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碎片化閱讀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體現(xiàn)出閱讀時間的零碎化、閱讀載體的多元化、閱讀內容短小化、閱讀過程互動化的特點,將其與高中閱讀教學結合,能夠達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將與學生有關的話題引入到課堂中,教師不僅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滿足學生需求。
例如,某語文教師在進行《紀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的教學之時,從一個學生關注的話題開始:
師:同學們,不知道大家看過《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沒有?
生:看過。
師:這部電影是以歷史中哪一個事件為背景的呢?
生:南京大屠殺。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正確,看過這部電影、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永遠的痛,在這場事件中,有30萬的同胞被殺害,被殺害的中國人部分甚至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今天我們學習的課程以“婦孺”這個詞為切入點,《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也是以一個令人氣憤的慘案為背景,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生:三·一八慘案。
師:回答得非常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翻開課本,我們從課文中了解一下魯迅先生是怎樣書寫他對這件事情的評價的。
通過這樣一種導入的方式,讓學生強化了碎片化閱讀的作用,更加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進行碎片化閱讀,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二、鼓勵讀后討論
學生在進行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會對文章產生不同的解讀,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這些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與價值判斷,在碎片化閱讀后,采取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喜歡閱讀,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某教師在進行《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時,要求學生進行讀后討論:
生1:這篇文章中的燭之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生2:我覺得晉文公的形象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該學生通過課文中晉文公勸子犯寥寥幾句話得出晉文公的性格特點,并結合課外閱讀的《重耳出逃》對晉文公的形象進行了一個更加全面的闡述。)
師:這位同學獨特的解讀角度以及見解值得表揚,特別是他能夠聯(lián)系課外讀物,并與教材結合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大家應該要向他學習。在進行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大家可以大膽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形成個性化的認識。
又如,某教師在教學《鴻門宴》時,發(fā)起了一個討論,以“鴻門宴中誰是真正的英雄”為話題,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教師讓學生自己試讀,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語文選修教材中《項羽本紀》的內容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得課堂內與課堂外的閱讀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認知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進行對比閱讀
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兩個文本之間產生一個更加理性的分析,實現(xiàn)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閱讀欲望的激發(fā)。在進行碎片化閱讀的同時采用對比閱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祝?!氛n文教學時,找來電影版《祝?!分邢榱稚﹦倓偟紧旀?zhèn)時的年輕、精神飽滿的視頻片段,又將祥林嫂最后在雪地里絕望死去的視頻片段播放給學生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祥林嫂的變化,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希望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前后變化中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又如,教師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時,同樣可以采用這種對比閱讀的方式。教師采用關掉聲音和背景音樂的方式讓學生觀看,要求學生注意其中人物動作、表情的變化,并要求學生以林黛玉為視角為王熙鳳寫旁白,這種方式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原文。
這種方式,讓學生通過屏幕對教材的內容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學生通過電視劇、電影與原文進行比較,去研讀文本,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增強了閱讀效果。
四、利用碎片時間
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利用碎片化時間正好克服這個問題,并讓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量。
例如,某教師要求班級學生每天在睡覺前抽出15~20分鐘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并制定閱讀計劃,分步完成。這其實也是碎片化閱讀。雖然教師只要求學生每天進行15~20分鐘的閱讀,但是該教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閱讀速度。正常情況下,一個高中生每分鐘可以閱讀300字左右,20分鐘可以閱讀6000字,每天堅持睡前閱讀20分鐘,一個月就能夠閱讀完將近20萬字的作品。況且該教師只要求學生進行20分鐘的閱讀,有效消除了學生對長篇作品的排斥感,還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耐力。同時,該教師還要求學生在進行經典作品的閱讀時進行批注,記錄文章中那些打動自己的某段文字、某句話以及對自己的啟發(fā),加深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大大提高了碎片化閱讀的效果。
總之,語文教師將碎片化閱讀滲透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中,不僅為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資源,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也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四川省開江中學(63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