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生活中,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對于幼兒來說,分享就是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共享,比如圖書、玩具、開心的事、好朋友等等。在工作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以下情況:自己的物品不愿與他人分享,“這是我的,你不能碰”;兩個幼兒同時看上一個事物互不相讓,“我先拿到的,是我的”;對好友的獨占欲,“xx是我的朋友,不是你的”等等。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分享作為重要的親社會行為之一,有助于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分享行為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從小培養(yǎng),小班幼兒已具備初步的道德認知能力,對分享行為有一定的感知。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一、分析不分享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現(xiàn)在的小班幼兒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中。許多幼兒和父母都是獨生子,幼兒成為多個家庭唯一關(guān)懷和愛護的對象,他們喜歡的事物都是家長為他個人準備的,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這是我一個人的”想法。另外,幼兒入學前接觸成人的時間較多,有家長以幼兒還小為由對幼兒過多保護、遷就。有的幼兒因家庭因素缺少同伴交往而分享意識不強烈,不會想到與他人分享。因此幼兒往往會形成“獨占”“獨享”意識和行為。
2.年齡因素
有的幼兒只愿意自己接受他人的分享,有時幼兒表示要分享卻言行不一。因為小班幼兒心理發(fā)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強調(diào)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常強烈的獨占意識,不愿理解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3.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發(fā)現(xiàn):當幼兒自我意識上升到對自我擴展的意識時,幼兒把自我意識擴展到外部事物上,不僅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是屬于自己的,而且認為父母、兄弟、姐妹、玩具、小動物等也同樣是屬于自己的。這時幼兒就會表現(xiàn)出自我中心和不分享行為。由此可見,幼兒的不分享行為是身心發(fā)展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
4.其他因素
幼兒不愿意分享有的是因為怕自己會失去或者怕別人弄壞;有的是因為相互交換分享的物品不吸引幼兒;有的是因為成人不正確的引導。另外,小班幼兒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當新事物數(shù)量少幼兒多時,有的幼兒不會商量或者意見產(chǎn)生不合也會導致不分享的行為。
二、分享行為的重要性
1.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作為特殊的個體最終要進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正確的引導下易形成良好品行。近年來,一些關(guān)于同情和利他行為的發(fā)展研究表明,分享行為在4歲到16歲之間沒有發(fā)現(xiàn)連續(xù)增多的趨勢??梢姡窒砑捌渌袨椴⒎亲匀浑S年齡增大而增多?!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幼兒要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有助于幼兒個體社會性的發(fā)展。
2.幼兒身心發(fā)展
幼兒在分享行為中也體驗了分享及被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有利于幼兒形成積極、開朗的性格,有利于幼兒以后的學習、成長。若“獨占”“獨享”就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誼,幼兒會感到孤單、寂寞、情緒低落。分享行為有助于全面提高幼兒素質(zhì)、培養(yǎng)健全人格。
三、分享行為教育引導
1.正確認識分享行為
教師要告訴幼兒有時分享不是失去是獲得,能夠接觸更多有趣的事物,獲得更多的快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契機,讓幼兒正確理解分享,切身感受分享的快樂。比如,組織幼兒分享在園在家的作品、開心事、進步的地方等。幼兒在分享中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聽到有趣的事、得到他人的肯定中逐步感受分享的快樂。
2.激發(fā)幼兒分享意識
(1)榜樣示范。做好示范:“我這里有好多玩具,誰和我一起玩呀!”“我要和你一起看,可以嗎?”善于發(fā)現(xiàn)有分享行為的幼兒做榜樣,同伴是幼兒觀察學習的好榜樣。如果幼兒有某些分享言行,我們要積極地給予表揚、肯定。幼兒就會形成“下次要這樣做”的想法。長時間如此,有助于幼兒內(nèi)化分享的意識,能樂意與他人分享。(2)文學欣賞。有些故事形象有利于對幼兒分享意識的培養(yǎng)。比如《小傻熊拔蘿卜》中小傻熊邀請好朋友來吃蘿卜等等。通過故事孩子們覺得分享東西也能開開心心!
3.引導學習分享技巧
幼兒不會分享時,我們就要適時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不同情況有不同的分享技巧。對于可以分開的事物可以用平等分享法;能共同使用的經(jīng)過溝通、同意后可共同分享;物品少不好分、人多時,可輪流分享。另外,在分享時也要注意禮貌,要詢問、商量。
4.開展各種分享活動
一個良好的品行需要一個長時間、日積月累的過程。在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過程中,要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一些幼兒喜歡的活動。(1)玩具分享日。幼兒可帶1本書或1個玩具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2)集體生日。過生日是幼兒最開心的一天。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品嘗生日蛋糕,贈送禮物。
5.家園互動共同合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種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奔彝ソ逃彩怯變旱闹匾砷L環(huán)境,對幼兒有深遠的影響。首先,通過家長會、網(wǎng)站、信息等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分享行為,知道其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教育的方法。其次,家長與幼兒園合作,做好榜樣,用言行引導幼兒,鼓勵幼兒分享物品。
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需要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長時間努力,是為了讓幼兒在分享的過程中形成分享意識、實施分享行為,讓幼兒、大家一起快樂。分享快樂、快樂分享!
參考文獻:
高衛(wèi)萍.小班幼兒分享意識培養(yǎng)初探[J].考試周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