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勵 朱孔來
[摘 要]大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作為衡量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如何公正客觀地對大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進行綜合的評價尤為重要,本文以濟南大學的綜合測評方法為例,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在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從中得到啟示,并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模糊綜合評價;大學生綜合測評;學業(yè)成就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77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4-0-01
0 引 言
高等教育由原來的只重視“分數(shù)”,逐步向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的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方針靠攏,但各個高校的綜合測評方式都各有重點,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改變,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教育,培養(yǎng)出大量的具有綜合素質(zhì)的高級人才,如何對大學生的能力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需要制定更加統(tǒng)一、更加全面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1 大學生綜合能力評價研究綜述
目前,大學生綜合能力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總的來說就是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其中運用較多的方法有AHP、模糊綜合評價、BP神經(jīng)網(wǎng)絡、數(shù)據(jù)挖掘及SPSS等方法。
許慧遠用AHP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測評,用BP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制作訓練樣本,得到大學生綜合測評專家系統(tǒng)。潘文皓用SPSS方法對大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驗證綜合評價統(tǒng)計方法的合理性。王晨曦運用數(shù)據(jù)挖掘的方法開發(fā)大學生綜合測評系統(tǒng)。譚亞莉認為應全面考慮測評體系中綜合測評結(jié)果與各分項素質(zhì)模塊測評結(jié)果的評價功能,在評價方法上盡可能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立體的、綜合的、多層次的評價。
2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原理
(1)確定綜合評分的等級:評語集V,評語集對應的等級標準N,指標的評價因素集C。
(2)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得到矩陣W。
(3)采用一定的方法求解每個評價主體的評價因素在每一個評價維度在每一個對應等級之下的隸屬度矩陣R,得出綜合評價結(jié)果S=N*W*R,根據(jù)綜合得分得到最終的等級。
模糊綜合評級法中求解其權重,用AHP求解各個部分(德育素質(zhì)、智育素質(zhì)、拓展素質(zhì),智育素質(zhì)等課程的考試成績)的權重,德育素質(zhì)由班級同學打分,拓展素質(zhì)考察的是社會實踐附加分。
3 案例應用
(1)選取濟南大學管理學院某專業(yè)的3名學生。
(2)確定評語集V={V1,V2,V3,V4,V5}={特優(yōu),優(yōu),良,中,差},對應的集合N={N1,N2,N3,N4,N5}={100,90,80,70,60}。
(3)確定指標的評價因素集C,考試成績?nèi)绫?所示,德育得分如表2所示。
(4)確定隸屬度矩陣R,對于考試成績而言,根據(jù)升半梯形隸屬度公式計算隸屬度矩陣R1與R2。其中R2由R21、R22、R23組成,代表了每個學生的8門課程對應5個等級的隸屬度矩陣。
(5)各級指標的權重確定,直接用單科的學分來確定成對比較矩陣,來計算指標的權重。
表1 3名學生的考試成績
學生 體育 英語 思修 近現(xiàn)史 數(shù)學 管理學 會計學 專業(yè)導論
1 100 90 95 98 98 90 98 93
2 80 70 83 81 86 85 95 86
3 90 85 80 75 71 79 80 83
學分 2 4 3 2 5 3 3 1
表2 3名學生的德育成績
學生 特優(yōu) 優(yōu) 良 中 差
1 20 7 3 0 0
2 21 8 1 0 0
3 25 5 0 0 0
第一個維成對比較矩陣:德育成績、智育成績、拓展能力;第二個維度成對比較矩陣:只需要計算智育成績所對應的比較,運行結(jié)果的特征值為8.379,一致性檢驗通過。
得到權重向量W={0.025,0.036,0.054,0.075,0.054,0.046,0.014,0.150,0.50},一致性檢驗通過。其中智育成績歸一化以后的權重W1={0.082,0.118,0.178,0.247,0.178,0.151,0.046},所以智育成績的綜合隸屬度矩陣R2={W1*R21,W1*R22,W1*R23}。在本次計算中不考慮拓展能力就是附加分,所以其中德育占90%,智育占10%,所以權重W={0.7,0.3}。
(6)計算德育與智育的成績,然后加權求和得到最終的總成績。在Excel表中計算智育成績=
4 結(jié) 語
對于不同的學校而言,如果要采用模糊綜合評級法來進行綜合測評,對權重的確定一定要科學合理,使最終的結(jié)果更具科學性和公平性。未來,如果能在權重確定方面研究出更加科學、更加易于操作的方法,就可以為大學生綜合能力評定提供更可靠的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許慧遠.基于AHP和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的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測評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z1).
[2]潘文皓.基于SPSS的大學生綜合測評成績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9).
[3]王晨曦.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測評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