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義 傅力夫
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一定的音高,又因本人是男教師,學生在模仿我唱的時候,總會在低于標準音域上唱,年級越低表現(xiàn)越明顯,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低八度。對于這些現(xiàn)象,學生自己還沒怎么感覺到他已經(jīng)走音(跑調)了。無論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的課堂上,學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歌曲中的高音,唱不上去學生就會“吼”“嘶聲力竭地喊”,這對于學生的“嗓音(聲帶)”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同時,學生在唱歌時對節(jié)奏的把握也難到位,常常是一口氣將一句歌詞能唱多長就拖多長,全不管音樂節(jié)奏。
這兩種現(xiàn)象,影響了對音樂的表達。為了改變這兩種現(xiàn)象,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以下從“把握好音樂的音高”和“把握好音樂的節(jié)奏”兩方面闡述了本人的具體做法。
一、把握好音樂的音高
1.教師范唱時用假聲唱
因本人是男中音音色,唱歌時與童聲的低八度基本吻合,因此學生很容易跟隨我走。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在范唱時,就盡量用假聲唱,特別是在高音部分,學生也隨老師唱歌的狀態(tài)、唱歌的位置模仿唱,在潛移默化中,大部分學生逐漸掌握唱歌狀態(tài)、位置及方法。當然,這只是唱歌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2.同伴引領——學生同伴當自己的老師
學生中總有幾位音高、樂感相對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讓這些同學示范,他們的“教”比我們“老師”教更有效果。因為他們都是同齡人,音色都為童聲,音色相近,他們學起來,會更容易模仿、更容易學會。他們有了“老師”頭銜,自然愿意將自己所會的東西“傾囊相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不會的孩子也在“小老師”的指引下慢慢學會一句歌詞、一段歌詞、一首歌的歌詞。
3.多聽童聲范唱
童聲范唱,是水平相對高的專業(yè)隊員唱的,在節(jié)奏和音高上,都是把握得相當?shù)轿坏?。孩子們隨著范唱模唱,能加深聽覺影響,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讓學生在無意中更準確地掌握歌曲節(jié)奏、音高、情感等音樂元素,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是有幫助的。
4.學生隨著老師的鋼琴聲小聲哼唱
琴聲是最好的老師,對初學音樂的學生尤為重要。通過聽琴聲,學生在大腦中建立音高;隨著琴聲小聲唱,是解決學生喊唱的最主要的方法。小聲哼唱,一是能聽到琴聲音高;二是在唱高音時,能較為自然地過渡到高音,解決“唱高音難”的問題。學生在自己的“聲音舞臺”上,盡情展示心中的歌聲,增加了學生唱歌的信心,幫學生樹立了一定的自信。
5.利用校園廣播、平板電腦等其他手段,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空間
選入音樂教材的歌曲,要么是經(jīng)典的,要么是最新創(chuàng)作的有鮮明特色的歌曲,因此,很有必要讓學生常聽,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聽覺印象。在課外,我將這些歌曲處理為MP3格式的音樂文件,放到學校校園廣播中;學生有平板電腦、MP3或MP4的,我也將這些音樂拷貝到他們的設備中。學生經(jīng)常聽,隨時間推移,沒有學過這些歌曲的學生,對這些歌曲有了一些了解;學過這些歌曲的學生對這些歌曲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經(jīng)常聽,或許我們會有聽“?!绷?、聽“膩”了的感覺,會有“審美”疲勞,但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這無疑是大有益處的,我會將這些MP3音樂無償提供給有需要的孩子。
6.學一樣樂器,讓學生喜歡音樂
根據(jù)學生個人愛好、經(jīng)濟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一兩種樂器,我們音樂老師自己會的,就親自教學生;我們自己不會的樂器,學生又喜歡的,就創(chuàng)造機會、幫學生聯(lián)系,讓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班。
我校讓學生根據(jù)愛好選擇的是葫蘆絲,孩子們對這個樂器挺喜歡,不只因為葫蘆絲外形有特點,更是因為其音色優(yōu)雅。學生在學了葫蘆絲之后,能建立準確的、固定的音高,對于唱歌,這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
盡管教葫蘆絲比教學生唱歌更難,可我一旦選擇了,就必須堅持,最起碼讓現(xiàn)有的學生學會;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今后能保持不放棄“葫蘆絲”,在不會葫蘆絲的人群中,能吹奏幾首葫蘆絲曲,顯示“我”的音樂修養(yǎng)。
二、訓練學生節(jié)奏感
1.多聽音樂范唱或伴奏
這主要是從聽感上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理解、把握。
2.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提高節(jié)奏練習的難度
讓學生學會用手劃拍,逐漸掌握學習音樂節(jié)奏的方法。這是一項基本功,要把握好節(jié)奏,也是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術。
3.學習一樣樂器(前文已有說明,此處不作詳細論述)
不論是吹練習曲還是樂曲,都讓學生在把握好節(jié)奏之后,再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吹奏,沒有葫蘆絲的這部分學生,也不會讓他們“休息”,讓他們隨著葫蘆絲的學生唱曲譜,以增強節(jié)奏感。
總之,“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指我們唱歌有歌聲、演奏樂器有樂器發(fā)出樂音的“音高”等元素;“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是指我們唱歌或演奏樂器,都要把握好“音樂的節(jié)奏”等元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指我們唱歌或演奏樂器總能將我們心中的所想、所感等通過“音樂的聲音”表達出來、傳遞給聽者。只有把握好“音高”和“節(jié)奏”這兩個基本要素,才有可能將“情感”表達得更完整、更完美,讓聽眾覺得我們真的是“唱出了我們心中的歌”!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