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維禎
【摘要】影視翻譯在當今文化交流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影視作品中豐富且復雜的文化信息的翻譯給影視翻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的相關(guān)理論,為影視作品中文化信息的翻譯提供了策略指導。本文運用文化翻譯觀的相關(guān)理論,結(jié)合字幕翻譯自身的特點,對影視作品中豐富的文化信息的字幕翻譯策略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guān)鍵詞】字幕翻譯 文化翻譯觀 文化信息 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00-02
1.引言
隨著經(jīng)濟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而出現(xiàn)的最為突出的附帶效應(yīng)要屬各國間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而作為大眾青睞的影視作品悄然肩負起了文化傳播的重要責任,于是越來越多的外國影片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與此同時,大量優(yōu)秀的中國影片也紛紛走上了國際銀幕。優(yōu)秀的影視翻譯能夠幫助觀眾了解影片所要傳達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影片及其所蘊含的異域文化。但與我國日益繁榮的影視業(yè)發(fā)展不相協(xié)調(diào)的是我國的影視翻譯方面的研究卻有所欠缺,有待完善。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是文化信息的傳譯,影視翻譯也不例外。翻譯過程中的困難在于源語言與目的語之間產(chǎn)生的文化差異和沖突,于是文化信息的處理問題自然成了翻譯中的難點和重點。而影視字幕翻譯由于受其本身的特點和字幕處理的技術(shù)性制約,對文化信息的翻譯處理就更為棘手。
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在文化信息的翻譯問題上給予了很好的理論指導。本文擬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的相關(guān)理論,結(jié)合影視字幕翻譯自身的特點,對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文化信息的處理問題進行探討。
2.文化翻譯觀的主要觀點
英國翻譯理論家蘇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列弗維爾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翻譯研究“文化轉(zhuǎn)向”的發(fā)展方向。翻譯研究領(lǐng)域從此找到了一道新的突破口,并最終形成了西方翻譯理論研究領(lǐng)域的一個重要流派——文化翻譯學派,翻譯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文化翻譯觀階段。翻譯不再被看作是機械的、純語言的行為,而是被看作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活動。
巴斯奈特在《翻譯,歷史和文化》書中指出,文化翻譯觀的觀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yīng)該把文化作為翻譯的單位而不應(yīng)該是傳統(tǒng)的詞、句子、段落或是語篇。2)翻譯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而更是文化的交流。3)翻譯的等值并不能局限于語義之上,而要延伸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譯的目標不能停留于對源語文本的描述,而應(yīng)繼續(xù)考慮該文本在譯語文化中功能的盡可能等值。 翻譯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文化的轉(zhuǎn)換。
總之,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認為,文化交流才是翻譯的實質(zhì)所在,文化應(yīng)是先于信息而被考慮的。于過去語言學派一味從語言學、符號學角度看待翻譯不同的是, 巴斯奈特認為語言植根于文化語境中,文化猶如人的身體,語言是人的心臟, 任何把語言獨立開來看待的翻譯行為都將是危險的。由此可見,翻譯基本上是文化和社會的產(chǎn)物,因此它必須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和翻譯。文化翻譯觀避開了傳統(tǒng)翻譯中以語義為翻譯目標的套路,從理論和實際上推進整個文學翻譯,如詩歌、戲劇,尤其是影視翻譯的前進。
3.文化翻譯觀指導下的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信息的處理策略
文化信息是指蘊含文化因素的詞匯、短語、句子或意群。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抽象概念,但同時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地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奈達文化分類的觀點,文化信息包括生態(tài)文化信息、物質(zhì)文化信息、宗教文化信息、社會文化信息,以及語言文化信息。在翻譯過程中處理文化信息時,應(yīng)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合理的、恰到好處的翻譯策略和技巧。
根據(jù)文化翻譯觀的相關(guān)理論,要求在翻譯中盡量保留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前的差異,要求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移植并盡量保留蘊涵在文本語言結(jié)構(gòu)中的文化因素;但同時不能忽略對觀眾需求的關(guān)照。另外,與書面文學語言不同,影視語言具有口語性、即時性、簡潔性、大眾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對影視字幕中紛繁復雜的文化信息進行翻譯時,必須充分考慮字幕翻譯自身的特點和技術(shù)限制,采取合理的文化信息翻譯的處理策略。基于大量的文獻研究和影視翻譯實踐,筆者建議采用直譯式、代替式、縮減式、歸化式四種策略相互結(jié)合,互為補充,靈活處理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信息。
3.1 直譯式策略
所謂直譯式策略,即在處理影視字幕中的文化信息時采取直譯的方法。直譯是根據(jù)譯文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翻譯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保留原文的文體風格和文化特征。當然,“直譯不是死譯、硬譯、呆譯,而是在保證原文語意正確的情況下,盡量直譯”。筆者認為,直譯的方法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借助外來語來豐富本族語,增加本族語的包容和多樣性。除此之外,直譯也符合影視字幕自身的特點,體現(xiàn)簡潔性和綜合性,從而使字幕翻譯達到最佳效果。
比如說, “We have all become Hamlets in our own country…”(譯文:我們都成了我們自己國家的哈姆雷特……)這是選自美國電影《刺殺肯尼迪》中,檢查官JimGarriso在法庭上的一句臺詞,其中 “Hamlet”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中的經(jīng)典角色人物;而大多數(shù)中國觀眾對“哈姆雷特”耳詳能熟,并也了解其背后蘊涵的含義,翻譯時可以直譯。
再如“Oh, well, all right, lets all just sell our souls and work for Satan ‘cause its more convenient that way”(《美國麗人》)。(譯文:“噢,行,那我們何不出賣靈魂為撒旦賣命呢,因為那樣容易多了”。)這里 Satan 沒有必要被譯成“魔鬼”,因為根據(jù)上下文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觀眾完全可以接受并理解其含義。采用直譯既能讓觀眾感受關(guān)于西方《圣經(jīng)》的宗教文化,又進一步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交流。
3.2 替代式策略
由于文化差異,所以當劇本里出現(xiàn)蘊涵西方文化色彩的詞語,漢語里又沒有對應(yīng)且合適的表達時,譯者可以選擇使用功能意義相近的中文詞匯來代替,以達到在文化上的功能對等,使觀眾易于接受。
一起看看英文電影《阿凡達》中的幾句臺詞:
——Easy boy! 好小子
——You are lucky swine!你這幸運的東西
—— Blue monkey!調(diào)皮鬼
在電影里,“Easy boy,lucky swine,Blue monkey”這三個稱呼杰克的詞語非常鮮活而有趣,但是在漢語的表達里沒有這樣一一對應(yīng)翻譯的表達,所以就只能用其他表達來取而代之。字幕中分別用“好小子”,“你這幸運的東西”,“調(diào)皮鬼”來替代,這樣既能符合中國觀眾的口語表達習慣,同時在幽默效果上這三個詞組又和英文的那三個詞組有異曲同工之妙。
3.3 縮減式策略
英語中有不少文化信息詞在中文里找不到對應(yīng)的表達,便不能用以上替代的方法。但如果完全忽略這些信息詞的翻譯,又會給觀眾理解電影造成一定的障礙。此采用時縮減法可以簡潔扼要地譯出原文化詞的韻味。
例如:
——Forest Gump:Every day wed take a walk,and Id jabber on like a monkey in a tree.
——我們每天一起去散步,我一直在嘰里咕嚕地說個不停。(選自電影《阿甘正傳》)
其中,“jabber”原本是用來描述猴子吱吱唧唧叫,在這里形容人急促而含混不清地說話;如果翻譯成“像猴子一樣在樹上吱吱唧唧不停地叫”會讓中國觀眾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而事實上,使用這個詞是為了表現(xiàn)阿甘與珍妮在一起時內(nèi)心的快樂,興奮和激動,所以他說起話來就像樹上的猴子一樣不停地吱吱唧唧。為了讓中國的觀眾快速理解,譯者對譯文進行了選擇性的縮減,選用我們熟悉的表達“我一直在嘰里咕嚕地說個不停”,這樣譯文既通俗簡潔,又保留了原文的意境。
3.4 歸化式策略
歸化式,即用譯語文化中的表達來直接代替源語文化中的表達。由于中西方觀眾的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為了使觀眾獲得文化認同感,避免對異國電影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譯者必須對那些蘊涵特殊源語歷史文化特色或風土習俗的語言進行相應(yīng)的轉(zhuǎn)化,否則就會缺失掉文化意象,甚至造成文化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若仍一味追求異國情調(diào),就會破壞文化交流和文化欣賞的初衷。張春柏認為,在處理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譯時,通常采用歸化將那些直譯無法使觀眾立即聽懂的表達“化開”。
例如:
——How lovely, Harry. Your father would be so proud, rest his soul.
——干得好!哈里,你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以你為榮的。(選自電影《蜘蛛俠2》)
在譯文中, “rest his soul”這一帶有典型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信息詞,如果采取直譯的策略,譯成“安息他的靈魂”,則會令中國觀眾一臉茫然,而轉(zhuǎn)譯成“在天之靈”這一耳熟能詳?shù)姆鸾逃谜Z就讓觀眾有了很大的認同感,很好地彌補了宗教文化上的差異。
4. 結(jié)束語
巴斯奈特用心臟和身體的關(guān)系來比喻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之密切。王佐良也曾說過,“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也指出,“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 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這再次充分說明了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媒介之一的影視作品的翻譯更加要著重從文化的角度去研究這一項復雜的翻譯工作。對電影字幕翻譯中文化信息的處理要求譯者在盡量尊重影片原有藝術(shù)風格和劇中人物形象的基礎(chǔ)上,考慮觀眾的認知能力和欣賞習慣,正確把握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仔細斟酌哪類情況下選用哪種具體的翻譯策略,以做到字幕翻譯的合理優(yōu)化,為觀眾提供效果最佳的字幕翻譯。高職英語語法的教學一直是老師們的難題,同時學生們也一提到語法課就覺得枯燥無聊,更不用說掌握了。
參考文獻:
[1]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lǐng)域[J].中國翻譯,2000,(1):61—65.
[2]廖七一.當代英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344.
[3]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0: 7-10.
[4]Susan.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2.
[5]李文革.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254.
[6]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eiden:E.J.Brill.1964:130.
[7]麻爭旗.論影視翻譯的基本原則[J].北京: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7(5):81-84.
[8]王東風. 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 (5):24-26.
[9]張春柏.影視翻譯初探[J].中國翻譯,1998(2):51—53.
[10]www.shooter.com.c.
[11]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C]//嚴辰松.中國翻譯論文精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265—268.
[12]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