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王林
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啟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工作,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讓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學充滿活力,教師應勇于探索、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充分結合起來,讓初中數(shù)學教學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自主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32
在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都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理解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由教師自己設計,主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啟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工作,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讓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學充滿活力是我們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此,筆者就提高初中學生自主參與能力的問題作以下探討:
一、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拓展學生的求知空間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新舊知識點的連結,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設置一定的懸念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導他們自主參與教學。在教學“圓”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你們所熟悉的車輪的外形是什么形狀的?車軸應安裝在什么位置?為什么要這樣安裝?通過設置這些問題讓學生隨意猜測,然后為他們設置懸念:對于設計師而言,他們都會將車輪設計成圓形的,并且會將車軸設計在車輪的軸心,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樣既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題,又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也有效地拓展了他們的求知空間。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是以師本教育模式為主的課堂教學。這種模式使教師在課堂上的可操作性強,容易完成課堂任務,但教師在課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忽視了學生用腦和動手的時間,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而讓學生參與教學,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讓學生大膽質疑
教師應當充分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可運用文字、語言、實物、多媒體等途徑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并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更要敢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實踐、驗證,并尋求解決的途徑,這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三、鼓勵學生自主合作,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留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供他們自主地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交流和合作,讓他們自主解決在參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豐富他們的情感經歷?!痹诖诉^程中,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和自主探究的同時,還應鼓勵他們自主表達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思維,以在提升他們理解程度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供給他們新鮮、有意義的事例來供他們自主合作與探究,從而引導他們學會交流自己的思想與探究成果,并充分審視自己的想法與操作方式。
在教學“圓和正方形”相關內容時,有的學生說:“如果將一個圓形的紙剪去周圍的弧形能得到一個正方形。”隨即又有學生說:“用一個正方形力也能剪出一個圓來,用三角形都可以!”這時,教師在化解學生間思維沖突的同時,應鼓勵他們進行團結合作,如引導這兩個學生進行探究性合作,讓他們感覺到別人思維方式的不同,從而能有效地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fā)展。
四、深入挖掘教材功能,提升初中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以使他們的自主參與能力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參與學習,讓他們自主探究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規(guī)律,為他們內化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筆者為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究式的課堂氛圍:為他們提供了多種三角形模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材料,通過他們的自主探究來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角和規(guī)律。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筆者扮演了學生的“助手”角色,當他們存在一些迷惑時,筆者給予他們合理的引導,但主要的參與活動還是靠他們自己。在這種學習氣氛中,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合作和相互競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學習氛圍能引導學生處于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狀態(tài),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興趣的同時,使自己的學習自主參與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五、重視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具有情感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shù)學發(fā)展史、數(shù)學家故事、趣味數(shù)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fā)、升華,使學生產生學好數(shù)學的動機,形成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指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長期堅持,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設計適當?shù)慕虒W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勇于探索,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充分結合起來,讓初中數(shù)學教學課堂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馬街初級中學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