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當前,市場經濟發(fā)展迅速,經濟變革過快必然引起強烈的社會轉型,社會的轉型又會引起價值觀念發(fā)生變化與沖突。尤其是處于價值觀形成與定型的青年,在這場市場經濟的洪流沖刷之下,價值觀經歷著明顯的演變和分化并出現新的特點。人與人之間出現冷漠怠責、信任危機,青年人仇富心理,拜金主義等人際異化現象層出不窮。如何正確引導青年價值觀已成為當代社會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這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市場經濟;青年;價值觀;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3-0255-02
青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資源,也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青年人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進步的方向。自20紀世70年代末以來,當代青年的成長與市場經濟息息相關,便利快捷的資訊,高度膨脹的信息,深刻調整的社會結構這些因素都使青年人在對待國家、社會、個人和自我的視角和觀點早已與前幾輩人大相徑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必然決定著青年價值觀的變化。青年價值觀是對當前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反映。不管青年人有什么樣的價值觀,都受當前社會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現象的制約及影響。所以,青年人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是在他們所處的社會關系中形成的。青年人在社會所處的地位、與人交往的方式、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以及青年人的教育背景,都影響著他們的社會關系。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基礎的改變,青年人的價值觀也會相應地變化。新的價值觀并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它是在舊的價值觀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是取舊價值觀之精華,去舊價值觀之糟粕的結果。繼而這些新的價值觀又引導著青年人的行為,促進社會的進步。綜上所述,青年價值觀必然是被社會上大多數青年人所認可的,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一、市場經濟背景下的青年價值觀現狀
1.強調個人主義,漠視集體主義
改革開放之前,由于中國特有的歷史背景,中國人把集體主義價值觀視為為人做事的首要原則。集體主義也成了當時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系的主要內容。工作生活中是否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成了衡量當時青年人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同時淡化個人利益,甚至抹殺所有個人利益也被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認可接受并倡導。青年從個人愛好到職業(yè)理想,從戀愛婚姻到人生規(guī)劃,無不服從著國家命運與集體利益的方向要求。而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青年人開始關注個人發(fā)展。他們追求個人利益的獲取,要求被尊重,獨立意識普遍增強。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他們越來越希望國家和社會多關注青年人的自我價值和個性發(fā)展。自由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也使青年群體淡化了集體主義思潮,這種新的變化體現在了青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消費、就業(yè)、交友、擇偶、生育以及下一代教育等方面都傾向個人意識的實現。但是,青年人由于社會經驗不足以及對自我認識得不全面、不徹底,往往會出現一些盲目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的行為,最終出現極端行為,甚至自我墮落。
2.青年信仰價值的徘徊與困惑
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這一階段,中國缺乏經驗照搬蘇聯模式,走計劃經濟道路,政府分配資源,支配市場。相應地在價值觀上,就是青年價值觀也高度統(tǒng)一,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被完全政治化,道德觀也被政治同一化。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與國際逐漸接軌,西方文化思想不斷融入國內易于接收新鮮事物的青年人生活中。部分青年價值觀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國家集體利益上,開始出現多個價值主體的并存。他們不僅關注社會經濟政治,也在個人發(fā)展方面尋求更多的途徑。追求個人發(fā)展雖然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更進一步發(fā)展,但同時出現了很多的道德滑坡現象,青年的責任擔當意識下降,自私自利心理普遍蔓延,對傳統(tǒng)文化的漠然無視,很多青年由此出現了迷茫浮躁的狀態(tài)。
3.注重物質享受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剛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政治百廢待興。當時的中國青年人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團結勤奮,朝著共同的人生價值目標——實現共產主義而共同努力。他們是將個人的前途命運都建立在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公正的基礎上,并以奉獻社會,貢獻青春作為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當時的青年人精神世界是充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確立以后,青年人追求的更多的是自我利益的實現,物質生活的豐富。一部分青年人在生活追求物質享受,大眾娛樂消費支出比重大于讀書學習;擇業(yè)更加務實自主,對工作薪酬要求大過于個人興趣愛好。青年人選擇工作不只限于國企、事業(yè)單位、考公務員層面,更多的年輕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經濟觀念不斷強化。
二、市場經濟背景下青年價值觀現狀的原因分析
1.國內市場經濟持續(xù)深入發(fā)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實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變了我國的經濟面貌,也極大地影響了青年一代人對人生的思想認識。改革開放前,青年人是政府計劃經濟下的被實施者,各階層的生活基本整齊劃一,吃大鍋飯,有集體公社,互幫互助搞生產實現共同富裕。思想認識也相對單一穩(wěn)定。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猶如一把雙刃劍,它的作用逐漸在青年價值觀中明顯地顯現出來。一方面,改革開放有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關注個人的發(fā)展,鄧小平曾經指出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這極大地調動了青年人的積極性、主動性。青年人開始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及個人價值的實現。同時市場經濟提高了生產效率,市場出現了優(yōu)勝劣汰、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現象,這對培養(yǎng)新一代青年人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值得肯定。但是,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有它的弊端:自由的市場會造成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無法兼顧效率和公平達到雙贏,在市場經濟中獲利的人們會出現享樂主義的現象,而社會年輕大眾的拜金主義之風也被吹起。財富分配不均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一些青年的價值觀也出現偏差,錯誤地把追求金錢與奢靡的物質生活看作是人生目標。所以,必然會造成青年人的信仰迷失、道德失范。
2.西方文化對青年人的無形滲透
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加強了世界各國的聯系,使得中國融入了世界,也讓世界文化走進了中國。西方國家借此機會用無形滲透的方式對剛剛走出封閉無知的國人發(fā)動了意識形態(tài)上的侵略,或者說是文化侵略。它不同于文化融合,是兩種或以上的文化相互融合的交流方式。文化侵略不會對我國文化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它是一種大國強權政策在文化上的體現?,F在國內的青年一代對時下洋節(jié)比較感興趣,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而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卻鮮有問津。還有貫穿于中國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英語學習,從小學一年級學到大學四、六級,同時大學卻不再注重大學生的漢語教育。這些現象都是西方國家試圖粉碎國人原有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一種途徑,尤其是對青年一代,好奇心旺盛但生活經驗不足,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和平演變。弱化青年人對民族的認同感和國家責任感,導致他們盲目崇洋媚外,在價值觀和思想認識上產生混亂。
三、市場經濟背景下正確引導青年價值觀的途徑
1.社會應多關注青年價值觀教育
在青年群體中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與宣傳,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環(huán)境。使其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政府要從嚴治黨,緊緊圍繞黨的優(yōu)良作風,領導干部帶頭做到廉潔自律,為青年人形成積極良好的榜樣作用,推動青年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學校要將青年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大學生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知行合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處處強化價值觀教育。對于社會各文化單位以及文化工作者,要在電影、書刊等方面積極加大于健康向上的文化創(chuàng)作。加強文化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對中國青年群體的腐蝕與西化,推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的傳播。
2.大眾傳媒以及網絡要正確引導青年價值觀的塑造
科技進步對于當代青年價值觀的塑造也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大眾傳媒介質現在已經是人人觸手可及的平臺,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全世界即刻發(fā)生的新聞資訊并隨時發(fā)布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所以,凈化大眾傳媒以及網絡市場,避免低俗的,過分娛樂的,快餐化式的傳媒文化對青年人的侵蝕尤其顯得重要。大眾媒體應自覺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優(yōu)秀的電影,歌曲以及書籍,塑造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使青年一代能在娛樂生活中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同時,要加大對網絡世界良莠不齊的文化信息的監(jiān)管,完善與網絡相關的法律。防止網絡色情、暴力等風氣對青年群體的毒害。
3.青年應多進行社會實踐,提高自身修養(yǎng)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青年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會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實現書本理論和社會實踐的更好結合,讓青年人深入基層,了解國情,體驗民情,理解分析社會的現實需要;青年要在社會實踐中經受鍛煉、提高能力、體現價值,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和國家責任感;不僅會在實踐中獲得思考、啟發(fā),還能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與技術,更重要的是中國青年一代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結論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青年價值觀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反映在青年思想中的公平競爭、創(chuàng)新效率的意識都有助于青年能站在正確的價值觀起點上積極進取尋求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的協調統(tǒng)一。當然,我們也應及時采取措施來避免市場經濟帶來的急功近利、一切向錢看等錯誤思想對青年價值觀的侵蝕。
參考文獻:
[1]賀璐.社會轉型期青年價值觀的整合——以主導價值觀為依托的審思[D].重慶:西南大學,2010.
[2]陳玉君.我國青年價值觀研究若干問題評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9).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