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
摘 要: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教學質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真正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是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該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教學見解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稿)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有利于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yǎng)?!庇⒄Z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不高。例如很多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閱讀能力低下,在理解文章內容和提取重要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應用哪些策略和方法,解決閱讀教學的問題,順利且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很多教師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只把關注點放在教學內容是否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方面。高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各方面都還沒成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往,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情感手段,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教學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各種策略,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
首先,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和主體,全面了解學生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下,教師和學生只是教與學的關系,師生之間交流很少,有些學生甚至“怕”老師。新課改要求教師樹立新的學生觀,不僅與學生做師生,還要與學生做朋友,多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例如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能力等。教師與學生交流可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訪談、問卷等,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要注意尊重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并且在互動的過程中注意多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其次,教師要關注和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差異性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些教學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特別對那些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整體得到進步。
二、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逐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生多是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被扼殺,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時刻秉承著這一觀念,并且加以實踐。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這樣的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需要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高度集中、思維活躍,能夠與教師默契配合。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教師加以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其次,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整個教學過程都要圍繞學生進行,以往上講下聽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地位完全得不到體現(xiàn)。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讓學生進行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例如,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讓學生進行預習,并根據實際的情況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同時又能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最后,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互動性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緊緊相扣,并注意由簡到難,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按照自己的理解弄懂文章內容,把握文章情感。
三、合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
英語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有一定的編寫體制和設計理念,結構和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材當作教學的核心。同時,教師也要意識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僅有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開發(fā)和利用其他資源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使英語閱讀教學更加靈活和開放。
首先,教師要整體把握和利用教材。教材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是最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材的運用,同時也要立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體把握,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核心的話題,一個單元中都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取舍和整合,對每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把此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教師不僅要對文本進行研究,還要注意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例如哪些知識是與學生緊密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哪些知識學生容易掌握,哪些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等。這樣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其次,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僅僅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把許多課外閱讀材料融入到教學中來。在選擇課外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材料進行閱讀。此外,對選擇閱讀材料的難度也要有所把握,選擇的材料難度要適中,能夠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得出答案,不能選擇過難的內容,否則會讓學生沒有信心,內容過于簡單就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積極在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發(fā)教學資源等。同時也需要教師進行積極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并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這樣,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