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臣
【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方法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衡量學生語文水準的重要尺度。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庇纱丝梢姡喿x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新課標指出要促進學生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的發(fā)展。閱讀是吸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立足課本,進行閱讀訓練
高中語文課本節(jié)選的課文內(nèi)容豐富,利用課本中現(xiàn)有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F(xiàn)行語文教材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教學中要注重講解技巧設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如教學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師要事先做好設計,母愛是最偉大的愛,也是詩歌中的永恒主題??梢宰寣W生通過閱讀,了解詩人是如何展開思路的。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的第一部分是交代大堰河的悲慘身世,表達詩人對乳母的懷念與痛悼;第二部分重在刻畫大堰河的勤勞、善良,抒發(fā)詩人對大堰河的眷念與感激;第三部分寫大堰河死后家人的悲慘遭遇,控訴黑暗的社會;第四部分贊美大堰河的美好品質(zhì),抒發(fā)對大堰河的深切懷念。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了解這首詩是帶有敘事性的抒情詩,詩人并沒有完全展示大堰河的故事,主要是通過一些片段抒發(fā)對大堰河的深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用畫面展示荷塘的美。課文重在描述的是荷塘、月色這兩種景物。古往今來的詩文著作中描寫荷塘、月色的有很多,但本文描述的這兩種景物與其他作品中的荷塘、月色不同,這里突出的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兩者融為一體,通過多媒體能鮮明地突出景物的特色,展示特定環(huán)境下的特定景物,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融入的真摯情感,這是任何語言所無法描述的,動態(tài)、迷人的畫面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提高教學效果。
三、利用課堂,提高閱讀能力
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也是指導學生閱讀的最重要途徑。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首先,采用互動課堂閱讀方式,給學生留出閱讀自主權?;娱喿x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情感。這種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經(jīng)歷質(zhì)疑、成功、失敗等多種心理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采用比賽閱讀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和比賽閱讀,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如進行字、詞辨形、辯義方面的比較;不同文體的文章結構的比較等。
四、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隨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出現(xiàn)與解決,閱讀方法也從多方面發(fā)生了改變,順應了現(xiàn)今閱讀教學的需要。首先,閱讀由課內(nèi)向課外擴展,不再局限于課堂。語文教材僅僅幾冊,根本滿足不了現(xiàn)今學生的閱讀量。如果沒有課外閱讀量的補充,很難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效果。同時,課外閱讀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認知面。多接觸不同的思想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辨能力,促成個人獨特思維的形成。其次,從閱讀方式方面來說,教師會指導學生根據(jù)需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如略讀法、精讀法,針對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最后,根據(jù)閱讀能力的加強,學生的閱讀方法也會按層次提升。比如說,最開始的閱讀也許是積累性的閱讀,當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會產(chǎn)生以理解為主的閱讀,然后再有選擇的去評價閱讀,甚至于鑒賞閱讀。這是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一種標志。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一些書籍供學生參考,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作為第一本書。同時也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拓展學生知識面,豐富課內(nèi)所學知識。
五、掌握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掌握好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規(guī)律。主要的閱讀方法有美讀、參讀、比讀、筆讀、議讀五種閱讀方法。要根據(jù)文章的類型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美讀即審美閱讀;是對原著中最精彩的篇章進行全面而細致的點評、分析和評論。參讀即參考閱讀;講解與原著內(nèi)容有關的背景知識,為讀者指引進入原著氛圍的門徑。比讀即比較閱讀;它把同一作者的或不同作者的相類的作品放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分析,使讀者在內(nèi)容和藝術風格上都獲得感性或理性的體會。筆讀即筆頭閱讀;在經(jīng)過前述四種閱讀過程之后,閱讀者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訴諸筆端,如寫一篇讀后感,或把精練的戲劇語言用豐富多彩的記敘體語言敘述出來,或把一首含蓄的古詩用現(xiàn)代詩的形式抒寫出來等等。議讀即議論閱讀;把作品中易導致歧解的內(nèi)容進行綜述,然后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提示,促使讀者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與洪升的《長生殿》等的閱讀;對相同題材主題不同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如杜甫和王安石對明妃的歌詠等。
六、通過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名著的內(nèi)容大多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篇幅又長,加上高中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太重,所以,讓學生堅持讀完讀懂名著并非易事。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讀書心態(tài),想辦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比如可以通過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教學質(zhì)量仍然是各個學校的“生命線”,是評價教師工作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很多教師只顧死摳書本,而忽視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但是,我們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課外閱讀并非是分數(shù)的累贅,課外閱讀與提高成績二者之間是互惠雙贏的關系,課外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還能對學業(yè)成績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享受閱讀的興趣,在興趣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曉杰. 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 成才之路, 2014(2).
[2] 雷志芳. 探析高中語文閱讀方法[J]. 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 2014, 53.
[3] 厲曉鵬. 高中語文閱讀方法淺析[J]. 散文百家:下,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