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汝富
摘要:語文是一種文字的藝術(shù),里面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表面的文字無法將情感表達,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夠體會作者的深意,這也就是情感教學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是對學生文字理解能力和感情激發(fā)的一種促進,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而語文教學主體需要滲入情感因素,即教材設計、教師、學生都重視和體現(xiàn)情感教學,才能夠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策略探討
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具有如下特點:情感性、興趣性、審美性。情感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覺地在傳授知識、技能,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伴以積極的情感,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興趣性指的是教師要在教學中操縱各種教學變量。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努力使教學在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學習的狀態(tài)中進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具有藝術(shù)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經(jīng)過多年實踐,我認為,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可作如下嘗試:
一、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和學生關(guān)系和諧融洽,學生就會對教師的課堂感興趣,認真聽取教師講課,課堂效率就會很高;反之,學生與教師關(guān)系僵硬,就會排斥教師,并且會排斥教師的課堂,因此,教師和學生要和諧相處。教師要對學生多些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建立起一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在一個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關(guān)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教師情感因素的發(fā)揮,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做好課前的感情醞釀,把課堂內(nèi)容蘊含的情感有意識地與學生的情感連接起來,讓情感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紐帶,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有利于課堂效果的呈現(xiàn)。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中,朱自清把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描寫得感人至深,把父親愛子以及兒子感傷的情境寫到了極致,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入這個情境,可以從學生含辛茹苦的父母切入,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情感。
三、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內(nèi)涵
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自己受作品感染的過程。初中語文教材,為學生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所表現(xiàn)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就會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時,鉆研教材,細心揣摩和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流露的真情實感,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表達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與作品中人物同愛共恨,才能用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四、優(yōu)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設置的核心是充分顯示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因素,達到感染學生情感的目的。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置情境,制造氣氛,以情施教,便能促進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反應,使學生把語言文字和直觀畫面聯(lián)系起來,互為補充,并溝通認知與情感的聯(lián)系,更好地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語言的情感內(nèi)涵。
1、播放音樂,烘托情感。教學中,使學生通過音樂的渲染感受感情變化,在他們心中引起共鳴,使他們感受美,理解體會美的意境。如我在教授《桃花源記》一文時。先播放了一首舒緩優(yōu)雅的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學生隨著樂曲細細品味文本,美妙的音樂渲染出的情境畫面使學生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了,陶醉其中。課文講解中,音樂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若隱若現(xiàn)的背景音樂的烘托、感染下,學生們被帶人了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感受到了桃花源田園景色的環(huán)境美,和諧友好的人情美,對作者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也能輕松把握了。
2、扮演角色,體驗感。表演式教學是一種形象化教育藝術(shù)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將課堂變成舞臺,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學生在角色扮演體驗中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
3、展開爭論,明晰情感沉悶的課堂只能使學生“情緒低落”,“一籌莫展”。情感教學中,教師抓住中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通過爭論有效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收到較佳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從“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這一句著手,提出:孔乙己最終的命運是生還是死呢?教室立時熱鬧起來:有的學生認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人會關(guān)心孔乙己,而孔乙己自己又是那樣一個好吃懶做、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窮書生,他的命運必然是走向死亡。也有人認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場時只是一如往常的貧病,這對孔乙己而言是家常便飯,過去沒死,這次也不會死。學生們闡發(fā)著不同的意見、激烈爭論,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教學情感目標也水到渠成地完成。
總之,情感教學不是單純的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指出、強調(diào),也不是對文章具體問題回答的恰當與否。情感教學關(guān)注的是學生對文章的一種主觀判斷能力,能夠從文字中體會情感的努力。老師要切忌答案的完全公布和模板化,要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去組織自己的答案。情感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師生的共同探索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