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繼光
摘要:針對小學班級管理方式進行分析,小學教師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積極鼓勵學生。與此同時,豐富管理目標、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管理方法;以人為本;小學生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30-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文思想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開展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xiàn)民主管理,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1.豐富管理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開展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管理,各環(huán)節(jié)工作均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但是在當前部分學校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濃厚的應試教育思想。小學升初中的影響下,導致班級管理目標主要以升學為主,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部分學校對于美術教學以及音樂等不是十分重視。
班主任進行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應當樹立多維度管理目標,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存能力、心理健康水平、道德素養(yǎng)、思想品德等能力。開展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在以往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關注度不高,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較為重視,這不僅不利于班級管理,同時對于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當避免"一切以成績說話"的現(xiàn)象,仔細觀察班級內學習好的學生,對其進行科學引導,使其向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重點關注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shù)牧私?,找出其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制定的應對措施,進而有效提升其學習成績。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較高的可塑性,同時,學生對教師的話也較為相信[1]。因此教師應當制定多元化管理目標,從學生的身體、心理、學習、思想等多種方面入手進行管理,進而提升學生各項素質,使小學生向著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發(fā)展。
2.樹立以人為本管理觀念
班主任開展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落實素質教育。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其本身的意義是使人得到發(fā)展,引導人求真、向善、愛美的師生互動過程。這就要求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內容要全面和科學,評價方法并不是對學生進行甄別和選拔,而是利用激勵、反饋以及調整等方式實現(xiàn)教育目標。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小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偶然性錯誤",教師對這些"偶然錯誤"進行解決時,需要在這些不良事件中找出小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善于對學生做出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要注意的是維護小學生的自尊心。站在現(xiàn)代教育人本管理理念的角度上分析,"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主要指的是"將學生作為管理的中心和根本",將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當做管理的重點內容,倡導張揚個性,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學生,開發(fā)學生心智,讓學生充分釋放個人能力。開展小學生班級管理過程中,倡導"以人為本"管理觀念,大力改變"見事、見物不見人"的管理習慣,弘揚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想[2]。
小學生處于兒童期,不管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均尚未成熟,這個時候的學生特別需要班主任的關愛,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積極和學生建立親密關系,真心體貼學生,主動和學生溝通,和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愛。溝通屬于走進孩子內心的唯一方式,同時溝通也是了解孩子的試金石。班主任屬于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在學生的心里留下深深的記憶。因此班主任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對小學班級開展民主管理,讓小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管理工作進行劃分,經部分任務派發(fā)到學生身上,進而實現(xiàn)班級的民主管理。例如班級內的衛(wèi)生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作為班級內的衛(wèi)生委員,并將班級劃分成兩個部分,讓兩個衛(wèi)生委員分別對這兩個區(qū)域進行管理。另外,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做出一次總結,讓學生對衛(wèi)生委員進行評價,進而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民主性。
3.建立科學的評價體制
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評價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內容,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評價過程中要突出發(fā)展性以及鼓勵性,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原因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不能在起跑線上過早定奪勝負,教師關注小學生進一步進步,對學生進行鼓勵,進而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和發(fā)展。評價采用動態(tài)手段,站在發(fā)展的角度上看待小學生,同時淡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橫向評價,并充分展示小學生的進步過程,提升小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在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小學生就能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知識的學習[3]。
例如,學校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過程中,要將學生日常的表現(xiàn)以及聽課等各方面因素列入考核范圍內,從而體現(xiàn)評價的公平性。與此同時,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多對學生進行鼓勵,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學生,關愛學生,通過激勵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4.結束語
班主任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也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石。首先班主任需要具備一定的敬業(yè)精神,一個具有強烈敬業(yè)精神的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班主任需要本著人文理念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積極走進每個學生的內心,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進而采取科學措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江,周錦娟.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2:110-112.
[2]李麗萍.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亞太教育,2015,12:28.
[3]金傳寶.美國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制度[J].中國德育,2015,2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