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慧 饒道松 陳潔
2015年7月19日,我們團隊三人前往南昌,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網絡教研團隊賽項的決賽。現(xiàn)場公布的小學數學賽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中的例3“小數乘小數”。我們依據個人特長,以“分工協(xié)作、及時溝通、統(tǒng)一步伐”為原則來完成這場比賽。
初稿研討——直切本質
比賽從早上八點開始。由于我們都沒有使用過人教版的教材,所以先調動了頭腦中已有的蘇教版教材關于這方面內容的影像,并努力找出兩個版本教材內容的共通之處。然后利用網絡查找相關內容并討論、確定了教學目標、微視頻制作要點等。
1.關于微課程設計文稿的制作討論
【李承慧】這次比賽的要求是微課程設計文稿,所以我們要先明白微課程設計文稿的使用性質。
【饒道松】微課程設計文稿給我的感覺是站在教師使用的角度上編寫的,可以理解成一個微教案。
【陳潔】我同意。但我們要注意這是以微視頻制作為出發(fā)點的微教案設計,所以我們的立足點應在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上。
【饒道松】微視頻要服務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千萬不能越俎代庖。我們可以先確定一下學生使用微視頻的時間點。
【李承慧】我覺得這部分知識是依托于整數乘整數、小數乘整數而生發(fā)的,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學習經驗自學完成,所以微視頻的實施途徑可以確定為“課前自主學習”。
【陳潔】同意。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那將教學特點確定為“問題解決”,制作方式采用我們擅長的“屏幕錄像”與“PPT+配音”,如何?
【饒道松】可以。那我們就以最近的知識生長點——小數乘整數,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李承慧】同意。為了尊重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然發(fā)生,我們可以將微視頻制作要點放在例題“2.4×0.8”和“1.92×0.9”算理的理解上,且最好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引導學生感悟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陳潔】是的,算理的理解是關鍵,但我們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四能”,即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改變例題的呈現(xiàn)方式,出示相關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問、分析數量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饒道松】同意。另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阿拉丁學習網”的在線測試功能,檢驗自主學習的成效,提高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效率。
2.關于微課程實施方案的制作討論
【饒道松】如果說微課程設計文稿是站在教師使用的角度上編寫的,那微課程實施方案可以站在學生使用的角度上編寫,相當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學案。
【李承慧】這樣既有教師視角的教案,又有學生視角的學案,二者相結合,能很好地闡釋我們的制作觀點。我覺得在“學習準備”上可以讓學生完成兩道小數乘整數的練習,進行學習前的預熱。
【陳潔】是的。這樣能加強對他們自主學習的調控?!皩W習準備”上還可以引導他們通過QQ群與同學討論互助,讓課前自主探究性學習真正發(fā)生。
【饒道松】同意。學生的在線討論能提高學習效率。既然該方案定位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那“學習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拔高要求。
【陳潔】第一個學習目標就和“四能”有關,即在復習小數乘整數算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收集信息,提高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李承慧】同意,學生應該能達到這個目標。那第二個學習目標定為:通過自學教材,嘗試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并根據自學情況適時觀看微視頻,初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如何?
【饒道松】可以,這是需要學生努力達成的。另外,我還想加一點:通過形成性測試的練習,發(fā)現(xiàn)一個因數比1大(或?。r,積和另一個因數的大小關系。
【陳潔】這個目標會不會制定得太高了?
【饒道松】我覺得通過題組練習,學生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因為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也是學生需要提升的能力。
【李承慧】我也覺得可以試試看。即便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也能為課堂上的探討奠定基礎。
【陳潔】在方法指導上,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自學教材、觀看微視頻時,及時用紅筆標注重點及疑問;在觀看微課需要思考或嘗試練習時,及時暫停播放視頻,完成一項學習后再繼續(xù)觀看和學習。
【李承慧】同意。這樣要求比較細致,能讓微視頻輔助學習落到實處,而不是只依賴微視頻進行學習。
【饒道松】是的,但還要加上一點: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在班級QQ群討論組內交流解決;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記錄在教科書的相應位置,放到課堂上討論交流解決。
【陳潔】對。這樣整體上會讓學生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能根據自身水平進行課前自主探究性學習,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定稿研磨——精益求精
在短暫的午餐后,我們又結合兄弟團隊對我們微課設計的評價,進行了激烈的探討。隨后對初稿進行了完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陳潔】兄弟團隊評價我們的微課程設計文稿過于簡單,過程性教學行為太少,而設計意圖太長,實際操作性不強,沒有借鑒價值。
【饒道松】同意。我們的設計的確需要減少設計意圖,努力使過程性教學行為更清晰、簡潔。
【李承慧】我覺得我們的微視頻錄制出現(xiàn)了技術偏差,屏幕不完整,影響學生的觀看和學習,需要重新錄制。
【陳潔】是的。而且微視頻最后還要增加“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總結,最好是條目式的。例如,一算——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二數——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三點——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就點上小數點。
【饒道松】這個非常好,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學生肯定會喜歡。
【李承慧】兄弟團隊覺得我們的微視頻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較全,質疑學生在課堂上能學習什么,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陳潔】其實我也隱約有這樣的感受,微視頻要么解決一個知識點,要么突破重難點,要么是練習中的一個問題。而我們的微視頻涉及了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等多個知識點。
【饒道松】我不同意。因為這節(jié)課有較多的知識基礎和活動經驗,所以小數乘法的兩道例題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自主學習完成,而課堂上我們要把整數乘小數、小數乘小數、整數乘整數等乘法計算放在一起比較,引導學生融會貫通,形成大的知識體系,這才是我們最終的課堂學習目標。
通過思辨和討論,我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設計也更加完善了。通過前后對比分析,我們最終的定稿有以下三個特點:
1.設計更清晰、合理
我們微課程設計文稿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完善了?!拔⒁曨l制作要點”由原來提綱挈領的幾句話改為清晰的教學流程,操作性更強,便于大家借鑒和使用。
2.方法更詳細、恰當
在微課程實施方案中,“方法指導”一欄,不光引導學生利用QQ與其他同學交流,還引導他們與教師交流,與家長交流。這樣,就能多方位地實時調控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3.制作更精美、完善
在錄制微視頻初稿的時候,視頻屏幕不完整,導致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鼠標位移了,學生無法專注于屏幕內容。后期完善時,我們改變錄制技術,徹底解決了初稿問題,使微視頻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
亮點整合——關注引領
一天的比賽下來,我們雖然身心疲憊,但思維更活躍了。如何從初稿和定稿中提煉出亮點進行陳述,成為我們需要攻克的最后一個難關。最終,我們達成共識,形成了“微課引領,讓自主學習更有效”陳述稿,它以翻轉課堂理論為核心,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們的設計亮點。
1.視頻輔助,有效遷移
我們通過微視頻復習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回顧滲透其中的轉化思想,并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地遷移到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也就是小數乘小數上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因為我們尊重每一位學生,所以利用微視頻輔助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順利地進行課前自主探究性學習成為一種可能。
2.經歷過程,內化能力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微視頻輔助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達成,還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不斷內化自身的能力。例如,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讀圖、搜集信息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利用題組得出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形成性測試第二題“我會探索”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計算的基礎上比較歸納,培養(yǎng)他們尋找異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等。
3.在線測試,自我評價
我們通過“阿拉丁學習網站”進行在線測試,利用網站的在線批改和統(tǒng)計功能進行自我評價,以便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xù)教學。
4.QQ研討,共同提升
我們利用QQ進行全員研討、討論組研討、視頻語音研討等,能實現(xiàn)同伴對話、師生對話、親子對話等多方對話功能,有利于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探討自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在NOC活動中,我們是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其中的網絡教研團隊賽項促進了集體教研中個性和共性的融合,既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巨大力量,也讓我們在比賽中真正體會到拔節(jié)似的成長,感受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