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義
【摘要】學校管理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教學工作成效的好壞與學校管理是否得法息息相關,只有探索科學完善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使學校充滿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氣氛,使教學質量逐年上升。本文談談我校管理中的幾項措施。
【關鍵詞】管理制度;師資;激勵;低進高出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機構和制度采用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整體優(yōu)化學校教育工作,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的組織活動。學校各項工作的管理都是動態(tài)的,管理活動的程序性和周期性運轉,是學校各項工作趨向目標的進程。必須有效地開展學校管理活動,否則,有了正確的目標,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校始建于1952年,是壩上地區(qū)建校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學。2005年9月經驗收成為省級示范性高中。近年來,我校高考成績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這并不能代表學校教育管理已無弊端,仍需要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不斷改進。下面筆者談談如何做好學校管理工作。
一、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始終堅持“嚴、細、實、精、勤”的工作理念,制定和完善了“領導值班制”、“主管校長承包制”、“級部負責制”等一整套制度和管理體系,并且注重對過程的監(jiān)督和落實。如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進教室,入課堂,抓落實。每個年級實行AB級部管理制度,兩個級部配置的老師和學生絕對公平,這樣便于競爭。全校的管理實行一條主線管理,即級部主任直接對校長負責,班主任直接對級部主任負責,而一個班的學生則全部交由班主任負責管理,這樣,層層抓,層層管,真正增強了各個層面的主人翁意識,避免管理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一做法極大地杜絕了工作中的“虛浮現象”,讓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圍繞一個“實”字,實現了學校管理的規(guī)范化、長效化、實用化,一步一個腳印地讓學校管理步入了良性發(fā)展的軌跡。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素質
一所學校的質量的高低,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這支隊伍的素質?!叭恕笔菍W校生存和發(fā)展的主體,德是學校健康生存有序發(fā)展的保證。沒有高素質的老師,就不可能有高素質的學生。為了提高教師素質,優(yōu)化教師隊伍。一是抓師德師風建設,學校相繼制定和完善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方案》、《教師目標管理評價方案》并以此嚴格要求教師,倡導教師無私奉獻,全方位做好做細教學工作,嚴格遵守教育局頒布的有關禁令,自覺維護教師形象。學校明確提出“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影響和改變學生的第一教育力”這一理念。教師不同于其他的職業(yè)者,教師的思想言行不能有一點污漬,否則就會污染學生。二是立足校本培訓,大力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制訂并落實了教研教改方案,教研教改獎勵條。規(guī)定教師每期聽課不得小于15節(jié),參加一項課題研究,做到人人有課題,個個有目標,對沒有完成教研任務的老師,在崗位目標管理中扣分。三是通過“結對子、引路子、搭臺子”來造就一批名師?!敖Y對子”是讓新上崗的教師與有經驗的“名師”建立師徒關系,以“老”帶“新”,確保骨干教師不斷層;“引路子”是組織教師到外地先進學校參觀學習,參加學習交流會,開闊眼界,更新知識;“搭臺子”是每期舉辦“示范課”為骨干教師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提供舞臺,為青年教師學習取經提供機會。
三、目標激勵制度
我校建立了長期的高考目標成績和思想道德目標培養(yǎng)機制,將目標成績層層分解到每個班、每個教師身上,完成了給予一定的獎勵。我校改革考試制度,將傳統(tǒng)的期中期末考試,改為段考制,訂立幫扶目標,完成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并作為評獎評優(yōu)的一個要素。校長要作到目標成績面前人人平等,誰走在目標成績前列,誰就是標兵,就該褒獎。所有老師不比資格、不比年齡、不比學歷、不比職稱,一切看工作,一切看成績。即使你是年輕老師,也會因為自己的努力在短時間內得到學校的認可和獎勵。評優(yōu)選模、外出作課、職稱晉升等等,全部按照成績,成績好的優(yōu)先。老師們拿成績說話,能者上,庸者下,工作的結果與表彰掛鉤、與獎勵掛鉤。學校經常讓成績好的教師做經驗介紹,學期末,都要評出“功勛教師”、“青年崗位能手”、“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在校園內貼出照片宣傳典型、樹立榜樣,高考后慶功會上大力表彰等等。張北出臺的《振興高中教育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今后每年再設立200萬元高中教學研究、名師名校長專項獎勵及高考獎勵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外出培訓、邀請專家講學、組織全縣高中統(tǒng)一考試和教學質量監(jiān)測。這些措施大大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推陳出新,努力打造“低進高出,高進優(yōu)出”
作為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過去,張北許多高中生源流失,張北縣每年中考的前200名學生大多選擇了向中心城區(qū)匯聚。面對中考成績普普通通的學生,不去討論或抱怨學生的生源問題,要從自身找原因,向課堂要效益。學校敢于推陳出新,提出了“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壓縮課堂教學時間,降低授課難度,減少作業(yè)數量,把思維的空間還給學生。
面對高三學生,學校更是大膽決策,適當調整部分學科的課時。時間是成績的保障,學校根據前一年高考各學科的考試成績以及高三年級在高一高二各學期期末統(tǒng)考成績,靈活調整各學科的課時數量,適度減少了優(yōu)勢學科的課時,增加了較弱學科的課時數。
在備考工作中,老師們把月考工作做“細”,把備考工作做“實”,把總結工作做“透”。每年高三進入第一輪復習之后,高三年級各備課組會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對教學情況、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進行討論、計劃,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找到學生學習的難點,商討解決對策,集思廣益,爭取使本學科的教學水平整體提高。各備課組每周都會組織聽課,并及時評課。備課組統(tǒng)一教案,課時卷、課間練、限時練、易錯卷、自助餐則根據不同層次教學班靈活使用。
高三班主任會認真對本班學生狀況進行梳理,確立培優(yōu)計劃,分類推進,并建立分類推進檔案,一直跟蹤到高考前夕。各班任課教師也根據任課班級的培優(yōu)推進計劃確定本學科的弱科推進生,每位老師推進每個任課班級的3名學生,不求大而全,只求少而精。正是由于有了種種措施上的保障,過埋頭實干,近幾年來學校高考成績連年攀升,讓在這里就讀的學生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高進優(yōu)出”,真正貫徹落實了《張家口市振興高中教育大綱》。
五、建設具有學校自身發(fā)展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代表一個學校的良好風氣,校園文化的和諧有利于教學管理。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要建立和諧的校內人際關系,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尊重教師,教與學相互促進;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并開展“爭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chuàng)優(yōu)秀品質、優(yōu)異成績、優(yōu)美環(huán)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建設學校文化長廊,公布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與學習、教學模范,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環(huán)境;粘貼有利于教師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信息,正確引導其思想意識的發(fā)展。
總之,學校管理工作要始終圍繞著“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繼續(xù)探索,尋找出更為科學完善的管理方法,使學校教育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