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方膺與丁有煜相交四十五載,他們都擅長畫梅花,為人剛正不屈,這是他們能夠成為莫逆之交的關鍵之處。丁有煜作為方膺的啟蒙老師,在繪畫和做人等方面都對他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李方膺;丁有煜;交往;影響
[項目:關于揚州大學揚州八怪研究所第四批項目,編號:2015YZBG06]
李方膺(1697-1756)字晴江,號虬仲,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寄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出生于通州官宦之家,享年六十。是清中期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一生淹蹇困頓,雖經(jīng)保舉做了縣令卻仕途不順,繪畫成了他釋放苦悶的方式,擅畫寫意花卉,走獸和人物,是個比較全面的畫家,當然最拿手的自然是梅花。
丁有煜(1682-?)字麗中,一字介堂,號石可,晚號個道人,擅長水墨畫及摹印,尤擅畫梅。同為清代著名畫家,畫風和“揚州八怪”接近,被稱為“外八怪”,著有《雙薇園詩鈔》和《與求解集》,但當時都被列為禁書焚毀。
一、丁有煜對李方膺的啟蒙和影響
李方膺生活的年代已經(jīng)不像祖上那般的顯赫榮耀,雖然生活清貧卻也保持著書香門第的作風。他從小就顯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才情和智慧,李家有四子,方膺是最小的兒子,他從小立志功名的目標受到父親的影響。李方膺與丁有煜的相識應該算是從各自的父親輩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兩家應該說是世交。崔麗萍的《李方膺研究》中也記載道:“春來何處是仙家,紅滿江隈綠滿沙。想到幽巖幽絕處,一只竹杖兩只花?!边@首詩是方膺的父親李玉鋐給丁腹松(有煜的父親)慶賀他納妾所作??梢娝说年P系親密,連這么隱私的家事都相互告知,這一定程度上也為兩家的孩子相識相交奠定了基礎。
(一)丁有煜是李方膺的繪畫啟蒙老師
他倆的相見源于一日有煜拜訪李玉鋐,初次見面有煜對眼前的這個小孩頗有好感,當時李方膺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立志為官”,但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有別的愛好,那就是畫畫,因此方膺聽說有煜是位有名的書畫家后就更是萬分崇拜。關于李方膺的啟蒙老師的問題,歷史文獻并沒有記載,只是相關文章簡略的提到過,根據(jù)清代《崇川咫聞錄》記載:“借水園,李草亭筑,聯(lián)五山畫社。草亭性耽泉石,好筆墨之侶。下榻此園中三年者,陳菊村也……并為之記?!边@里面提到的五山社是在康熙37年創(chuàng)立的,當時方膺還只有兩歲,一直到方膺少年時都還存在,這個畫社對于方膺的繪畫學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僅僅這樣就說五山社是方膺的啟蒙老師還是有點牽強的?!皢⒚伞钡囊馑际牵菏钩鯇W者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亦指通過宣傳教育,使社會接受新事物;開導蒙昧,使之明白事理;教小孩(如幼兒園和初級小學)。方膺在少年時候繪畫也是屬于東涂西抹隨意記錄生活的這么一個年齡階段,并沒有接收到所謂的新事物,因此不能說五山社是李方膺繪畫的啟蒙。還有一種說法是方膺的兄長方韓。方韓當時畫畫相當不錯,方膺也會經(jīng)常纏著兄長教他,然而,方韓更多地是在督促自己的弟弟努力學習,希望他能夠考中進士,告訴方膺畫畫畢竟是細微末節(jié)的小事,而李方膺更多的是對兄長的羨慕和崇拜,也并不是受方韓的影響,因此也就談不上啟蒙了。
周積寅教授曾在論文《李方膺的繪畫成就》中提到關于方膺何時學畫,啟蒙老師是誰的問題上說丁有煜很有可能是,并沒有詳細的論述。筆者在此試論如下:李方膺十五歲和丁有煜相識并成為了忘年交,他第一次看有煜畫畫時候驚嘆不已,并且當時三十歲的丁有煜也是名噪一時,有自己獨立的繪畫題材和風格。方膺如此的虛心請教更是對丁有煜才華的肯定,有煜擅長畫水墨四君子和小品,而李方膺日后的主要題材也是這些。四十歲之前的李方膺都著力于仕途方面,并沒有留下拔尖留世的作品,反而到了晚年時期才嶄露頭角。試想在這個階段,和他一直保持密切聯(lián)系并且在年少時期就引導過他的出名畫家只有丁有煜,并且在他們相交的四十五年里面,方膺尤偏愛梅花,而有煜也是如此。有煜對他交心之至,在方膺少年時便覺他天賦驚人,對他影響一定是很大。
(二)丁有煜對李方膺繪畫的影響
李方膺真正的繪畫成熟期應該是五十歲以后。前文試論了丁有煜對李方膺繪畫的啟蒙,接下來筆者具體闡述丁有煜對李方膺風格形成的影響。自第一次見到丁有煜繪畫的情景,李方膺是相當崇拜,認為這位莫逆之交可以當自己的老師。根據(jù)丁有煜憶述他倆的分跡,說他一直是“秩然無序燕行”。李方膺的前輩畫家,絕大多數(shù)都是臨摹古畫,唯有丁有煜是獨創(chuàng)。這一繪畫的特質也影響了方膺日后的風格。“畫家門戶終須立,不學元章和補之”,他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也是尋求自我意識的過程。李方膺的繪畫特點顯然和揚州八怪其他畫家一樣受石濤影響較大,但實際上他也受著楊無咎和徐渭等人的影響,甚至八怪之內鄭燮和李鱔也和他有著相互影響的表現(xiàn)。但盡管受影響,我想李方膺也是在眾多繪畫名人的身上取之精華,推陳出新,學的是古人的“意”,而后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方膺平日最擅長畫的也是被他稱為“平生知己”的梅花,連晚年居住的房子都命名為“梅花樓”。他的兒子李霞題道“憶昔先君交海內,子才之外是梅花”,可見梅花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時他覺得梅花也是自己的寫照,傲骨脫俗,倔強不屈。因此他筆下的梅花也是獨具創(chuàng)新,形式感十分強烈,時而以線圈梅,又獨愛折枝梅。這讓同為畫梅花的李鱔都感慨“老夫當退避三舍矣”。實則是他對“奇”的理解也不同于其他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大多是刻意的追求奇趣和怪趣,擺脫畫壇上保守派格遵清規(guī)戒律的影響,高度發(fā)揮了即景寫生抒情的創(chuàng)造意志。而李方膺最注重的就是以“自然”轉化到“奇”的特點,對繪畫無需刻意安排,更動人的是其內心的“奇”。
(三)丁有煜對李方膺后期的繪畫表現(xiàn)是不贊成的
作為莫逆之交的丁有煜,李方膺繪畫受其影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后期他獨愛畫“舞動的梅花”和“風中之竹”。梅花新枝老干,信手拈來。竹子在狂風之中更顯得蒼勁有力,動感畫面感十足。他曾經(jīng)在題畫詩中寫道:“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自笑一聲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這表現(xiàn)出的是他對生命的感悟和對自然現(xiàn)象的表達。晚年的李方膺退官之后也是以賣畫為生,但是他并沒有將畫畫當做是商業(yè)性的買賣創(chuàng)作,依舊是按照自己的精神意志“標新立異”,在李方膺身上也看不到商業(yè)氣息,他就是一個特立獨行表達自然、又擁有自信的“傲氣”的畫家。
尤其是在方膺父親去世之后,他的心情低落到谷底,也備感孤單。此時再想想自己一路的不順,更覺社會黑暗,這也是他繪畫風格形成期的開始。但是丁有煜說他:“謝事以后,其畫益肆。為官之力,并而用之于畫,故畫無忌憚,悉如其氣?!笨梢娝麑Ψ解叩睦L畫形式已然不太贊成。“益肆”和“無忌憚”充分反映出方膺后期繪畫的“狂氣”。方膺到了晚年才算是真正的畫家,他交往的人群也是有著相同命運的文人士大夫,他自身更多注重的是如何面對自然的問題。如果將方膺和其他“揚州八怪”相比,他的技藝也不是拔尖的,他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得心源”。作為個體的他將修養(yǎng)以及人格狀態(tài)和生命的狀態(tài)都和創(chuàng)作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的創(chuàng)作他認為才是真正超越畫面本身,不求引起共鳴,但求自己始終如一地保持這樣的風格。這種和心靈契機與生命溝通的狀態(tài)也是他最“怪”的一方面,但是提到他的“傲”和“狂”,不得不從他的作品來看。筆者試從他作品的精氣神來分析,他畫的竹子讓人感到撲面而來的颶風的存在,竹子隨著風勢也呈現(xiàn)出形態(tài)各異的特點。
方膺“傲氣”是源于他的自信。試舉例,《瀟湘風竹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從這張圖中我能感覺得到李方膺認為自己的竹子是畫得最好的,他自信,所以才敢說出“畫史從來不畫風”;另外他的點線面的構成上也詮釋得非常好,從C字型到幾根竹竿,這樣形成一個矛盾體,再加上竹葉呈條形飄帶狀,在他之前這樣表現(xiàn)的畫家也不是很多。他是一個隨意性比較大的人。他從出生就是這個勁,不是刻意的端架子。另外有學者提到過,李方膺畢竟是被皇帝親自提拔過的,在那個年代能見到皇帝已是莫大的榮耀,更何況還命他為官,就憑這一點方膺也應該“傲”一把。說他賣畫為生,我更覺得他像是一個“老干部”。因此他的作品自然流露的氣息是不一樣的。而丁有煜作為他的摯友,一路見證了他的仕途不順,我想丁有煜其實也不覺得方膺適合為官。他希望自己的朋友在被罷官之后能夠回歸平淡安靜的生活,免受災難,但是方膺表現(xiàn)出的依舊是不羈隨性和傲骨。他深知方膺心中的“憋屈”,但也不得不回歸現(xiàn)實,因此丁有煜看到方膺的畫時更覺是一種宣泄,同時也希望方膺能夠有一個平靜的心態(tài)。
二、丁有煜眼中的李方膺
雖然丁有煜和李方膺相差十五歲,但從他們初次相會之后就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丁有煜在他奮斗過程中一直默默支持,給予鼓勵。
(一)李方膺是個有思想的文人畫家
首先,筆者查閱到文人畫的概念是,元代畫家趙孟頫提出的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繪畫。近代陳寅格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方膺之所以能夠被列為“揚州八怪”的一員,一是因為他的畫風革新了當時的正統(tǒng)派,還有就是他不隨波逐流的性格。雖然他從小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父母官,但也因為他的性格造成他的仕途是非常不順的。讓他能夠沉下心作畫的當屬服闕的那三年,沒有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與虛偽,便逐漸選擇安逸。丁有煜在《哭晴江文》中記載了李方膺說過的一段話:“人生宇宙,飲者有死活,皮肉分香臭,珍惜不死而食者死,蔬水不活而食者活,夫食以養(yǎng)體。耳目不臭,視聽臭,則耳目亦臭,手足不香,動作香則手足亦香。質之前人,準之今人,決之后人,死活香臭畫如矣?!贝摞惼荚凇独罘解哐芯俊分泻喡蕴徇^,筆者認為這段話實則是對方膺人生觀的體現(xiàn)。他很有自己的想法,認為世上有很多事,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事實在那里,當有“接受”之意。很多時候應該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無論別人怎么評價怎么說,都不要改變自己的初衷,不然很多事情的意義也就變了。
這也解釋了李方膺是個特立獨行的文人,他能夠讀天下人所讀之書,卻也能悟天下人未能悟之理。堅持他的墨竹要在狂風中屹立不倒,堅持他的梅花奇特險奇。總結一句話就是,不管別人怎么說,堅持做自己。所以他到晚年賣畫也并不是為了討生活,更多的就是對繪畫的熱愛。張庚的《畫征續(xù)錄》提道:“去官后窮老無依,益肆力于畫,以資衣食?!?/p>
方膺在父親故去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作畫上。畫畫能夠讓他抒發(fā)性情,可以讓他不再過問官場之事,免受仕途之災。人事無常不可以把握,而畫畫卻不會欺騙他,只要勤奮耕耘,就會有收獲。丁憂期間,他在通州潛心創(chuàng)作,也給自己建了一座屋宅,取名“梅花樓”。整日與梅花相伴,倒也安逸閑適。丁有煜更是羨慕摯友能有這般雅興,思念之余也作詩《又寄李晴江》稱羨道:“我住短草巷,君住梅花樓。一日不見君,短草梅花愁”。相比方膺之前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思想,如今寧愿安安穩(wěn)穩(wěn)地不顧外界影響踏踏實實創(chuàng)作,到更是顯得方膺是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他在梅花創(chuàng)作上極力主張直接面向生活,努力確定自己的畫梅風格,形式感強烈,信手拈來。包括最后他死后留下的一句話也讓世人很震驚,他說:“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一定是李方膺感慨不能再繼續(xù)繪畫傾訴人生而感到悲傷。
在他守孝的這幾年,也是他創(chuàng)作進步最大的時期,“一時清墨憑毫素,已做空山萬古心”,將他當時的心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時的他也經(jīng)常和摯友在一起談論古今,研習作品,文人氣息濃厚,丁有煜看到他如今一心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也備感欣慰,因為在他看來,做個文人要比做官安穩(wěn)得多。他與友人丁有煜等乘舟作通州城北之游,訪其友保培基。丁有煜在《薄粥樓說》記其事。在他孝期快滿之時,有煜和他又策劃組織了一場聚集各方文人雅士的“滄州畫會”。方膺不僅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也留下了很多題畫詩。“詩、書、畫”的能力都非同一般,他的用“印”技術也頗為講究,主要有三種類型,名號印、思想意趣之印和藝術觀印。在有煜眼中,方膺絕對是具有文人情懷、弘揚文人畫風、清高堅貞的文人畫家。
(二)李方膺是個正直不阿的友人
李方膺從小立志為官為民,在30歲到55歲之間他奔波于魯、皖地區(qū)為官,雖然誓為好官,但在仕途中卻事與愿違,還接連受到打擊和牢獄之災,但這些惡勢力并不能阻止他的初衷,他依舊行事清廉。在他為官之期,丁有煜雖和他見面甚少,卻始終保持書信聯(lián)系。這也給方膺增添了很多信心與動力?!安粚懕遗c雪藕,百花呈瑞意深長,只緣閑母傳家訓,惟愿兒孫向太陽。”這首題畫詩非常能夠反映他當時的心境,無論怎么樣都希望自己和身邊的親友能夠保持正直不阿的品性。
李方膺的志向和抱負一直都是為民請命,報效國家。在他的詩集《梅花樓詩草》中曾記錄了一首“匹馬登城仔細看,敢云恃陋竟偷安。從今不薄風塵吏,文學當年亦宰官。”他謙虛地說并不敢因為自己的蠢笨無才就可以茍且偷安,無論自己的才智怎么樣,都應該努力為官做事。又感嘆道,不要輕看小小的風塵薄吏,很多大文豪也曾經(jīng)做過小官。這首詩非常明顯地表現(xiàn)出李方膺的正直謙虛,當時雖已是堂堂的知府大人,卻也做著薄吏的事。
他活的不茍且也不和貪官污吏一般。崔麗萍的《李方膺研究》中曾記載。
王藻的《崇川各家詩鈔匯存》載:“會大水,民避高樹顛,方膺曰:先請后賑,民將為魚,昔及黯擅發(fā)官粟在此時也矣。盡其倉為粥,民賴以活。知府田公文鏡壯之。”
袁枚的《李晴江墓志銘》載:“當時總督王士俊,喜顏開墾,每一邑中丈量弓尺,承符手力之屬麻集,晴江不為動,太守持繳促之,晴江遂力陳開墾之弊,虛報無糧,加派病民,不敢附地方憂?!敝苯又肛熗跏靠〉倪^錯。
楊廷撰《一經(jīng)堂詩話》載:“李晴江公……性尤兀傲,不屑事上官。故事,歲除有饋歲禮……守因泣訴監(jiān)司某,監(jiān)司某素銜公,遂以他事落職?!边@也反映出李方膺耿直的性格和他不在乎后果的直言。
當然他自己也是一個正氣的人,他很欣賞方膺的為人。當他知道摯友被貶時,還寫信安慰道:“古來梁棟才,時命迥不猶?!备嬖V他做官難免會有挫折和困難,但這并不代表沒有才能,這倒是很清楚的表明丁有煜對李方膺的為人是相當認可的。
李方膺作為“揚州八怪”中的一員對后世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他的一生雖在仕途上碌碌無為,卻擁有畢生摯友二三,做人方面始終保持高潔正直的品格,繪畫方面也是首先通過臨摹,但他領悟到臨摹要認識到本質意義所在,繼而才能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作為他的好友,丁有煜同樣是不機械的模仿古人,很早就開始孤身潛心創(chuàng)作了,二人在很多方面多有相似之處。相交四十五載,實為令人稱羨?!皳P州八怪”的風格形成給以后的“海派畫家”很多啟示,影響頗為深遠。
參考文獻:
[1]崔莉萍.江左狂生——李方膺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崔莉萍.李方膺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2.
[3]管勁丞.李方膺敘傳[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
[4]周積寅.李方膺家世及生平[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
[5]丁有煜.個道人遺墨[M].民國十五年,1926.
[6]薛永年.揚州八怪考辨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
[7][民國]樂安縣志[M].民國七年,1918.
[8]胡藝.讀“李方膺傳”質疑[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薛軍,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