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軍
【摘 要】進入高三了,不少學生一方面急切地想把成績提高,但另一方面卻存在著對政治這門課不知道怎么學習,更有甚者還產生了畏懼情緒,心理壓力很大。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焦慮,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效益?
【關鍵詞】有效復習;科學備考;命題特點;復習策略
高三教學是整個高中教學的關鍵,若在教學中處理草率,或者偏離高考,都將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進入高三后,不少學生一方面急切地想把成績提高,但另一方面卻存在著對政治這門課不知道怎么學習,更有甚者還產生了畏懼情緒,心理壓力很大。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焦慮,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效益?在高三的教學實踐中,結合全國卷命題的特點,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立足“雙基”、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全國卷高考政治命題具有明顯的“試題既關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又突出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的特點。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個很嚴峻的問題。我在復習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以2015年考綱中第四部分《生活與哲學》(三)“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聯系觀考點知識的教學復習為例,我是用如下方式給學生歸納和展示的,教學中特別強調原理有哪些?觀點是什么?對應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課堂板書設計以原理名稱、原理內容、方法論三部分逐一展現,給學生以清晰完整的認知。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原理名稱】聯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從宏觀天體到微觀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
【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原理名稱】聯系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1)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3)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
【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具體地分析事物間的聯系。
【原理名稱】聯系的多樣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等。
【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原理名稱】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tǒng)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2)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3)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方法論】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yōu)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
【原理名稱】系統(tǒng)優(yōu)化方法的原理。
【原理內容】(1)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2)要注意遵循系統(tǒng)內部結構的有序性。(3)注重系統(tǒng)內部結構的優(yōu)化趨向。
【方法論】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fā),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tǒng)籌考慮,優(yōu)化組合,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構建知識網絡圖,便于揭示單元內各考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分課時系統(tǒng)講解相關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整合高頻考點。
二、貼近生活、關注熱點、培養(yǎng)人文精神
“身在校園,心系天下”是青年學生的高尚情懷?!凹沂?、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一名即將成年的高中生,他們有著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熱情。如何引導學生理性地認識分析問題又能保護他們的熱情。為此在教學中我結合“全國卷高考政治試題命制以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立意,強調了基礎性和應用性相結合、學科性和綜合性相滲透,寓能力考查于知識考查之中”這一命題特點,在班級布置一項作業(yè),【即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本記錄本,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新聞30分”或上政府網站,留意國際、國內時事,邊看邊動手摘抄記錄重大事件,每節(jié)課安排一名學生用2-3分鐘作新聞播報及事件分析?!?/p>
布置前我還擔心學生會以時間緊為由拒絕,但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們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這項作業(yè)。近半年的教學實踐也有力的證明了,課前2分鐘左右的時事分析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既鍛煉了學生提取重要信息,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關注身邊生活實際,了解省情、國情的人文意識。
三、研究真題、精講精練、提升解題能力
高考真題卷由專家命題,科學性強,如客觀題:難度適中,規(guī)范性強,主觀題,設問角度巧妙、設問間聯系密切,答案緊扣題意,應用雙基分析問題既全面又突出重點、邏輯性強,特別是到了第三輪復習階段(高考前一個月左右),應告誡學生慎選或不再做新的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以便最后的復習鞏固。
高考是備受學生、家長、社會關注的焦點,提高高三復習課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三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一線教師,如何將教科研軟任務硬做?我始終認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勤于動腦動手,勇于樂于進行教學研究,“有效復習、科學備考”一文就是我教學實踐不成熟的心得體會,請大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2015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文科)》
[2]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政治(課標卷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