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海
摘要:教育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設計過程;而教學過程的審美設計更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一種特殊的審美活動。尤其是在語文教學要求凸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背景下,語文教學活動的審美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而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對人文性有更高的要求,更具有審美活動的特質。它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形態(tài),是教育教學目的與手段的高度融合,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整合,更是教育與審美的結合,它把美育看作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選修課;審美設計;審美活動
2003年,隨著《課標》的新改版,新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有了巨大變化:包括了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個部分。這樣設計的直接目的是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要體現基礎性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興趣、愛好,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實現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當然,這其中關于選修課的教學、設計也就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尤其選修課程要突出對必修課程的補充、拓展,側重于實際運用、著眼于鑒賞陶冶,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學習,這與學生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這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就極需審美設計來進行指導。如今,《<論語>選讀》作為一門高中語文選修課來開設,更是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來引導學生對人生、事業(yè)、社會等問題進行思考和理解。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進行審美設計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學科,它自身就蘊含著審美屬性,而非外界強加的,這就使得語文教學活動、語文學習活動本身成為一種審美活動;故而在其教與學的過程中應用美學原理知識,進行一定的審美設計是必要的。語文學習通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方面,而《<論語>選讀》更是囊括了這兩方面。從形式上它們的語言、語音、詞匯都整齊、押韻、富有節(jié)奏,有著優(yōu)美、和諧等形式美的規(guī)則;從內容上看,則是滲透著孔子或儒家思想者對自然、社會、藝術的看法與審美。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類實踐活動形式,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合作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促使主體自身逐漸趨于文明和完美。因此,教學活動本省也是一種審美活動,也可以產生審美的體驗和愉悅。如同《<論語>選讀》這樣的選修課,它是隸屬于“文化論著研讀”系列,分為政治、修身、學習與教育、哲學四個主題,這與人性、人生的健全發(fā)展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美學原理中的審美主體意識強化、審美價值等等相關知識來處理、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出一個適合學生接受與學習語文知識信息的審美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主動有效地吸收知識,培養(yǎng)自身各方面的素質。這樣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進行審美的循環(huán)過程。
再有,把美育與教學過程聯系到一起,它不僅把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還把學生(審美主體)和《論語》這樣的經典(審美對象)之間的關系升華,把審美設計引入我們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論語>選讀》這類選修課來看,其中的語言、情感、意境都與自然、社會、藝術融為一體;它不僅給予學生感性上的美的認識、體驗與感悟,還讓學生通過對言語內容所透露的深層含義、人物形象、人物思想的分析來深刻剖析、反思當下自身發(fā)展。同時,語文學習是一種思想意識活動,是依賴于語言文字而存在、發(fā)展的。相應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設有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等五個系列部分,就可以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提高了其審美能力。就像透過《論語》中的思想、情感來培養(yǎng)學生寬厚仁愛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其思想情感得到陶冶和發(fā)展,從而更有助其對自身以及外界進行認識和理解;換言之,在審美活動中,也就提高了審美感知、審美理解與審美想象的能力。
所以在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進行審美設計是相當必要的。這不僅僅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更能讓學生、教師雙方都主動參與到這樣一個審美設計、審美活動中來,以便更好地把教育教學等實踐活動與我們人的自身發(fā)展、美育等聯系起來。
二、選修課教學的審美設計——以《<論語>選讀》為例
從現下各中學開設的選修課情況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內容“以高考為本”、“以教學為本”,教學方法單一(教師主講),選修課上成必修課……這讓學生失去了選修課的自主選擇權,也失去了對選修課的興趣,更讓選修課教學過程失去了它特有的審美屬性?!?論語>選讀》本是儒家經典著作的再現,可教師把它設計為文言文的單純教學,重視其中高考名句背誦、重要虛詞用法……其中絲毫未涉及到對《論語》經典篇句的解讀,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個性化的解讀,及對當下社會、當下人生等方面發(fā)展的反思,更沒有從中汲取精華來指導學生,或者教師自己來審思自我人生發(fā)展與設計。這就失去了我們選修課開設的根本意義,脫離了我們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事實上,以《<論語>選讀》為例的語文選修課教學應該改變此模式,要以審美為主來品評、審視、開展教學,以貫穿審美交流、審美領悟等美學原理知識的獨特的設計來設置選修課,這樣才能讓選修課呈現出新景象。
首先,我們來看高中語文選修課教材中對《<論語>選讀》的編排:
它突出的學習內容的專題性、思想性、學習方式的探究性與實踐性,其意圖在于凸顯課標中規(guī)定的其“文化論著研讀”的“研讀性”。這樣的“研讀”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簡單的“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而是突出了對教師或學生的自主性、獨創(chuàng)性要求——“研究”。這就直接要求了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拋棄以往的分數指標衡量能力的觀念,而要充分調動人自身最真實的情感去進行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領悟,把知識的傳授過程設計為精神的陶冶過程,把技能的訓練過程設計成心靈豐富的過程,把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設計成人生智慧提升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把《<論語>選讀》一類的選修課教學活動設計成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成長過程,展示教師與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反思能力。
其次,就針對《<論語>選讀》而言,我們應在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重塑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具體到《<論語>選讀》的教學,應結合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和現下社會的影響來看,可以把《<論語>選讀》的教與學的目標確定為:誦讀——了解儒家文化;精讀——整體性闡釋儒家思想;研讀——個性化解讀孔子、儒家思想;反思——審思過去與現狀,審視自我人生的設計、發(fā)展,審視教學活動與教育活動的具體關系等等。比如說,在《論語》中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句子,我們可以在分析孔子的言行、思想時,在頭腦中設計還原情境,領悟其內涵,再聯系生活中曾經有過的經驗和感受,就可以讓自己有一種美的享受。再如我們品讀名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時,就可以與自我人生聯系,來審思自我人生設計的得與失。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潛力,更重要的讓學生不再單純?yōu)榱私邮招畔⒍鴮W習,而是為了自我發(fā)展、人性建構而學習。
再次,選修課的教學要突出新意,要能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與互動性,還要體現現代教育藝術與技術的深層整合,即重塑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對于《<論語>選讀》而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資源(于丹《<論語>心得》、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練成的》)來進行視頻、課件的制作、欣賞與分析;從而讓師生雙方都能脫離傳統的黑板式沉悶式教學氛圍,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對話式的環(huán)境中來學習,進行審美欣賞與審美創(chuàng)造。而作業(yè)或討論可以采取小論文形式展開,可以具體剖析儒家思想文化,也可以駁斥現代已有的闡釋,以民主、創(chuàng)新、自由的形式來展開完成,既能達到知識的建構,也能讓學生思維發(fā)散,更能使審美活動與人生實踐相融。
所以說,有著良好的審美設計的選修課教學不僅僅是現代教學所需,也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更是廣大師生人性、能力、素養(yǎng)全面塑造的重要途徑。
三、關于語文選修課教學中的審美設計的反思
在語文選修課中運用美學原理的知識來進行設計,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就目前開展情況來看,我們不能過于樂觀,還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
第一,選修課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空間而且必須有自由度。人性的發(fā)展是主體性的提升,從自然生命的起點開始層層往上發(fā)展,進而達到美學與歷史的高度,這也是人性發(fā)展追求的指標。但是我們在提倡學生的人性全面建構與發(fā)展的同時,也要設定一個維度,不能蔓無邊延的任其發(fā)展,以防其向負價值領域墜落。這也就是說我們的語文選修課程開設應該以學生的正價值發(fā)展方向為準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的人文性得以提升。
第二,選修課教學過程中的審美設計應以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目標為綱。
比如《<論語>選讀》的教學,有的重視于工具性的提升,有的偏于人文性塑造,而將二者分離,實際上,二者是無法分離的,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就要盡量避免。例如對“仁”的解讀,不僅僅應從字面上進行分析和理解,還應該從倫理政治思想層面、生命層面、生活層面、審美層面、宗教層面等方面結合來看,充分調動學生個體豐富而多層次的人性內涵發(fā)展需要,以此達到教學目標。
第三,語文選修課應該充分利用與展現現代審美設計,體現其本質
現代審美設計是人類的生存發(fā)展設計,是超越性的設計,是發(fā)展中的設計。具體而言,也就是說在教學中的審美設計是關注人本身的,體現了學生、教師二者的生存發(fā)展;無論教師還是學生,要想個性化全面發(fā)展,真正實現自我,不能只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范圍內,而要無限展開自己。這也是我們現代審美設計總體原則中審美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體現。
綜上所述,對中學語文選修課教學進行審美設計是必要的,有著積極的意義;合理而有效審美設計不僅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教與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能讓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的審美活動與人的生存、發(fā)展相聯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正向價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