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高中學習的重點課程,近幾年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越發(fā)受到重視。作為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為主的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是重中之重,而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穩(wěn)固的文學基礎知識和充分的文學想象力以及讀者和作者的感情共鳴基礎之上的。在高中課堂中注重提升學生文學欣賞能力,將會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欣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56-01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文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使其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技巧,對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意義重大。
一、高中培養(yǎng)文學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文學欣賞是通過對作品語言符號的解讀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滿足,分為感知、體味、領悟三個階段,具有差異性和一致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文學作品的欣賞首先是一種文藝活動,讀者從作品中獲得與作者感情的共鳴,從作品中享受到美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重,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直觀感受,然后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進行放大。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正如巴爾扎克在描寫一個詩歌朗誦場面所說:“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蔽膶W欣賞的對象貌似是創(chuàng)作作品的作者,其實在文學欣賞的過程中讀者成了另一個創(chuàng)作者,將原本的客觀內(nèi)容在自己腦海中放大。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語文認知能力告訴發(fā)展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注重提升其文學鑒賞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培養(yǎng)高水平的文學意識和思想情操,裨益于他們以后的語文學習甚至是人生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方式方法
既然文學鑒賞能力乃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中貫徹文學欣賞能力的培育呢?對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在熟悉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學習特點之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文學欣賞能力的提升方式:
(一)鞏固文學常識。文學常識包括文學背景、典故、著名作家、地理等各個方面,沒有一個好的文學常識基礎,文學欣賞只能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華而不實。了解什么是經(jīng)、史、風騷、唐宋八大家、短篇小說之王等內(nèi)容,有利于選擇經(jīng)典內(nèi)容來學習和欣賞。了解兄弟父母的傳統(tǒng)稱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至于鬧笑話,了解字詞的單獨意義可以幫助人提高用詞的準確度等等。何謂常識?就是一般知識,一般人應當具有的知識,常識微不足道,要尊重常識看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尊重常識是對文學的最好尊重,而對文學的尊重是對真理的尊重,是對良知對事實對講真話的尊重。但文學的常使用又不同于一般常識,愚公移山的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有人說愚公愚,因為這個人缺腦筋,要搬掉這山是不可能的事,一點常識也沒有,不如搬個家好了。但文學的“愚”是人類質(zhì)樸之心,“愚”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超越常識,其實是對現(xiàn)實物質(zhì)生活的超越是對至簡大道的回歸,而非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的所謂的“超越”。愚公的“愚”是一種精神追求,是對庸俗常識的超越.
(二)發(fā)揮文學想象力。文學想象力,被認為文學才能中的核心能力。作家們都承認想象的極端重要性。但看看創(chuàng)作的實際,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一些作家的言“寫”并不一致。十五年前,大型文學叢刊《長城》設立了一個欄目“文學與想象力”。學者封秋昌有感于這個欄目寫了篇文章,其中提到:當代太多雷同的、規(guī)范化的文學作品,而欣賞文學作品的角度也被固態(tài)化,體制化,文學欣賞變成了一團死水,絲毫都不流動。這是因為讀者的想象力被凝固住了。讀者只會從生硬的文本中探索文章的線索和特色,而不去探究其背后的意境和感情。正如品讀詩歌的時候,只去學習其押韻的手法和平仄的運用,和忽略了詩詞更為本質(zhì)的東西,即意象和意境,而意象和意境的解讀,是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
(三)用比較法增強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文學有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比較文學,而這個分支之所以發(fā)展起來也是因為在比較中可以更加細致地去發(fā)現(xiàn)不同文學作品之間的差別,打開文學欣賞的另外一扇大門,從而探究更多的創(chuàng)作方法。文學鑒賞不是停留在二維平面上的固定套路,學會比較欣賞是文學欣賞必經(jīng) 的途徑。因為只有通過比較,特別是同一類型創(chuàng)作做做的比較,人才能更加深入地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的魅力和特點。比如杜甫也寫豪放詩,但是杜甫的豪放詩和李白的豪放詩有哪些不同呢?這些不同又是怎樣引起的對后代又怎樣的影響呢?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個渾然一體的有機體,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無疑是渾然天成,無懈可擊的,但是文學欣賞是為了更好地解讀文學作品,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比較的環(huán)境,你才能更加明確它好在哪里。勇于去打破文學欣賞的單一性,有助于我們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新的思路和方法,發(fā)現(xiàn)新的文學意趣。
(四)體會文學背后的思想感情。明代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陸時雍曾經(jīng)說過“情者,詩文之的也”,也即感情是文學本質(zhì)的內(nèi)涵。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就在于一個情字。李白好在俊逸瀟灑,杜甫長在力透紙背,這些都是作者在其生活經(jīng)歷中逐漸形成的特有的風格。李白的詩為何能夠做到俊逸瀟灑,因為他有才有德,又深受各路名家的賞識,少年得志;而杜甫呢,被困長安十年,為了求一個小官飽嘗艱辛,因此他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句句泣血。高中生在進行文學作品的欣賞時,如果能夠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探索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喜悅、悲傷、不甘和憤懣,對于文學欣賞來說可謂大有裨益?,F(xiàn)代文學作品也是一樣,讀《荷塘月色》,體會朱自清的內(nèi)心感情,學習他的寫作風格,在情感的釋放中獲得文學欣賞的美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使其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技巧,對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意義重大。因此,鞏固文學常識、發(fā)揮文學想象力、用比較法增強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體會文學背后的思想感情都至關重要。只有充分結合這些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高高中生文學欣賞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雪.探析提高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新途徑[J].新校園(中旬),2015(10)
[2]齊曉麗.“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談文學欣賞的情感體驗與超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7)
作者簡介:王晨,女,漢族,湖北孝感人,湖北孝感高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