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琢
新課程改革實施這些年來,有很多值得推崇的新穎政策和措施讓學生和教師受益匪淺。下面根據(jù)本人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淺談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反思,與大家共勉。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凡事都有個立根之本,對于學校教學來講,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那么如何合理的運用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只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的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了解學生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身特點,選擇性的理解教材,不至于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失去對教材的興趣。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材實際出發(fā),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掘出教材的立意,充分讓孩子們學習到屬于自己的教,而不是“被學習”。
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
除了研究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語文教學中更為重要的閱讀教學也是語文課程的重頭戲之一。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發(fā)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在閱讀教學中,還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chuàng)新”式學習:學習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這也的語文閱讀教學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顯示出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尊重學生,尊重個性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
三、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比如,以學生情感為作文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不再是作文教學的主宰者,而應該是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者,這就要求教師,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力。還要允許學生在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自定”所要達到的寫作目標,諸如文體、材料選擇、表達手法運用、表達技巧的借鑒等方面,不搞統(tǒng)一要求,也不提統(tǒng)一標準。一般地說學生“自定”的目標總是較切合他們的實際水平,而且正因為是“自定”的若目標含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會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自覺性、征服心和自信心。
四、語文課堂之上,教師要適量、適度、適時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某個部分的作用?!睂W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來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lián)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課堂點撥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事,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初中語文教學應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己;再加上語文課堂之上,教師的適量、適度、適時點撥,我相信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肯定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做的更加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更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