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英
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品德學科教學側重于“知”與“情”,少先隊活動的魅力在于“動”,即體驗,如果嘗試把品德課與少先隊活動有機結合,用少先隊活動的形式增強品德課的趣味性,便能提高品德課的活動性,而用品德課科學合理的體系,拓展少先隊活動的知識性,又能提升少先隊活動的科學性。如此,品隊合一,優(yōu)勢互補,可以成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更有效的手段。
案例一:品德課《紅綠燈》和少先隊活動“大手牽小手 平安進校園”
品德課《紅綠燈》,其教學目的在于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本課的設計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在“紅綠燈”三個字上做足功夫。以低難度的猜謎語導入學習,貫穿“紅停綠行黃提醒”的規(guī)則,通過紅燈“設卡”——學認上學路上常見的標志,黃燈“提醒”——學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交規(guī),綠燈“放行”——學唱改編的《祝你平安》。
評析:這堂課選擇學生經常遇到的實用的交通安全知識,充分感受學習交規(guī)、遵守交規(guī)的趣味和必要,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交通行為習慣。三個板塊的設置,讓難懂的交通法規(guī)變得平易近人。整堂課知識性強,但學生無法將課堂知識在短時間消化。
學生通過品德課的學習,在認知層面有所獲得,認識了交通標志,了解了交通法規(guī),也形成了平安交通的意識。為了促進學生在行為層面有所提升,促進他們對知識的鞏固運用和積極實踐,輔導員隨即設計了主題為“平平安安上學放學”的少先隊活動課。學校大隊部通過與交通部門聯合,舉行主題為“大手牽小手 平安進校園”的少先隊觀摩活動,把這堂少先隊活動課作為一次全區(qū)性的交通法律法規(guī)宣傳教育活動,并邀請了區(qū)公安局、關工委、政法委、教體局、團區(qū)委等機關部門和家長代表共800余人現場觀摩。
在這堂課中,輔導員邀請校外志愿輔導員交警叔叔進課堂。第一板塊,通過交警叔叔講解,把交通標志按照顏色分成指示、警告、禁令三類,標志小隊用兒歌唱演的形式,對于上學和放學路上常用的交通標志,說名稱,講作用,巧分類;第二板塊中,隊員通過微型小品演繹“酒駕”“14周歲以下騎車”“翻越欄桿”三個小故事,通過模擬交警現場“執(zhí)法”、交規(guī)問答,呼吁大家養(yǎng)成交通文明好習慣;第三板塊,隊員和交警叔叔一起現場學習交通指揮手勢;第四板塊,隊員表演唱法制歌曲《遵紀守法的好少年》。最后在《祝你平安》的歌曲中,隊員們把文明平安交通的倡議書發(fā)放到現場家長、隊員手中,一起大手牽小手,在承諾標語上簽名。
評析:“大手牽小手 平安進校園”少先隊活動課承襲原《紅綠燈》品德課的教學思路,設計了認標志、知交規(guī)、學指揮、宣傳文明平安交通四個板塊,但是在形式上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操作,借用了社會力量把教育效果最大化,充分發(fā)揮少先隊員的主體性,活動形式更為活潑豐富,收到更廣泛、深入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品德課《誠信真可貴》和少先隊活動課“踐行價值觀 誠信在心中”
品德課《誠信真可貴》有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 “玩漢字”詮釋誠信的含義,看《曾子殺豬》故事感悟誠信的價值,誦讀核心價值觀的童謠牢記誠信的要求,收集誠信的金點子等,教育學生做到守信用,講誠信。
評析:品德課《誠信真可貴》的設計思路科學清晰,但是誠信的習慣養(yǎng)成非朝夕可成,更何況在課堂上時間短,學生學習交流容易流于形式,是否有真正的感悟有待進一步考證。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少先隊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圍繞“誠信”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輔導員設計主題為“踐行價值觀 誠信在心中” 的少先隊活動課。在活動課上,“名人故事說誠信”環(huán)節(jié),隊員們通過前期的資料搜集與整理,交流名人的誠信故事;“名人名言記誠信”環(huán)節(jié),隊員們現場交流古今中外的誠信名言并作為座右銘;第三環(huán)節(jié)中,隊員們表演小品《誠信擺渡人》,揭示誠信之重可及生命;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大家用喜聞樂見的拍手歌,再次唱響品德課中學習的核心價值觀童謠,呼吁大家“踐行價值觀,做個誠信的人”。
評析:“踐行價值觀 誠信在心中”少先隊活動課在相關主題品德課學習的基礎上開展了課后查資料、自主排節(jié)目,課上分享、互動、表演等多種形式,加強了活動性,既是品德課內容的延伸,也是隊員們實踐體驗學習的成果匯報。
教育反思: 嘗試“品隊合一”的教學模式,實現三個環(huán)節(jié)無縫對接
品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認識和行為實踐為基礎,并通過反復訓練、不斷強化逐漸發(fā)展形成的。因此,僅靠上好品德課就想達到教育目的是不可能的。但是,品德課通過有體系的課程編排,傳遞知識信息,指導行為表現,這和少先隊活動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根據品德課程的開放性特點,輔導者可以在課后開展少先隊主題系列活動。
“品隊合一”的教學模式,只是一種嘗試。要實現“合一”的最大效能,重要是實現課前的準備、課中學習、課后延伸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無縫對接。
一堂成功的品德課,課前大量的準備必不可少。圍繞課堂教學內容,課前可以開展相應的少先隊實踐活動,如調查訪問、資料收集等,這種形式在少先隊活動中經常使用,學生不會產生壓力,反而能體會到實踐的樂趣,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為課堂教學積累有關素材和感性體驗,以便學生在課堂上能迅速理解教學內容,激發(fā)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認識。
少先隊活動前,隊員走出教室進行參觀、訪問、觀察、調查,親自動手動腦,可以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活動中,隊員通過唱、演、討論、匯報等形式,以自我教育的形式,讓感悟更加生動和深刻;活動后,還可以通過延伸的實踐任務,到生活中去體驗,在體驗中運用知識,感受快樂。
總之,將品德課和少先隊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使少先隊的活動落到實處,又能使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更為凸顯。品德課系統(tǒng)的知識內容,循序漸進的思想道德體系有其充分的科學依據,少先隊活動的主題與時俱進,形式活潑,內容豐富有趣,深受少先隊員的喜愛。因此,把品德課與少先隊的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便能做到資源互通,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