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春
【摘要】 目的 探討成人重度燒傷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分析及心理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40例重度燒傷患者, 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干預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兩組重度燒傷患者護理后的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結果 干預組重度燒傷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值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成人重度燒傷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 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成人重度燒傷;焦慮;抑郁;心理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5
成人在經過重度燒傷后, 要承受心理及生理上的雙重痛苦, 在長時間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困難, 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 嚴重時可造成死亡等事件的發(fā)生[1]。為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文特探討成人重度燒傷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分析及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重度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各2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50歲, 平均年齡(41.35±3.12)歲, 男女比例16∶4。干預組患者年齡23~51歲, 平均年齡(41.46±3.18)歲, 男女比例為15∶5。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 迅速為患者進行創(chuàng)面護理, 去除皮膚表面的污物, 防止嚴重感染的發(fā)生,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干預組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
1. 2. 1 入院時心理干預 ①患者入院時, 多表現為抑郁及消沉狀態(tài), 病房作為一個新的環(huán)境使患者感到陌生, 護理人員應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了解, 通過熟練的護理技術, 贏得患者的信任。②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 向患者介紹醫(yī)護人員及周圍的環(huán)境, 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為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打下基礎。
1. 2. 2 入院后心理干預 ①患者在住院中期, 疼痛會稍有減輕, 但是患者的創(chuàng)面腫脹及軀體活動受限等癥狀依然存在, 個別患者易出現情緒失控、失眠等情況, 為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 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述, 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及良好的情緒對康復的影響。②對患者進行情緒干預, 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疾病所產生的影響, 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方法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③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及單位同事溝通, 創(chuàng)造條件對患者進行鼓勵;通過溝通方式鼓勵患者說出自身的顧慮, 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 進行有效疏導。鼓勵患者家屬經常來探視, 給予患者關懷, 增強患者的意志及信心。④給予患者認知干預, 根據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傷情的變化過程、緩解疼痛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⑤患者可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 必要時采用催眠術減輕疼痛、緩解焦慮情緒。
1. 2. 3 出院前護理 ①出院前, 患者的傷情逐漸恢復, 不良情緒也逐漸消失, 但是由于瘢痕的形成及器官功能受到影響, 患者會產生自卑感, 情緒低落, 此時護理人員應說服患者避免自卑心理, 告知患者現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情況, 瘢痕顯露可行植皮整容術, 愈合情況與傷前無明顯的區(qū)別;鼓勵患者加強營養(yǎng)及早期活動, 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防止出現肌肉萎縮, 告知患者創(chuàng)面修復良好及器官功能恢復的病例, 以此鼓勵患者。②自我心理鍛煉, 對心理沖突反復者, 應用Mechenbaum的自我訓練理論, 讓患者提出積極的心理暗示語, 警告自己冷靜, 相信還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2]。
1. 2. 4 出院后跟蹤隨訪 出院進入家庭康復, 功能恢復的程度與患者的意志力、家庭的支持系統(tǒng)、經濟能力以及鍛煉方法是否到位均有很大的關系。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隨訪計劃。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值評分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值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干預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值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燒傷是指火焰、蒸汽、熾熱金屬等引起皮膚、黏膜等組織的傷害。呼吸道燒傷、有較為嚴重的復合傷及發(fā)生休克癥狀為重度燒傷。重度燒傷患者要承受軀體及心理上的痛苦, 在長時間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 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 不利于患者的康復[2]。
護理干預是指按提前設計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 主要以臨床判斷能力及豐富的醫(yī)學知識為基礎, 是醫(yī)院服務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是當前醫(yī)療體系中深入開展的主要任務, 在臨床護理中被廣泛的運用。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控制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 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 導致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認知干預是指通過改變或影響患者個體已有的認知思維模式來影響個體的行為水平的主動措施[3]。燒傷屬于突發(fā)的災難性疾病, 燒傷過程中的經歷、長期的治療、住院、昂貴的費用, 患者即將面臨的容貌受損、肢體功能的障礙, 都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緒[4]。在本次研究中,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 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家庭的因素等方面, 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 使患者盡快擺脫焦慮、無望、失望等不良情緒,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促進患者的康復[5]。
通過本次研究, 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干預組患者焦慮及抑郁值評分明顯低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P<0.05)。
總之, 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成人重度燒傷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伍玉玲, 何桃芳.重度燒傷患者不同營養(yǎng)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1, 8(15):116-117.
[2] 金曉明, 張?zhí)旖埽?路芳.重度燒傷病人心理活動對臨床治療的影響.實用醫(yī)藥雜志, 2002, 10(4):268.
[3] 冉麗, 侯巖峰, 禚瑩瑩, 等.早期腸內營養(yǎng)在重度燒傷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4):1-3.
[4] 何冰, 盧國華, 楊增云, 等.認知干預訓練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和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影響.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3, 28(11):1006-1009.
[5] 周琪敏, 賀小華, 姜廣榮, 等.延續(xù)護理對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學雜志, 2014, 29(12):41-42, 50.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