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林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可以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閱讀水平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鄭重強調(diào),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體驗,并且要通過體驗引導使學生加深理解,受到語文文化熏陶。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閱讀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與認知。近年來,在新課改推動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狀況有所改善,但是語文閱讀體驗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明晰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
在目前新課程標準進行的如火如荼的形勢下,仍有不少教師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懵懵懂懂,不甚清晰,這對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形成了較大阻力。只有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符合新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因此,廣大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上要多思考、多探究,尋找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模式?!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閱讀能力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十分重要,是學生未來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與拓展、體驗和欣賞、思考和創(chuàng)新、積累和整合。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相比,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要求更加明確與規(guī)范,這同時也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建了更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水平的舞臺。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它貫穿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全程,但目前有不少教師在閱讀課堂上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這與新課標的要求明顯相悖,因此,教師要首先明晰新課標對語文閱讀的目標要求,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恰當?shù)慕虒W策略,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此,筆者在吸取以前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整體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認為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廣大教師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教師要提高專業(yè)技能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職業(yè)道德;其二、經(jīng)常更新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其三、針對不同的閱讀文章,總結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四、發(fā)掘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性,并能熟練掌握。 只要教師們能達到以上幾個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實現(xiàn)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二、通過創(chuàng)造閱讀期待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進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創(chuàng)造閱讀期待視野的方法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有效模式,閱讀期待來源于美學中的”期待視野”這一概念,指的是讀者在接觸作品之前,已有的潛在的審美欲望,是由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而產(chǎn)生的先驗心理。而文學作品在任何時候,為任何觀察者呈現(xiàn)的都不是同樣的面貌,它不是一座呈現(xiàn)永恒思想的紀念碑,這就決定了閱讀期待視野的不固定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立足于這一特點,竭力培養(yǎng)學生更高的期待視野,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教師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首次,在閱讀文本中補充一些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能快速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其次,語文閱讀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教育家認為:”情感是人類發(fā)展和維持認知行為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是智力發(fā)展的源泉”。因此,要使學生在作品中學會情感賞析,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后,學會捕捉文本中的”空白”來開闊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作者在創(chuàng)造文本時,難免會出現(xiàn)思維的跳躍而導致情節(jié)的”缺失”,這就要教師學會捕捉這些”空白”,提醒學生認真尋找,仔細閱讀,發(fā)揮想象,來合理填補這些”空白”,教師應尊重不同學生的補充或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三、大力發(fā)展高中課堂個性化閱讀
所謂個性化閱讀是指通過高中語文閱讀學習,對學生個性的形成產(chǎn)生積極影響。由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所以實施個性化閱讀成為了閱讀課堂的教學趨勢,其流行開來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其一、新版教材為高中個性化閱讀的開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新版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相比,編排更加清晰、合理,重點、主旨提示被刪去,學生閱讀時自主思考的時間更加充裕,學生的閱讀權利得到了充分的重視。這讓學生的閱讀不再受到重點、主旨的干擾,個性化閱讀就更加方便了;其二、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個性化閱讀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個性傾向性、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深刻影響,這也為個性閱讀的開展提供了主觀條件。首先,個性化閱讀是有助于自我意識的增強。使得高中生能規(guī)劃出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后果,并及時反饋、調(diào)整信息;其次,使學生的個性傾向性明顯增強。學生會有明顯的需求與動機,會發(fā)生興趣的變化和習慣性思考,給關注規(guī)律性的事物,觀察角度更加深刻;最后,學生性格逐漸完善、成熟。主要表現(xiàn)在處事更加冷靜、情緒更加穩(wěn)定,意志力、毅力更加堅定。
四、發(fā)掘陌生化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動力作用
”陌生化”理論來源于俄國教育家什克洛夫斯基,該理論認為,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違反人們的常事、常理、常情,同時在藝術水平上超越常境,才能給讀者以精神世界的震撼或情感的震動。該理論運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要求教師們要對那些淺顯的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從新視角、新層面上去超越學生淺層的理解,使本來熟悉的文本內(nèi)容瞬間變得陌生化,從而吊起學生的胃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獵奇心理。那么,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來合理利用陌生化理論呢?首先,在熟悉中尋找陌生,發(fā)掘文本背后的精神世界。只有把握了隱藏在文本背后的內(nèi)涵與價值,學生才算真正讀懂文章,才能真正獲得文學精神的熏陶,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切實提高;其次,多元闡釋,在另一扇窗口看風景。此方法是暫時忽略已被打開的”窗口”,試圖從另一陌生的方面來審視文章,找到隱藏著的意想不到,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鑒賞興趣。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教師既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恰當?shù)慕虒W手法,學生還需要有一定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技巧。所以,我們教師的任務還是比較沉重的,如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師們不斷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于 潔. 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D]. 安徽師范大學. 2012.
[2] 趙樹森.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 青春歲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