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
【內容摘要】細讀文本,能去粗取精,融入自己的思考,實現理性的認識。本文主要從挖掘題目、把握主旨,抓住語言、感受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 細讀 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真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蔽谋炯氉x,研究文本上下文及言外之意,品味、琢磨詞句,探尋詞句之間的精微,挖掘其藝術價值。通過細讀,融入自己理性的思維,對材料進行加工,從而能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能準確地把握文本內涵,從而能實現知識的建構,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挖掘題目,把握主旨
文題是文章的題眼,是全文的概括、凝煉,題目或揭示主旨,或概括內容,或設置懸念,或引發(fā)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研讀題目,了解背景、把握主旨。細讀文本題目的方法有:(1)設疑法。教師圍繞題目有意識地設計問題,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在《祝福》一文教學中,教者依題設計如下問題:“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祝福時她有怎樣的表現和精神狀況?第二次呢?捐門檻后呢?最后以什么樣的處境慘死于祝福聲中?”教者設計疑問,讓學生能從祥林嫂的心理變化中體會“祝福”的主題及內涵。(2)語言揣摩。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題目,在關鍵字處揣摩,理解作者的意圖,把握文本的主旨。特別是新聞報道,題目新、奇而獨特,能從標題中讀出地點,讀出有價值的信息。(3)語法分析。文題或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短語,通過分析文題的結構,了解題目的中心語,讓學生關注題目,獲得主要的信息。如初讀時《荷塘月色》,題目可以理解為“荷墉上的月色”,偏正結構,重點就是月色。而通過通讀全文,就發(fā)現文章的重點有“月下的荷塘”、“荷墉上的月色”,因而當屬于并列結構。(4)語意聯想。聯想是激活思維,喚醒記憶儲備,由此及彼,在加工改造的基礎上,構成新的意象。教師要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從題目中讀出深意,讀出內涵。
二、抓住語言,感受細節(jié)
1.抓住關鍵字詞,破解文意。(1)咬文嚼字。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咬文嚼字,認真揣摩、仔細品味,讀出文字背后的深意,打開思想的大門。如在《紀念劉和珍君》教學中,教者引導學生細讀,勾畫摘錄關鍵詞句,細細品味,理解句子的含義,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理清全文的思路。從“慘象”中感受反動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從“流言”中感受到走狗文人的無恥讕言,從“沉默啊”感受到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2)聯系語境?!霸~不離句,句不高篇”,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分析詞句的內在含義。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薄凹拍北臼切稳萑说男木?,路如何能“寂寞”,這是擬人化的寫法嗎?這樣的寫法看似矛盾,卻蘊含作者內心的情感。學生需從文章的具體語境中了解當時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的作者的心境:對現實不滿,內心彷徨,以走一條幽靜的小路去逃避,體驗寧靜孤獨之味,這不正是“寂寞”的心境嗎?
2.誦讀口味,讀出滋味。學生在視其言語、發(fā)其聲、聞其音、意其理、曉其情的誦讀活動中,感受文本之美,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如在《致橡樹》教學中,教者讓學生誦讀“我們分擔寒潮、風雨、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從“寒潮、風雨、霹靂”中感受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從“霧藹、流嵐、虹霓”中感受到生活快樂與成功。
3.比較替換,體會用意。重點詞語往往凝聚著燦爛的智慧、美好的情感,傳達著人類的理想。教師在教學中要去揣摩文本的關鍵字詞,理解語言背后的內涵。教師要將文本主題、景物、結構、寫法、句式等進行對比,了解異同,體會文本背后情感的細微變化,從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義。如在誦讀《雨霖鈴》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斟酌詞句,從“一切景語皆情語”中分析意象。比較岑參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崩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闭f說《雨霖鈴》有何不同之處?學生感受到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結構更緊湊、形象更鮮明。
4.依據體裁,揣摩語言。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體裁主要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詩歌語言簡潔凝煉,言簡義豐;散文語言優(yōu)美,生動傳神,富有韻味;小說語言平實,豐富精煉;戲劇語言富有個性化,以語言展現矛盾沖突,推動劇情發(fā)展。教師要根據不同體裁文本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細讀。如在《琵琶行》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出比喻句,感受音樂的特點,從“大弦嘈嘈如急雨”感受“粗重急促”,從“小弦切切如私語”感受“親切細柔”,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中感受“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理解文內的內容,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萬亞平、俞仁風、陶年生. 靈動之美——郭惠宇老師教學藝術初探[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2] 黃孟軻. 文本細讀:切入言語的心為世界[J]. 中學語文教學,2006.
(作者單位: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