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樞
【摘要】作為城市的名片,公示語往往在國際交流中給人留下直觀的第一印象。就公示語英譯而言,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可的“拿來主義”過于強調英語為本族語的使用者,忽略了人數(shù)更為眾多的非本族語使用者。英語共核在遵循最基本語言規(guī)范的同時,以“可接受、可理解”為原則,最大程度的包容來自不同文化的語言變體。因此,本文認為在公示語的翻譯中應當注重語言共核,方便最廣泛讀者的理解。
【關鍵詞】公示語 英語共核 規(guī)范性
一、引言
公示語是指在公共場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際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雙語或多語種表達的公示語不僅發(fā)揮傳遞信息、表明意圖等作用,還能向外國訪客展現(xiàn)一個城市的人文風貌以及國際化水平。因此,公示語英譯的研究熱情與日俱增。全球化的步伐以及當下公示語英譯的混亂現(xiàn)狀也使其研究變得日益迫切。
經(jīng)過諸多學者的努力,大家對公示語的一些基本的翻譯原則已經(jīng)形成共識。例如,在公示語的英譯中應盡可能使用國際通用的標準英語。但是對于什么才算國際通用的標準英語,學術界并未給出統(tǒng)一的界定。在翻譯策略的討論中,很多學者倡導的“拿來主義”僅以英語國家為參照,而忽視了一個事實:英語公示語的讀者除本族語使用者(native speakers)外,還有大量的非本族語使用者(non-native speakers)。針對上述兩個問題,本文認為公示語的英譯應關注英語共核(common core)。換言之,譯者不應僅停留在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和澳式英語之間的博弈上,而應兼顧絕大多數(shù)英語為非本族語的讀者,尋找受眾最為廣泛的語言表達方式。
二、公示語英譯的研究現(xiàn)狀
自從2002年北竹和單愛民首次提出公示語的概念之后,大量的學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其理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例如,羅選民根據(jù)公示語的功能對其翻譯的錯誤進行了分類,并指出避免不同類型的錯誤時譯者應該遵循的原則(2006)。除了從功能理論的視角出發(fā),一些學者從語用學的角度進行探討。王銀泉則認為,公示語英譯中應更多的關注跨文化的交際效果,并避免母語“負遷移”而造成的中式英語。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者認為當前公示語翻譯的混亂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翻譯標準的結果,并倡導把公示語納入術語的范疇。這一倡議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響應。自2006年以來,北京、上海、廣東、陜西等地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以及國家質檢總局都相繼發(fā)布了官方公示語英文譯寫規(guī)范。以《北京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地方標準》為例,附錄中列舉了百余例國際通用的警示語及功能設施的英文表達,為譯員提供了標準和規(guī)范。
然而對于附錄之外公示語的英譯,其要求僅為遵循英語語言習慣。問題在于,英語語言習慣該如何界定?不同的英語母語國家通常在語言習慣上存在差異。
三、英語共核
共核一詞起源于歐洲,是歐洲文化協(xié)會( the Council of Europe) 用來衡量語言學位課程學習標準的一個詞。其本意是指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語言運用部分。而目前,共核是指普遍的、人人共知的語言和詞匯。
國際通用的英語規(guī)范不是任何人或組織推行的結果,而是來自不同國家地區(qū)的英語使用者以“可理解、可接受”的原則,為自然交際中形成的。英語的使用者可以分為:本族語使用者和非本族語使用者。根據(jù)Quirk在“Language Varieties and standard language”中的定義,本族語使用者顧名思義,也就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非本族語使用者的國家較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英語習得國。前者指新加坡和印度等國,雖然有自己的本土母語,但卻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并且大部分國民都能流利使用英語;英語習得國則范圍廣泛,指那些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對英語足夠重視的國家,法國、德國、中國等國均在此范疇之列。
但這種整齊劃一的劃分已不足以概述當今英語的狀況。全球化使得人員交往日益密切,移民也使得英語本族語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由于英語在國際貿易中能極大的降低信息成本,各國都更加注重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不同種類的非本族語使用國有趨同的傾向。
四、公示語中英語共核的規(guī)律
1.詞語拼寫趨于規(guī)則變化。在英語的語言形式上,人們傾向于簡化復雜的表達,并使其更符合某種發(fā)音或拼寫的規(guī)律。在不同英語變體的比較中,國際標準有朝著規(guī)則變化的趨勢發(fā)展。
2.用詞的選擇應考慮大多數(shù)非本族語使用者的理解。在詞匯方面,英語共核詞都是那些通俗易懂,能為大多數(shù)英語讀者所接受的詞語。在公示語譯文的審校方面,國內尚有很多部門認為,只要是英語為本族語的使用者能夠認同的,就是最為標準的翻譯。殊不知,英語早已不是西方人的專利,國內公示語的英文讀者更多會是非本族語使用者。
五、結論
在公示語的英譯中,學術界對參照國際通用慣例已經(jīng)達成共識。但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很多譯者總把英語為本族語國家的公示語表達等同于國際通用慣例,從而忽視了數(shù)量更為龐大的非本族語使用者對公示語的需求。本文強調,在翻譯公示語時,譯員應更多地使用英語共核。并且,筆者結合實例,從詞匯拼寫和近義詞的選擇上直觀的分析了公示語翻譯中共核的特點,希望能為公示語的翻譯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黃德先,杜小軍.公示語翻譯的規(guī)范[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