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艷輝 羅明江
摘要:文章分析了英漢小句關系對比在跨文化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針對目前跨文化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語篇層次的小句關系理論角度分析了學生在英文寫作中小句關系構建的問題,也探討了英漢小句關系中體現(xiàn)出的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等,并在此基礎上指出英漢小句關系對比教學對跨文化寫作教學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小句關系;跨文化;寫作教學;思維差異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英語教育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問題不僅存在于語法層面。很多學生的寫作在語法層面問題不大,但文章的流暢性、連貫性、可讀性都不能令人滿意。由于存在很多不當邏輯關系和不當用詞,使得文章不能準確達意,不能成功地實現(xiàn)書面跨文化交流。學者們開始選擇從語篇分析的角度入手研究改進提高跨文化寫作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語篇分析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小句關系理論對大學跨文化寫作教學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1小句關系理論與高校學生英文寫作
1.1小句關系的定義
20世紀60年代,著名學者E.Winter提出了小句關系理論,根據(jù)他的觀點,小句關系定義為“A clause relation is the cognitive process whereby we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or group of sentences in the light of its adjoining sentence or group of sentences.”
該定義是在語篇層面的組織關系上提出的。根據(jù)該定義,關系指的是小句之間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語法關系;在語篇中,如果將兩個相關聯(lián)的句子意義組合起來大于這兩個獨立句子的意義之和,那么,它們之間就構成了關系;也就是說,小句關系實際上是超越文本表面層次的某個或某些結(jié)構,它是讀者根據(jù)自己已掌握的信息對新信息的識解。在小句關系構建方面,Mann & Thompson(1978) 指出: “小句關系是指語篇表層結(jié)構中小句(或小句復合體)內(nèi)部意義的構建和句與句之間關系的確立。” Winter (1977)和Honey(1983)也認為“小句關系的構建是一個在作者和讀者之間達成共識的認知過程,人們要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或鄰近小句來解釋或生成小句關系”。 Tyler & Bro (1992)和Yang (2006)認為:“微觀的語篇特征直接影響人們對語篇的理解,即產(chǎn)出連貫的語篇意義和理解連貫的語篇意義的重點在于能夠正確地構建句子之間的關系?!?/p>
1.2學生英文寫作中小句關系構建問題
國內(nèi)很多學者和教育者都已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重點從句法層次上升到了語篇的層次。通過利用語篇分析領域中的重要理論之一——小句關系理論分析學生英語作文中小句關系的構建,并從詞匯搭配、句子組合、語義重復等方面分析小句關系對篇章可理解性的影響,可以總結(jié)出學生英語語篇建構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模式。楊玉晨(2009)針對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的關于小句關系的構建問題,探討了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邏輯思維混亂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英語跨文化寫作教學應該盡早進入篇章層次,要正確同步進行寫作訓練與思維訓練”。
1.2.1詞匯搭配與小句關系意義的自然度
Hoey(2005)指出,語言的自然度和創(chuàng)造性都是至關重要的,語言學家必須將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并給與同等的重視。只有正確使用詞匯才能創(chuàng)作出連貫的語篇和自然的語篇。而高校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缺陷就在于對很多詞匯的圖示意義了解不足,濫用詞匯。例如:
(1)“You can arrive at the store quite soon if you live in the city center.”arrive 表示行程結(jié)束后的結(jié)果,強調(diào)完成性,而live表示狀態(tài),所以讀者無法在兩詞之間搭建心理上的語義框架。如用具有過程意義的詞(如travel)來代替表示“結(jié)果”的arrive,就會構建出更加合理的小句關系意義,也提升了語句的自然度。
(2)“Shuangcheng is really very small. As a result, the transportation is quite convenient.”本句中,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雙城是一個小城市,不會出現(xiàn)交通擁堵等現(xiàn)象,從這個角度來看,交通很方便。但是,句中使用的small 是否定詞。句中暗含的意思是雙城的交通并不發(fā)達,語言色彩與前面提到的“交通便利” 發(fā)生矛盾。所以,作者構建的小句關系意義不成立,應當改為轉(zhuǎn)折關系,即用however 來代替 as a result,這樣才能提升句子的自然度。
1.2.2小句的排列與小句關系意義的可接受性
小句的排列順序能夠反映出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而學生在使用英語寫作時,往往沒有對小句意義加以分析,從而產(chǎn)生不恰當?shù)男【渑帕许樞?,造成不明確的小句意義或使邏輯意義失調(diào)。例如:
(3)“Nowadays, the transportation of our hometown is very convenient. Highways and railways are all available, and you can still get there by plane, since it is near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本句中的四個小句之間是解釋關系。隨后的三個小句是對第一個小句的解釋。根據(jù)本句所表達的意思:“交通方便”的原因是有鐵路、公路和飛機,但是,鐵路和公路早已是很普遍的交通方式,是不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社會的交通便利的,也就是說,作者應當突出的是飛機帶來的交通便利,這樣才符合現(xiàn)代人對交通便利的預期。如將句子作出如下修改,會使語言表達更具有感染力。
(4)“Nowadays the transportation of our hometown is very convenient, as it is near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Of course, you can also get there by train or by coach, because railways and highways re all available.”
2中西思維差異在英漢小句關系中的體現(xiàn)
無論是詞匯搭配,還是小句順序排列都與文化差異和中西方的思維差異分不開??缥幕瘜懽魇强缥幕涣骱托畔⒔涣鞯囊环N能力。其中詞匯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詞匯是文化交流的載體。因此,在跨文化英語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化詞匯進行對比分析,對英漢小句關系進行對比分析,了解英漢小句關系中體現(xiàn)出的中西思維差異,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地領悟英漢小句關系的差異,從而正確產(chǎn)出英語小句關系,提升語言的自然度。
2.1 因果關系小句順序排列
楊玉晨(2009)指出,“不同語言文化和不同的思維方式會使小句關系呈不同形式”。 例如,在英語中,因果關系小句多是“結(jié)果”在前,“原因”在后。因為,英語的主句常在前面,支持句在后面;而在漢語中,小句則是按發(fā)生的時間順序排列的,即“原因”在前面,“結(jié)果”在后面。意識不到這一點,常會使英語作為母語使用的人閱讀時感到非常不自然,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達什么,從而使跨文化交流不順暢。
2.2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
英語句子中的各成分是可以相互獨立的。選擇詞匯時,都是以連接詞語為主,這些連接詞都具有特定意義。而漢語句子的結(jié)構比較松散,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暗含的。所以,英語語言篇章非常重視形式合理,而漢語篇章則注重語境的感覺。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寫作中存在不同語境以及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給交際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影響。英語文章強調(diào)篇章整體的可讀性,所以在使用英語寫作時,須要注重篇章的整體表達。而漢語更注重的是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須要關注對事件的敘述和描寫。然而在英語寫作實踐教學中,這些思維差異的比較與引導正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缺失的。因此,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常常忽略連詞的使用,對小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也不加分析,使文章雖然在語法方面錯誤不多,但文章的自然度、可讀性、可理解度都比較低。
2.3 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排列
英語語言使用者和漢語語言使用者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認識也是不同的。英語和漢語小句中含有的信息包括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兩部分。在英語句子中,信息的排列是從未知信息到已知信息,但漢語句子中,信息的排列是從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
2.4 具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中國人是比較直觀的具象思維,而西方人是邏輯分析思維。這也是英語寫作先果后因,漢語寫作先因后果;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等寫作差異的內(nèi)在原因。通過中文和英文篇章的對比分析教學,可以讓學生提高思維差異的敏感性,具有較好的思維差異意識。
3對跨文化寫作教學的啟示
寫作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往的英語寫作教學多注重學生的語言層面和語法層面。學生在學習與練習時也往往是關注了語法,而忽視了語言的地道與篇章的整體安排,導致在英語寫作中使用大量的中式英語,文章的結(jié)構也全部是漢語的邏輯思維模式,使文章的可讀性差、自然度差。因此,將英漢小句關系對比融入跨文化寫作教學,可以讓學生提高跨文化寫作的意識,并從篇章的角度改善英語寫作的質(zhì)量。
3.1寫作訓練與思維訓練同步
作為英語寫作教學教師,應當重視并提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訓練環(huán)節(jié)的地位。只有讓學生具備了英語思維的意識,并學會用英語思維,成功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和交流。將這種思想體現(xiàn)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英漢語篇對比的方法,即讓學生大量閱讀英語本土文章,并為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引導學生領悟在語篇構思方式上體現(xiàn)出的思維方式的差異。
3.2重視流暢性與準確性的引導
在跨文化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達到語言的流暢性和準確性是非常難又不可逃避的任務。將相關的經(jīng)典英語語言學理論融入在跨文化英語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有效實現(xiàn)這一艱巨任務。詞匯理論、語法理論、修辭理論和語篇理論等都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寫作規(guī)律和英語語言本質(zhì)的認識。因此,將經(jīng)典語言學理論與跨文化英語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是一個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跨語言寫作技能的教學方法。
3.3講解中西方語言結(jié)構之間的差異
根據(jù)小句關系理論,所有的小句都應與相鄰的小句建立關系,語篇的連貫正是靠這種小句關系得到了保證。由于中方和西方在語言文化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連貫的語篇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不同的。何善芬認為,“漢語中的意合不需要借助詞匯語法的銜接手段,只需要依靠詞語和句子內(nèi)部含義的邏輯聯(lián)系,便能構成連貫的語篇;而在英語中,則往往少不了使用詞匯語法的顯性銜接”。另外,英語小句的組織方式較松散、隨意,復合句比較多,結(jié)構比較復雜。雖然英語句子結(jié)構的特點是曲折迂回,但小句間具有非常明確的邏輯關系。因此,采用英漢語篇對比方法,克服母語的負遷移,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小句組合或語言結(jié)構加以具體比較分析,訓練學生組建恰當英語小句關系的能力。
提高跨文化英語寫作不僅須要補充文化教學,還應從篇章層面、小句關系對比層面分析中西方在小句關系構建、篇章構建體現(xiàn)出的思維方式差異、銜接詞使用的差異、邏輯關系安排的差異等,這些能夠讓學生從本質(zhì)上認識到兩種語言的差異,產(chǎn)出地道的英語寫作,實現(xiàn)成功的跨文化寫作。因此,在跨文化寫作教學中,通過小句關系對比教學,重視思維訓練與寫作訓練的同步,重視篇章流暢性與準確性的引導,強調(diào)中西方語言結(jié)構差異能夠達到更好的跨文化寫作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Winter E.O.A A clause rela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texts: A study of some predictive lexical items in written discourse [J].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77,6,(1):1-92.
[3]Yang,Y.C.Discourse competence and cognitive ability: Do Chinese learners write the way they think?[J]. Teaching in China, 2006,(2):22-26.
[4]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楊玉晨.超越句子:探索中國學生英文寫作中的小句關系[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1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