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君
摘 要:本文從語域角度分析英國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楊柳風》的不同中文譯本,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差別,以及不同譯本的優(yōu)缺點。語域理論包括語場、語式和語旨三個方面,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遵循語場對等、語式對等和語旨對等原則。由此希望能給國內(nèi)譯者警示,為兒童翻譯理論提供一些原則,讓中國的兒童接觸到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關(guān)鍵詞:功能語言學(xué);兒童文學(xué);語域;對等;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2
1、兒童文學(xué)作品翻譯研究
1.1兒童文學(xué)翻譯現(xiàn)存問題
兒童文學(xué)作品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xué)作品,要求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因為兒童文學(xué)不僅承擔著兒童語言啟蒙的重任,而且也是兒童語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寧雪丹,2011)盡管兒童文學(xué)發(fā)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的外文作品的翻譯不管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發(fā)展的都很緩慢。雖然中國兒童數(shù)量是美國的四倍,但作品翻譯質(zhì)量無法與其相比擬,這種狀況無疑令人擔憂。
兒童心理學(xué)表明,他們的思維主要關(guān)注有具體形象的事物,直觀具體的事物(形狀、顏色、聲音和形象) 仍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兒童文學(xué)概論》,1990)。因此兒童作品的語言不但要簡單易懂,還要朗朗上口。但現(xiàn)在的兒童語言文學(xué)譯文中出現(xiàn)較多成人化語言,直接影響了兒童的閱讀興趣。如果譯者多用一些兒童可以接受的簡單詞匯,使語言生動活潑,簡單明了,那么在兒童教育方面會有很大提升。同樣的,兒童翻譯作品中也應(yīng)充滿童趣,只有語言幽默生動、符合兒童的性格特點,才能跟孩子產(chǎn)生共鳴,他們就會非常容易接受這個作品,達到文學(xué)作品預(yù)期的教育目的。
1.2《楊柳風》介紹
《楊柳風》是一部幽默生動的經(jīng)典兒童作品,書中塑造了膽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歡冒險的鼴鼠,熱情好客、充滿浪漫詩趣的河鼠,俠義十足、具有領(lǐng)袖風范的老獾等幾個非??蓯鄣膭游镄蜗螅藭v述了他們共同生活所發(fā)生的一系列趣事。
2、語域?qū)Φ壤碚?/p>
以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tǒng)功能學(xué)派強調(diào)語境這一概念, 也就是語言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英國著名的人類學(xué)家莫里諾斯基(Malinowski)把語境分為兩大類: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前者是指講話者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文化, 即大的文化背景;后者指當時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即語言發(fā)生的即時環(huán)境。韓禮德系把這兩個概念同語言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文化語境由無數(shù)個情景語境所組成,這些不同的情景類型就被定義為語域。不同語境使用的語言不一樣,這就導(dǎo)致了語言的變異。韓禮德把這些語境因素總結(jié)為三部分:語場(field)、語式(mode)和語旨(tenor)。
語場是指言語活動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包括話題、說話者和其他參與者的整個活動;語式指言語交際的渠道或媒介,如是口語還是書面語,是講課還是聊天等;語旨指的是參與者的關(guān)系,包括他們的社會地位和他們間角色關(guān)系等。(Halliday, 1978)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達到這三方面的對等。
2.1 語場對等
語場,也就是“what is going on” (Halliday,1978),指語篇起作用的整個事件,以及講話者或作者有目的的活動,故把題材作為其成分之一(張德祿,2004)。語場決定了語言使用時的話題,可以理解為話語的范圍和題材。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嚴格注意話題的范圍和題材,才能做到準確的翻譯,避免誤譯。
例1:
“Im tired of cleaning.” He said to himself cheerfully.
He dropped his broom and ran out of his house without even putting on his coat.
譯文1:
他忽然把刷子往地上一扔說:“麻煩!”,“算了吧!”,“該死的大掃除!”他甚至來不及穿上外套就飛奔出門,地面上好像有什么東西在不由分說地呼喚他。
譯文2:
鼴鼠心里涌起一股沖動,他把刷子恨恨地摔在地板上,嘴里不住地嚷著:“討厭!見鬼!該死的大掃除!”好像聽見了什么召喚試的,他衣服都沒穿好,就閃電般地沖出屋去了。
這句翻譯中,譯文1中把“ran out of his house”翻譯為“飛奔出門”,譯文2中則翻譯為“閃電般地沖出屋去了”。因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體裁屬于寓言,在翻譯時應(yīng)該注意體裁的限制,不能跑出該主題范圍之外。對于兒童文學(xué)來說,“閃電般地沖出屋去”自然更合適。
2.2 語式對等
語式,即 “how are meanings exchanged” (Halliday,1978),是指語篇在事件中的功能,故包括語言采用的渠道——口語還是書面的、即席的還是有準備的——及其風格或者敘述、教導(dǎo)、勸導(dǎo)、“寒暄語”等修辭方法(張德祿,2004)。語式也就是語言的使用方式,比如口語,書面語等。口語在翻譯時就要隨意一些,書面語自然要更正式。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也要注意源語語式特點,譯者一般沒有資格改變源語的語式。
例2:
But whenever Mole asked the Rat about the Badger, Rat would always say, “Oh, youll meet Badger when he wants to be met. Hes the best of animals.”
譯文1:
可是每當鼴鼠向河鼠提到這個愿望,河鼠總是推三阻四,總是說:“沒問題,獾總有一天會來的,到那時我一定把你介紹給他,真是個頂呱呱的好人哇!”
譯文2:
然而鼴鼠每次提出要去見獾時,水鼠總是閃爍其詞?!澳呛冒?,獾過幾天就會來的。總而言之他會來的,到時候我一定給你引見,他是一個最好的伙伴?!?/p>
在分析這兩種譯文之前,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是一篇兒童讀物,盡管譯文2中“閃爍其詞”、“引見”的使用顯得很有文化,但不如譯文1中的生動形象。1中的“推三阻四”對于兒童來說更容易理解,“頂呱呱”的使用非常好,完全就是兒童語言,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口語化的特征。譯文2就顯得有些正式、死板。
2.3 語旨對等
語旨,即 “who are taking part” (Halliday, 1978),指角色相互交流的類型及參與者之間永久或暫時的相關(guān)社會關(guān)系(張德祿:2004)。語旨也就是交際雙方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對語言的使用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老師與學(xué)生,朋友或戀人之間等等,這些都是不一樣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角色之間關(guān)系,否則肯定譯不出理想的譯文。
例5:
“Oh, dear,” said the Rat. “Mole, I havent finished eating yet. Would you go and see who it is?”
He said, “Mr. Badger is here!”
譯文:
河鼠說:“鼴鼠,我還沒吃完,你去看看是誰來了?!?/p>
鼴鼠驚喜地喊道:“獾先生駕到!”
在原文中,水鼠和鼴鼠已經(jīng)成為了朋友,獾可以說是鼴鼠的偶像,他夢想著要見獾,因此獾來拜訪時,鼴鼠非常興奮。河鼠對眼熟的稱呼是“鼴鼠”,很隨便的稱呼名字,說明他們的關(guān)系比較親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鼴鼠對獾的稱呼為“先生”,很正式,恰恰表明了獾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譯者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
例6:
The clerk thought for a minute.
“Well, sir, he must stay in goal for twenty years.”
“Excellent!” said the policeman and he looked at Toad.
Toad was sitting in a chair at the police station.
“Did you hear that, you bad little Toad? Youre going to goal for the next twenty years.”
譯文: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您最好還是判他整20年?!睍泦T繼續(xù)補充說。
“多好的建議,就這么辦!”首席法官贊許說?!胺溉耍∑鹆?!站直了!這次判你20年監(jiān)禁?!?/p>
原文內(nèi)容是蟾蜍犯了罪,法官判他20年監(jiān)禁。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抓住了他們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用詞正式嚴厲,符合二者的身份。只有注意交際雙方的角色,譯者才能翻譯出合格的譯文。
3、總結(jié)
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時,譯者一定要注意分析源語的語域特點,在翻譯過程中用語域?qū)Φ仍瓌t來指導(dǎo)翻譯,做到語場、語式、語旨三方面的對等。兒童文學(xué)的對象為兒童,其作品應(yīng)符合兒童的審美標準,易于被他們所接受,同時還要有助于提高兒童的閱讀水平。文章寫的再優(yōu)美、辭藻再華麗,不能被兒童所接受便失去了它的最初意義。所以文通文學(xué)作品的翻譯首先看中的是兒童的對它的接受度。但我國目前很多兒童文學(xué)作品的翻譯都會出現(xiàn)成人化的問題,所以譯者在以后的翻譯過程中應(yīng)該注意語域特點,譯文要達到三項對等,為我國的兒童提供更多的優(yōu)秀譯作。
參考文獻:
[1]寧雪丹.發(fā)揮兒童文學(xué)作用,培養(yǎng)小學(xué)生人文素質(zhì)[J].教育導(dǎo)刊,2011(2),95.
[2]《兒童文學(xué)概論》編寫組.兒童文學(xué)概論.[M]四川少年兒童文學(xué)出版社,1990.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4]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的新發(fā)展[J].當代語言學(xué),2004(1),57-65.
[5]徐德榮.兒童文學(xué)翻譯芻議[J].中國翻譯,2004(11),33-36.
[6]陳亞平.《從語域?qū)Φ冉嵌日勡娛卵葜v辭翻譯》,河北大學(xué)[D]2008.
[7]惠亮紅,林陽.從功能派翻譯理論談兒童文學(xué)翻譯,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dǎo)刊[J],2011(9),87-88.
[8]王穎.《兒童文學(xué)與兒童教育》,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