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學習模式探析

      2016-05-20 02:36:13亓雪冬葛元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山東青島66580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山東青島66580
      計算機教育 2016年4期
      關鍵詞:微學習網絡學習元認知

      亓雪冬,李 霞,葛元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66580.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66580)

      ?

      微學習模式探析

      亓雪冬1,李 霞2,葛元康1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66580
      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66580)

      摘 要:介紹微學習概念及其特點,闡述微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以及微學習在個性化學習和在構建虛擬學習社區(qū)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意義,討論微學習模式中的宏觀設計策略,提出通過思維導圖避免信息迷航。

      關鍵詞:微學習;網絡學習;信息迷航;元認知

      1 微學習概念及特點

      2004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Innsbruck University)學習研究專家林德納(Lindner)首先提出了“微學習”的概念,并將其表述為一種存在于新媒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方式[1-3]。微學習有兩個必要的要素: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微型內容是指學習內容的規(guī)模較小,且知識相對獨立;微型媒體是指手機、平板、電子書等移動電子信息終端[4]。

      隨著近年來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平板等移動電子信息終端日新月異,新型媒體設備一方面帶給人們豐富的信息表現(xiàn)形式,另一方面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便捷高效的信息體驗,改變了人們生活的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的改變是巨大的、革命性的,滿足了微學習所需要的內在條件,為微學習模式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微學習已然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們獲取知識最重要的途徑和手段之一,這使得中外教育學者有必要以更高的高度、更深刻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探析微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微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數(shù)字化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模式有很大不同,其外在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①學習時間短,學習頻次增加;②學習地點隨意靈活;③學習內容規(guī)模相對短?。虎軐W習工具便捷高效,智能媒體設備、高速互聯(lián)網、語音、圖像識別等技術增強了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互動體驗。

      2 微學習的意義

      1) 微學習擴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在微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將對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擴展內容的講解過程制作成微知識單元,將課后練習、章節(jié)測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制作成微練習、微測試等微資源,學生在課后借助手機等微型媒體設備即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此外微型媒體設備的網絡特性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即使在課堂之外,教師和學生也能夠方便地對課程和知識進行討論。

      2) 微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微”是微學習的特點,微小的內容可以使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碎片時間,增加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微小的知識單元更容易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調配和組合,具有傳統(tǒng)學習方式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和選擇性,符合個人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3) 微學習有利于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形成活躍積極的學習群體。

      在微學習模式中,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形成了一個虛擬學習社區(qū)(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也稱為網絡學習社區(qū)(e-learning community)、網絡學習共同體(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等。虛擬學習社區(qū)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網絡空間中,由學習者和助學者共同組成的,相互間具有持續(xù)交互關系的學習共同體及其網絡空間,是一種“人造教育信息交互系統(tǒng)”[5]。虛擬學習社區(qū)使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信息處理更加實時、高效,為學生及時交流、相互幫助、共同提升提供支持。

      3 微學習模式宏觀設計策略

      微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模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更改變了知識的存在方式和知識的管理方式,因此不能機械地照搬課堂教學中的已有經驗。筆者結合近年來在微學習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中的經驗,對微學習模式宏觀設計策略中的幾個問題提出討論和分析。

      1) 通過思維導圖避免信息迷航。

      “迷航”原指飛機或輪船迷失航向。數(shù)字化閱讀語境中的“迷航”即“信息迷航”,是指讀者面對數(shù)字化閱讀材料中非線性信息組織時出現(xiàn)的閱讀目標偏離、失去方向感和位置感的現(xiàn)象[6]。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大量的網絡信息超過人的注意加工能力時,就會出現(xiàn)迷航現(xiàn)象[7]。信息迷航會導致學習者精神渙散,降低學習效率,對學習效果不能進行理性判斷,對學習缺乏信心和興趣。

      在微學習模式中,微單元規(guī)模小導致微單元的數(shù)量增加,微單元間的組織結構通常體現(xiàn)出復雜的網狀關系。在微媒體設備中兩段內容間的聯(lián)系主要通過跳轉鏈接來呈現(xiàn),這種方式適合表示樹形層次結構,如章、節(jié)這種目錄結構,但卻不適合表示復雜的網狀關系。學生進行微學習時通過鏈接多次跳轉之后,由于缺乏對知識內容整體結構的把握,往往會丟失部分跳轉路徑,產生信息迷航,形成負面的學習體驗。

      思維導圖是描述知識間關系和結構的有力工具,教育家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發(fā)明了“思維導圖”,它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體化的方法,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思維導圖將進入大腦的某個信息作為思考中心向外發(fā)散,與其他主題聯(lián)系起來,而其他主題又可以成為另一個思考中心;與更多的主題連結起來,從而形成符合人類思維習慣的思維圖式,體現(xiàn)了聯(lián)想、想象和聯(lián)系的思維形式,具有開闊思維、啟發(fā)創(chuàng)造、幫助記憶和清晰思路的功能[8]。在微學習中對所有微單元建立全局思維導圖,將思維導圖與跳轉鏈接相結合,有助于顯性表達微單元間的聯(lián)系,可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宏觀知識體系,有效地避免信息迷航的發(fā)生。

      思維導圖軟件工具目前主要分為PC平臺和Web平臺兩類,PC平臺下相關軟件包括XMind、FreeMind等;Web平臺下相關軟件包括MindMup、Coggle、百度腦圖等。如圖1所示,在百度腦圖不但可以方便建立節(jié)點間的聯(lián)系,還能方便呈現(xiàn)圖片和視頻等超媒體信息。

      圖1 百度腦圖應用實例

      2) 注重微學習中的引導化設計和程序化設計。

      微學習與課堂教學均能完成對知識的遷移,但微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明顯差異,課堂授課以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語言、手勢、精心設計的授課方式和思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導向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微學習更多是作為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方式存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教學主導,因此微單元在設計時應該表現(xiàn)為引導化設計,引導化設計要遵從注重手段、強化交互、積累認知的原則。引導化設計的手段包含以下5種類型:呈現(xiàn)引導設計、設問引導設計、判斷引導設計、鼓勵引導設計和任務引導設計[9]。

      此外借助微媒體智能終端,在微學習的設計中應充分體現(xiàn)程序化設計原則。程序化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習者的學習狀態(tài)分析,給出最佳的學習進度和方案。程序化教學設計是微學習的一大優(yōu)勢,是一種精細化的教學設計,能夠達到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目前在微學習教育領域專用的微學習平臺并不多見,而常用的網絡通信軟件如QQ、微信、微博、BBS網絡社區(qū)一般僅具備資源呈現(xiàn)和交互等功能,并不支持程序化教學設計,因此開發(fā)滿足實際需求的專用微學習平臺是微學習由理論研究向實證研究邁進的必經之路。

      3) 培養(yǎng)學習者微學習素養(yǎng)和元認知能力,推進深度學習。

      微學習模式具有時間碎片化、內容微型化、媒體智能化、交互網絡化等特征,其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必然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不同,瀏覽與搜索是微學習的基本方式,程序化監(jiān)控和分析是微學習的基本保障,反饋和交互是微學習深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習者不能深入理解微學習模式的內在特點,把握其內在規(guī)律,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必將大打折扣。比如在筆者所教授的程序設計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QQ、微信等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學習交流、查閱課件,使用課程組自主開發(fā)的“格林課堂”微學習系統(tǒng)答題、自動進行評分與反饋。然而在使用這些工具和系統(tǒ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欠缺相關的素養(yǎng)和能力,比如,有的學生不會使用屏幕截圖、轉發(fā)等基本操作;有的不理解超鏈接間的前后順序關系;有的過分依賴微學習程序化特征,自身缺乏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掌控;有的缺乏網絡環(huán)境中基本的道德禮儀觀念等。

      教育機構應認識微學習素養(yǎng)和元認知的重要性,主動培養(yǎng)學生在微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傳播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微學習模式的認知方式和本質內涵,加強學生對微學習認知過程的調節(jié)及監(jiān)控能力,促進微學習由淺層學習模式向深層學習模式轉化。

      4 結 語

      近年來,微學習的研究和實踐蓬勃發(fā)展,微學習正逐漸成為學習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微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微學習將學習過程拓展到人們的互聯(lián)網生活空間,使得學習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極大滿足了人們對學習的內在需求,體現(xiàn)了碎片化、自主化、個性化、泛在化等特征,是教育理念與科技發(fā)展相融合的必然結果。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32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6.9%,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5.27億,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為83.4%,首次超越80.9%的傳統(tǒng)PC上網比例,移動互聯(lián)網帶動了整體互聯(lián)網各類應用發(fā)展,發(fā)展重心從“廣泛”向“深入”轉換,推動網民生活邁向全面“網絡化”。由此可見,微學習的外在條件已經滿足,人們正在快速進入全面的微學習時代,隨著微學習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進一步展開,微學習模式必定成為主流的學習形態(tài),對全民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以及個人的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media and cooperate learning [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Conference. 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Hug T, 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learning: Emerging concepts,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C]//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2005, 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5: 15.

      [3] 張振虹, 楊慶英, 韓智. 微學習研究: 現(xiàn)狀與未來[J].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1): 12-20.

      [4] 吳軍其, 彭玉秋, 胡文鵬, 等. 手持終端環(huán)境下微學習資源的情境化設計方法探索[J]. 電化教育研究, 2012(8): 90-93.

      [5] 劉韻華. 基于碎片時間的第二語言微學習特征分析[J]. 現(xiàn)代語文: 語言研究版, 2013(10): 81-83.

      [6] 王雨, 李子運. 大學生數(shù)字化閱讀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 圖書館建設, 2013(5): 55-59, 64.

      [7] 王煥景, 張海燕. 網絡閱讀中迷航現(xiàn)象的認知解析[J]. 圖書館學研究, 2008(10):98-101.

      [8] 楊麗娜, 鄒霞, 周浩. 思維導圖對個性化教學的啟示及其應用價值[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09(3): 119-121, 69.

      [9] 高榮國. 網絡教育的形態(tài)真諦:解析網絡的學習、知識和教學形態(tài)[J]. 中國遠程教育, 2012(8): 25-29.

      (編輯:郭田珍)

      第一作者簡介:亓雪冬,男,講師,研究方向為文管類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qixd@upc.edu.cn。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項目“基于計算思維的文管類程序設計課程改革”(2014-A12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學改革項目“文管類程序設計課程自主學習平臺建設”(JYB20125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編號:1672-5913(2016)04-0160-03

      猜你喜歡
      微學習網絡學習元認知
      基于元認知的數(shù)學焦慮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4:02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讓學生邁入“微學習”時代
      江西教育B(2016年11期)2017-01-09 11:10:50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微學習課程平臺設計
      亞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1:09
      “微學習”時代我們怎么做
      MOOC時代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41期)2016-11-28 06:12:28
      網絡學習行為背景下的慕課教學策略研究
      高職院校開展基于云平臺網絡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43:09
      培養(yǎng)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1:51
      微學習研究綜述
      科教導刊(2016年9期)2016-04-21 01:57:39
      信丰县| 磐安县| 达州市| 博湖县| 祁门县| 汤阴县| 西安市| 南靖县| 哈密市| 涞源县| 教育| 玛曲县| 铜山县| 阜宁县| 濉溪县| 赤壁市| 凤冈县| 桑日县| 临潭县| 民勤县| 大丰市| 股票| 仁布县| 衡东县| 广宁县| 修水县| 松溪县| 达孜县| 开远市| 株洲市| 青州市| 长阳| 天柱县| 依兰县| 富蕴县| 望城县| 萨迦县| 伊金霍洛旗| 安西县| 蚌埠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