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
【課標依據(jù)】
2012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對詩歌的興趣培養(yǎng),在審美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細膩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好的篇章,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對詩歌的不同藝術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出比較,掌握作品其中的意蘊,在作品的欣賞中發(fā)現(xiàn)美,在詩歌的欣賞過程中,獲得不同角度的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能力。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特征。詩人情動于衷,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訴諸筆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就有了詩??梢姟扒椤笔锹?lián)系作者和讀者的重要紐帶。因此,把握詩歌的抒情的方式是欣賞詩歌的重要途徑。
【學情分析】
新課改后的普通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共收錄了53篇古代詩歌。由于時代距離,欣賞者的文學素養(yǎng)不一,學生對詩歌鑒賞題出現(xiàn)畏難情緒,在歷屆的高考中也是失分重災區(qū)。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建立在對語言理解的基礎上的。高中學生處于基礎教育的最高層次,已經(jīng)儲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言知識和人生閱歷,這些是欣賞詩歌的前提和條件。詩歌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敘事簡練,情感內(nèi)斂。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詩歌的學習和考查,無論是著眼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增強其知識的邏輯性,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品質(zhì),塑造完美人格,都顯得尤為重要。
【設計思路】
本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典型詩句入手,帶領學生學習幾種典型的抒情方式,然后從高考真題中體會這幾種抒情方式的特點。
【教學目標】
1.了解古典詩歌常見的抒情方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步掌握鑒賞詩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3.培養(yǎng)涵詠詩歌的性情,欣賞抒情詩歌的藝術美。
1、2項可以合并為: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能說出古典詩歌常見的抒情方式,并能正確解答相關問題。
第3項可考慮改為:學生能主動運用所學方法,涵詠詩歌,欣賞抒情詩歌的藝術美。
【教學重難點】
掌握古典詩歌的幾種主要抒情方式,能說出其作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復習課(雙主)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是否發(fā)現(xiàn):課前布置的三道詩歌鑒賞題考查的內(nèi)容有什么共同點?——考察了詩歌的表達技巧,具體來說是考查詩歌如何抒發(fā)情感的,也就是詩歌的抒情方式。)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霸娧灾尽奔础霸娛鞘惆l(fā)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xiàn)”。正如《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p>
千百年來,那些感人肺腑而流傳不衰的詩篇,無一不是詩人的情懷和心志的形象顯現(xiàn)。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聯(lián)系作者和讀者的重要紐帶。因此,把握詩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賞詩歌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
二、預習反饋
小組討論:對小組展板答案進行糾錯,思考三首詩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可能存在的錯誤答案:
1.缺少文化積淀,沒有一定的詩歌鑒賞術語儲備,答題“踩”不到點上。
2.腦中有一定詩歌鑒賞術語,但不能準確、規(guī)范的運用詩歌鑒賞術語,答題思路很混亂,不易得分。如:借物言志)
三、考點闡釋
(一)古典詩歌常見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詠物抒懷,托物起興)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諷今,詠史抒懷;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緣情)
(二)結(jié)合詩歌具體講析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樂府詩集·鼓吹曲辭》)——直接抒情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樂景抒哀情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v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王安石《北陂杏花》)——托物言志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中呂·賣花聲·懷古》)——詠史抒懷
四、賞析方法及步驟
1.答題基本步驟
①明確手法——分析所運用的手法
②展現(xiàn)景象——分析所描繪的景象(或所刻畫的形象,或所描述的事情)
③分析情感——分析所表達的情感(或所表現(xiàn)的心境,或所體現(xiàn)的追求)
④說明效果——分析所產(chǎn)生的效果
2.答題語言樣式:
某詩(或某句)運用了×××手法,描繪了×××景象(刻畫了×××形象或描述了×××事情),表達了×××情感(表現(xiàn)了×××心境或體現(xiàn)了×××追求),達到了×××表達效果。
五、實戰(zhàn)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和晉陵 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 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襟。
【注】①〔晉陵〕即今江蘇常州。?搖②〔杜審言〕初唐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先代已遷居洛陽鞏縣。作此詩時,作者在江陰縣任職。?搖③〔淑氣〕春天溫暖氣候。?搖④〔古調(diào)〕這里指陸丞作的《早春游望》。
問:詩的首聯(lián)為抒情埋下了伏筆,頷頸、頸聯(lián)兩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頷聯(lián)、頸聯(lián)承“物候新”展開描寫,借寫他鄉(xiāng)春色,暗點懷鄉(xiāng)之思,這是借景抒情;尾聯(lián)則直抒胸臆,點明“歸思”的主旨。
六、教師小結(jié)
詩歌鑒賞是考試重點,也是難點,但是大家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留心多歸納每一類詩歌的鑒賞方法,你們一定會有所突破。最后祝同學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掛起理想的航燈,駛向勝利的彼岸。
【教學反思】
今天這堂課重在讓學生學會對詩歌抒情方式進行分析,鑒賞。我用了先介紹方法,再進行實踐分析,最后再回顧應用的步驟來構(gòu)建整個課堂。整體來說,課堂設計比較合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最后也能做到初步會讀、讀懂、鑒賞詩歌的程度。
既然是高三復習課,就可以在教學導入中加入《考試大綱》中對于詩歌鑒賞方面的要求,讓學生更清楚這堂課的目的,也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其次,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可以加入一定的其他元素,使課件呈現(xiàn)多元化,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再次,在對學生應用詩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少講一些,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所長。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