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華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關系。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行現(xiàn)象后,又讓學生利用獲得的初步認識找出更多的實例豐富認識;最后在操作活動中反復體驗,逐步獲得對平行線的清晰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2.使學生能根據(jù)直線平行的意義,畫出平行線;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xiàn)象,產(chǎn)生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學會創(chuàng)造一組平行線,能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教具、學具準備:直尺、三角板、鉛筆、練習每人一份。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腦筋急轉(zhuǎn)彎,你們想猜嗎?
(動物園里的大猩猩最討厭什么?)
課題引入:現(xiàn)在回答不出來沒關系,因為這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中,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學習這節(jié)課嗎?(板書:認識平行)
(2)師:你們都有兩支筆嗎?舉起來看看。
如果我們把這兩支筆看成兩條直線,現(xiàn)在用你們手中的兩支筆擺出你想要的圖形,看誰擺得多。
(3)讓學生記錄下活動中形成的圖形,然后投影展示。
(4)選取其中的幾種預設在課件里,讓學生把這幾種情況分類,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分類思想,初步感覺相交和不相交。
(5)師: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線構成的呢?
(6)電腦演示延長的過程:(觀察后第二次分類,說說為什么與剛才的分類不同。)
(7)從學生的回答中提煉相交與不相交的概念。
2.聯(lián)系生活、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后思考:我們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這些畫面,找一找其中有沒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況。
(2)將情景圖上相交和不相交的情況以直線形式分離出來,讓學生再次感受平面上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用手比劃它們的位置關系,為提煉互相平行的概念做準備。
(3)引入概念。
由于概念較抽象,我設計如下幾個情境以便學生理解:
①針對“同一平面內(nèi)”,我利用教室中墻壁上不同平面內(nèi)的線段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內(nèi)的直線的位置關系。
②理解“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利用一組平行線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關系。
(4)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在腦袋里有一個認知的時間和空間的過程。
(5)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找找在生活中見到的相互平行的現(xiàn)象。
(6)判斷:完成想想做做1和想想做做3。
3.動手實踐、靈活應用
(1)學生想辦法畫出一組平行線。
(2)學生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化)。
交流畫線時存在的問題:三角板晃動,兩條直線間的距離發(fā)生了變化。
(3)剛才同學們在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時,在移動直尺時出現(xiàn)了“晃動”。
師:需要什么條件移動尺子才不會晃動呢?如果三角板能借一個物體作依靠,它還會晃動嗎?
引出用直尺作依靠。請學生演示,畫出幾組不同寬度的平行線。
(4)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要注意什么?
(5)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方法:①重合;②靠;③平移;④畫線。
(6)完成練習第二題。
(7)增加一個限制,這里有一個點,我們稱它為A點,你能經(jīng)過A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
師:這樣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可以畫幾條。
(8)腦筋急轉(zhuǎn)彎謎底揭曉。(平行永遠沒有相交〈香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認識平行
畫平行線步驟:一重合,二靠直尺,三移,四畫
參考文獻:
李學東.怎樣判定兩直線平行[J].初中生,2009(2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