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良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其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含蓄的意蘊充分顯示了中華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古詩又是一首歌,它的旋律明快,節(jié)奏歡快,韻味優(yōu)雅,它的美可以讓讀者如癡如醉。因此,古詩教學需要教師認真研磨。在設計教學過程之前,教師要先走進所教古詩之中,深切體會古詩的文字美、意境美和韻律美,再研究運用何種手段和方法將學生帶入到古詩之中,感受詩歌節(jié)奏之美、韻律之美、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贈汪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教學伊始,先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感受:圖中都有誰?在干什么?四周的景色如何?然后配樂師用聲情并茂、甜潤有磁性的朗誦將學生引進新課。有這樣一處風景優(yōu)美景區(qū),潭面水光瀲滟,碧波涵空,十里桃花開得正艷,似火如霞,在桃潭煙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讓人留戀的美景中,李白就要乘坐小船離開這里,猛然間聽到悅耳的歌聲,原來是好朋友汪倫邊走邊歌前來送行。此情此景,詩人李白特別感動,他握著汪倫的手深情地說,縱使桃花潭水深及千尺,也趕不上你送我的這份情。
二、借助詩的語言,想象畫面
很多時候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放飛自己的想象,構成一幅完美畫面。現(xiàn)以《送春》為例,教師通過范讀,先讓學生構成一幅畫面,然后通過大屏幕將詩中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春風習習,花謝花開,燕子在屋檐下歡快地飛進飛出,杜鵑鳥為了留住春天在深情地呼喚。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畫面和大屏幕中呈現(xiàn)的畫面進行對照,看自己想象的和大屏幕的畫面有哪些區(qū)別,順勢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圖文對照,領略古詩的畫面美和意境美。
三、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教法和學法,古詩教學更應如此。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年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上課時出示閱讀提示:(1)借助拼音或字典認讀學習本課生字。(2)反復讀詩,試著用/和●標出停頓和重音。(3)借助書上注釋或工具書,了解所學古詩大意。(4)讀詩,借助文字構成一幅或多幅畫面,試著動手畫一畫你想象出來的畫面。(5)你能用你的語言將古詩的大意描述出來嗎?可以直譯,最好意譯,用最動聽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古詩的理解,同桌之間相互補充。(6)這類題材的古詩你知道多少……教師在課前要努力做到:如果借曲引情要選哪首歌;如果為了渲染古詩的氛圍,該制作哪些課件,如果課后需要拓展延伸,你要了解哪些相關的古詩或詩句。在課上,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啟發(fā)想象、語言文字體會古詩的美。
四、淺吟低唱,感受詩的韻律和語言美
語文有顯性的一面,亦有隱性的一面,學生會識寫生字,會讀課文是顯性的,其隱性的一面需要教師用心去考慮、去理解。如語感的培養(yǎng)、興趣的激發(fā)、知識的拓展等需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引導和引領,是教師責任心、文化底蘊、教學智慧及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本課是一首詩歌,淺顯易懂卻又朗朗上口。教師要做示范,通過語音語調的輕重長短,展現(xiàn)古詩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積極性受到激發(fā)才能主動學習和探索。對于朗讀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樹立標桿,樹立超越意識。
五、品詞析句,體會語言美
教師在古詩教學中一定不要忘記品詞析句,因為品詞析句能增強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感受古詩的美,進而升華情感。如,在《示兒》中通過“同”來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游園不值》中的“憐”,通過品“憐”,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通過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精煉;通過品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品析來告誡自己:要趁念書的時候,珍惜每寸光陰,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人,不要到老的時候因一事無成留下悲傷后悔。
六、拓展延伸,激發(fā)閱讀興趣
學習了《贈汪倫》,教師要問一問學生,你還學習了李白的哪些詩歌?教師順勢背誦一些李白的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秋浦歌》《望廬山瀑布》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把幾首著名的送別詩朗誦給學生聽,如《別董大》《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為學生學習古詩鋪設道路。
七、需要課前預設,確保教學質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其一,教師要利用工具書,提前研究生字的音形義,掌握本課生字依據(jù)哪些造字法來向學生講解指導字形和字義;其二,字的筆順、間架結構、書寫規(guī)則、在虛宮格里的位置需要提前了解;其三,關于課文里的一些人物、名勝、典故等要了解清楚,本課就需要查看了解李白、汪倫,踏歌、桃花潭等資料;其四,對于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要提前預設,比如“聞名”學生理解成文明怎么辦?“及”組詞為“著急”,該怎么處理等。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好古詩,對古詩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加強學習和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恰當?shù)姆椒ê褪侄?,才能?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設計,將學生引入語言藝術的殿堂。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