(zhuǎn)變的時代,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陳衡哲見證了顫巍巍老態(tài)龍鐘的中國的滄桑巨變。陳衡哲經(jīng)歷了清政府的垮臺,北洋政府的倒臺,國民政府初期的繁榮,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江山易色,經(jīng)歷了連連不斷的政治運動。她于1976年1月去世,遺憾地沒有看到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

      在我們研究20世紀初的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過程時,固然不能忘卻陳獨秀、胡適、蔡元培和魯迅等人的領軍作用,但是同樣也不能忽視在此之前那些參與思想上醞釀、實踐中演練的一些白話文愛好者響應者。如:1916年陳衡哲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fā)表具有白話文雛形的作品《一日》比魯迅的《狂人日記》還早一年。但是由于魯迅的《狂人日記》影響太大,其光環(huán)遮住了陳衡哲《一日》。今天我們在重新審視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的轉(zhuǎn)型過程,就不能忘卻或者忽視陳衡哲的影響。

      一、陳衡哲和胡適留學期間用白話詩打趣斗智,醞釀白話詩文的發(fā)端

      1914年6月,陳衡哲參加留美入學考試,錄取了10名中國女生,其中有9名來自教會學校,只有陳衡哲不懂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陳衡哲成績排名第二。同年8月,啟程赴美。1915年,陳衡哲在美國普特南女子學校經(jīng)過一年英語學習之后,接受了友人丁美英的請求,翻譯一篇英文傳記。傳記內(nèi)容是描寫美國孟河女子大學創(chuàng)辦人來因女士的。而恰好陳衡哲對這種開風氣之先的又能有杰出成就的女子佩服不已。所以,文章經(jīng)過陳衡哲的翻譯、加工、潤色之后,以“莎菲”的筆名投給當時留學生自辦的《留美學生季報》。該報主編任鴻雋讀到該文之后,對其推崇備至,對其文筆欣賞不已,說是“文辭斐然,在國內(nèi)已不數(shù)覯,求之國外女同學中尤為難得?!焙芸?,這篇被認為很有小說天才的作品被刊登在《留美學生季報》上。這篇小說也因此成為陳衡哲與任鴻雋交往的開始,也成了她和胡適交往的開始。任鴻雋后來成為了陳衡哲不朽的先生,胡適也成了陳衡哲永遠的好朋友,彼此成為“我們?nèi)齻€好朋友”。

      1916年,胡適擔任《留美學生季報》的編輯,經(jīng)過任鴻雋的大力舉薦,胡適開始向陳衡哲約稿。因為胡適和陳衡哲分別在美國的兩所大學留學,所以只能采取通信的方式約稿。而在此之前,胡適曾對任鴻雋說過“我詩君文兩無敵”,胡適的意思是,我胡適的詩,你任鴻雋的文,足可冠于諸生之林。而任鴻雋曾將此話轉(zhuǎn)告給陳衡哲。而現(xiàn)在胡適向陳衡哲約稿,陳衡哲自然心有不服,醋意濃濃。于是,陳衡哲這樣回復:

      “我詩君文兩無敵”,其可舍無敵而他求乎?

      陳衡哲的意思是,你和任鴻雋的詩文都已經(jīng)是最好的了,何必還找我約稿呢?

      胡適收到陳衡哲的信后,是這樣回復的:

      “細讀來書,頗有酸味!”

      陳衡哲收到來信后,回復道:

      “請先生此后勿再‘細讀來書’,否則‘發(fā)明品’將日新月盛也?!?/p>

      胡適看到陳衡哲的來信后,深感陳衡哲筆鋒銳利,才氣過人。于是胡適又作打油詩致意:

      不“細讀來書”,怕失書中味。

      若“細讀來書”,怕故入人罪。

      得罪寄信人,真不得開交。

      還請寄信人,下次寄信時,聲明讀幾遍。

      類似的這種打趣斗智為彼此的生活增添很多樂趣。又如關于來信中稱呼的問題,因為陳衡哲稱胡適為先生,胡適要求陳衡哲不要這樣稱呼他:

      你若“先生”我,我也“先生”你。

      不如兩免了,省得多少事。

      聰明的陳衡哲,回信告訴胡適,她用的是英語的專指男性的“Mr”,并非中文里的老師的尊稱。

      所謂“先生”者,“密斯特”云也。

      不稱你“先生”,又稱你什么?

      不過若照了,名從主人理,

      我亦不應該,勉強“先生”你。

      但我亦不該,就呼你大名。

      “還請寄信人,下次寄信時,聲明要何稱”。

      這種你來我往的斗智斗勇主動權始終掌握在陳衡哲手里,以至于胡適甘拜下風,寫詩告白:

      先生好口才,駁我有口不能開。

      仔細想來,呼牛喚馬,阿貓阿狗,有何分別哉?

      我戲言,本不該。

      “下次寫信”,請你不用再疑猜:

      隨你稱什么,我一一答應響如雷,絕不敢再駁回。

      陳衡哲和胡適的通信,彼此寫打油詩,你來我往,充滿情趣,彼此毫無隔膜感,仿佛多年老友,而此時他們之間實際上還沒有見過面,因為他們分別在美國的不同大學留學。關于這段美好的時光,后來陳衡哲在出版《小雨點》時,胡適寫序回憶了這段快樂時光:

      我在美國的最后一年,和莎菲通了四五十次信,卻沒有見過她,直到臨走之前(指胡適回國),我和叔永(任鴻雋)到潘莎大學去看她,才見了一面。但我們當初幾個朋友通信的樂趣真是無窮。我記得每天早上六點鐘左右,我房門上的門鈴響一下,門下小縫里“哧”“哧”地一封一封的信丟進來,我就跳起來,撿起地上的信,仍回到床上躺著看信。這里總有一信或一片是叔永的,或是莎菲的。[1]

      陳衡哲和胡適彼此的白話詩實際上是后來胡適提倡白話文的一種前奏,一種醞釀。也正因為如此,后來胡適提倡白話文的時候,陳衡哲積極響應和呼應,并且親自撰寫白話文為胡適鼓與呼,從行動上和道義上積極支持胡適的主張。

      二、同情胡適,撰寫《一日》首開白話文小說之先河

      1916年,胡適在海外開始提倡“文學革命”,可是響應的人寥寥無幾。胡適郁悶著,寫了一首《蝴蝶》詩,比喻自己的孤單無援: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胡適開始的文學革命,就是如此這般形單影只,孤苦伶仃,形影相吊。即便是一起留學的好友梅光迪等也不置可否。因為在當時那種背景下,整個中國語文學界還是死水一潭,暮氣沉沉,大家仍舊沉浸在文言文的咬文嚼字之中,沉浸在“之乎也者、子曰詩云”的蒙昧狀態(tài)之中。提倡白話文,幾乎是被當作另類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胡適后來在《我為什么要做白話文》中說,他在美國的時候“努力要做白話詩的試驗,心里只有一點點痛苦,就是同志太少了,‘須單身匹馬而往’”(《新青年》6卷5號)

      但是,胡適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將自己關于文學改良的思考匯成《文學改良芻議》投寄給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而胡適的這篇文章正好與陳獨秀的主張一拍即合,可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胡適的文章以及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將胡適稱之為“吾友”,最終使胡適一舉成名,“暴得大名”,進而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

      陳獨秀、胡適的兩篇文章,使《新青年》揭開了現(xiàn)代白話文運動的序幕,《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在國內(nèi)幾乎成為了有志青年的圣經(jīng),錢玄同、劉半農(nóng)、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汪靜之等紛紛發(fā)表文章表示支持響應。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新文學取代舊文學逐漸成為時代的浪潮。而陳衡哲憑借自己自然的天性和自由的感覺,也開始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也為自己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1916年5月,在北京的中國知識界和美國的留學生還在為文學革命爭議的時候,陳衡哲率先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fā)表白話小說《一日》。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陳衡哲最初的白話文小說還沒有脫離文言文的痕跡。下面是從文中隨便截取的一段文字:

      貝田走至一校店,購得糖食一包,且食且至圖書館。適梅麗自圖書館出,值貝田。

      梅麗:“貝田,你又要不吃飯在此讀書嗎?”

      貝田:“中飯?我早飯還沒有吃哩。下午的功課一點也沒有預備,哪里有什么功夫吃飯呀?!?/p>

      梅麗:“當心,你要生病。”

      貝田:“我倒情愿生病,那時我就可以到醫(yī)院里去好好的睡覺了?!?/p>

      圖書館中鐘打十二下半。學生陸續(xù)散去。貝田獨不出。

      …………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衡量這段文字,自然有許多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地方。但這是從寫慣了文言文的筆法轉(zhuǎn)向撰寫現(xiàn)代白話文的開始,有許多文言文的痕跡是在所難免的。比如:文中的“走至”應該是今天的“走到”;“且食且至圖書館”應該是“一邊吃一邊走到圖書館”;“適梅麗自圖書館出”應該是“恰逢梅麗從圖書館里出來”等等。

      胡適說:“《一日》便是文學革命討論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睂嵤虑笫堑卣f,由于《一日》發(fā)表在美國,在國內(nèi)影響極其有限,而且這篇作品和魯迅的《狂人日記》相比,無論是作品的思想、藝術,還是語言表達都有一定距離,但是,它的價值主要是在于首開白話文小說的先河。《一日》僅僅是陳衡哲白話文小說的嘗試,陳衡哲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年之后,陳衡哲的白話文寫作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她的白話詩、童話、寓言、散文等都相繼發(fā)表,同樣起到了開山鼻祖的作用。[2]

      三、陳衡哲的白話文作品充滿自由向上的豪情,同時也有思想啟蒙的意義

      1917年胡適回國,擔任《新青年》編輯,陳衡哲則滿腔熱情用白話文撰寫文章給《新青年》投稿。這些作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兒童文學作品都充滿著自由斗士的氣息和豪情滿懷的精神。如1919年陳衡哲發(fā)表的《鳥》,其鳥的意象自由無比,讀來令人振奮:

      我若出了牢籠

      不管他天西地北

      也不管他惡雨狂風

      我定要飛他個海闊天空

      只飛到筋疲力盡,水窮山盡

      我便請那狂風

      把我的羽毛肌骨

      一絲絲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氣中

      ……………

      這種熱情洋溢的詩歌讀來令人奮發(fā)向上,激動不已,給人以思想啟蒙的作用。這首詩也仿佛是陳衡哲自己二十多年來的人生寫照。陳衡哲多年來不就是這樣不停的掙脫各種羈絆沖出重圍而出國留學,飛翔自由的天空嗎?

      陳衡哲除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詩歌之外,還發(fā)表了白話小說《小雨點》(8卷1號)、《波兒》(8卷2號),還發(fā)表了早期戲劇萌芽作品《老夫妻》(5卷4號)等諸多作品。陳衡哲“一九一八年九月在《新青年》雜志開始發(fā)表新詩的時候,尚無女性對新詩問津,冰心發(fā)表《繁星》則遠是兩年以后的事了;即使男性寫新詩的也寥寥無幾,而且陳衡哲的第一首新詩距離胡適、沈尹默、劉半農(nóng)發(fā)表的第一批新詩,時間僅半年多。”因此,有學者認為,陳衡哲在新詩史上的地位也是當仁不讓的拓荒者。[3]

      四、胡適和陳衡哲等發(fā)起的白話文運動最終促成了中國語文政策的改變

      與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等新文化運動人物的影響比較起來,陳衡哲似乎沒有他們的名氣大,但是作為民國時期第一批庚款女留學生,作為中國第一個主動撰寫白話文的女青年,尤其是作為胡適的好朋友和任鴻雋的女朋友,當初連續(xù)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多篇白話文作品,其對當時及后來的白話文和國語的意義和影響,我們則不可忽視。

      正是因為有了陳衡哲和胡適、任鴻雋用白話文的不停打趣逗趣,正是因為有了陳衡哲的積極響應,其撰寫的小說、散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使白話文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從而直接影響到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合流,最終在陳獨秀、胡適、蔡元培、魯迅、錢玄同、劉半農(nóng)、周作人等人的努力下促使北洋政府教育部在1920年訓令全國各國民學校將小學一二年級國文改為語體文,實際上就是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這是北洋政府時期國家語文政策的一次重要調(diào)整,其影響深遠。在中國語文政策具有歷史意義的轉(zhuǎn)變中,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魯迅、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nóng)、陳衡哲、俞平伯、沈尹默、康白情、汪靜之……他們最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都是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他們是這個政策轉(zhuǎn)變的推手。正是因為他們把白話文作為書寫書面語的工具,從而為漢語的現(xiàn)代化和規(guī)范化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正是《新青年》培養(yǎng)的作家作品的推動,才有了國語教科書的內(nèi)容和國語的標準。

      也許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將國文改為語體文的過程中,陳衡哲作為一個女性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作為一個敢于掙脫各種羈絆闖天下的女性,而且也對白話文很有興趣的女性,尤其和胡適是很好的朋友,可以說,她對胡適推行白話文產(chǎn)生了直接作用,從而對教育部頒布國文改為語體文產(chǎn)生了間接作用。至此以后,推廣白話文,推行國語成為時代的潮流。

      胡適曾經(jīng)評論過陳衡哲作品在新文學運動史上的地位時說:

      “當我們還在討論新文學問題的時候,莎菲卻已經(jīng)開始用白話文做文學了?!兑蝗铡繁闶俏膶W革命討論初期中最早的作品?!缎∮挈c》也是《新青年》時期最早的創(chuàng)作的一篇。民國六年以后,莎菲也做了不少白話詩。我們試想那時期新文學運動的狀況,試想魯迅先生的第一篇創(chuàng)作——《狂人日記》——是何時發(fā)表的,試想當時有意做白話文學的人怎樣稀少,便可以了解莎菲的這幾篇小說在新文學運動史上的地位了?!盵4]

      回首看清末民初知識分子掀起的白話文運動,其直接動因源于救亡圖存,而其更深遠的目標則是民族國家精神的改造,最終為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現(xiàn)代化。正如曠新年所說:“白話文運動作為中國語言的時代變革,是和國家的現(xiàn)代化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無論是五四還是晚清的白話文運動,都伴隨著現(xiàn)代化運動的高潮?!盵5]所以,我們今天在享受著白話文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時,我們不能忘記一百年前一批志存高遠的愛國知識分子所開創(chuàng)的篳路藍縷之功,也不能忘記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杰出的曾經(jīng)是那么叛逆的常州籍女性——陳衡哲對白話文開風氣之先的功勞。

      (本文為國家語委2014年科研項目“民國時期蘇南語言學家對國家語文政策影響的研究”[編號:YB125-94];國家社科基金“民國時期江南語言學家對中國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的影響”[編號:15BYY049]。)

      參考文獻:

      [1]王玉琴.一日西風吹雨點——陳衡哲傳[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88.

      [2]王玉琴.一日西風吹雨點——陳衡哲傳[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105.

      [3]陳學勇.新詩史應予她一席之地——陳衡哲詩歌漫談[J]南通師專學報,1993,(1).

      [4]郭建榮.北大的才女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曠新年.胡適與白話文運動[J]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叢刊,1999,(2).

      (趙賢德 江蘇常州 江蘇理工學院中文系 213001)

      猜你喜歡
      白話文先鋒
      白話文之爭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閱讀先鋒榜 恭喜以上閱讀小先鋒上榜!
      胡適妙解白話
      胡適巧推白話文
      黨員文摘(2016年3期)2016-03-12 21:58:22
      胡適妙解白話
      做人與處世(2015年4期)2015-09-10 07:22:44
      中江县| 若羌县| 拉孜县| 邓州市| 双鸭山市| 同江市| 谷城县| 德安县| 方正县| 澄江县| 拜泉县| 甘肃省| 铁岭县| 荣成市| 大足县| 通渭县| 高尔夫| 丹棱县| 游戏| 荔波县| 墨江| 桃源县| 南平市| 东宁县| 曲阜市| 商城县| 嘉禾县| 大理市| 广昌县| 石台县| 岫岩| 布尔津县| 老河口市| 丽水市| 南昌市| 武强县| 西平县| 沂水县| 习水县| 新津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