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宇 鄒昆霖 坎雜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53
摘 要:傳統(tǒng)實踐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條件滯后、科技知識無法高效傳承、師傳生受式的被動實踐教學模式無法更好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在實踐教學中,探索了一種“科技活動+科研項目”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構造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科技活動+科研項目”實踐模塊,不斷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完成模塊化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實現(xiàn)學生專業(yè)知識的交叉融合,促進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吸納、新鮮血液的注入,實現(xiàn)梯隊的動態(tài)平衡。
關鍵詞:實踐能力 科技活動 科研項目 動態(tài)梯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a)-0153-03
Explore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omotion Based on Research Projects and Lea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Zhang Ruoyu1,2 Zou Kunlin1,2 Kan Za1,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2.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Contents and conditions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re obsolete.And what‘s more,knowledge of science cannot be efficiently inherited,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an not be improved by the passive teaching model.During practice teaching,the authors have been explored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l,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ity and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series of viable modul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is model.Under this model,students could be continually attracted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activities.In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s tasks,students can acquire knowledge,technology,and abilit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and mak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use,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Research group can be keeping dynamic balance after join of new good students.
Key Words:Practical abilit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Dynamic balance
“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大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也要具有良好的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1]。實踐能力是一個人在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xiàn)實世界時所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2]。當前大學生的實踐教學工作中還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后,實踐教學的內容及形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經(jīng)費不足與實驗室設備閑置相矛盾;實踐教學指導師資力量不足,隊伍不穩(wěn)定等諸多問題[3],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進程。
因此,探索一種以生為本,多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大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模式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求
現(xiàn)有填鴨式、書本式教育模式下大學生的實踐教學,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長期服從學校、老師的安排[4]。學生缺乏主動性,而且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不僅抹殺了學生實踐鍛煉的興趣,而且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金屬加工工藝實習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實踐任務和實踐過程均是學校統(tǒng)一安排,學生在此過程中完全按照教學程序按部就班的進行,缺少了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訓練的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興趣也遭到極大挫傷,甚至有同學簡單認為,金工實習就是做榔頭。
學生需要一種開放自主的環(huán)境,鍛煉更加廣泛的能力[5]。當代大學生在投身社會之后,在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是錯綜復雜,沒有現(xiàn)成的解決方案,工作中需要自主探索解決方法。長期被動學習,使得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很弱。學生需要一個完整的實踐訓練方法,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到解決問題,到完善優(yōu)化,直至做出完整的方案。顯然,現(xiàn)有的實踐教學并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科技活動+科研項目為主線,多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這樣的訓練模式中,學生具有主動性,可以完整的訓練學生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主動實踐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科技活動+科研項目”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依托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借助大學生各類科技競賽及課外科技活動,激發(fā)學生實踐鍛煉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萍蓟顒幼灾餍员容^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7]??萍蓟顒右詫W生為主體,避免了被動學習。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可以自主學習相應的知識[8]。學生可以多去參加科技活動,包括科技競賽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研技能,鍛煉科研思維[9]。為參與科研項目做準備。而科研項目尤其是一些創(chuàng)新性很強的項目,與一般的課程鍛煉不同,不是程序化的教學[10]。其過程和結果具有一定多樣性。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和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蒲许椖恳膊煌诳萍蓟顒樱锌茖W性、系統(tǒng)性,并且需要按時完成。不能和科技活動一樣,學生可以隨意而為。大學生知識體系尚未構建完成,實驗能力并不健全[11]。他們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僅僅是一個參與者,而尚不足成為主力軍。他們參與進來,目的是讓他們感受了解課題實施的過程步驟以及需要儲備的知識和技能,然后借助參加課外科技競爭的時機將一個簡單而完整的課題任務完成。實現(xiàn)對本科生對相關知識技能系統(tǒng)的掌握。本科生在參與科研項目時需要以研究生和老師為主導,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單個模塊的科研任務。
在科研實踐鍛煉中需要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在老師和研究生的指導下,獨立自主的學習專業(yè)知識,設計實驗過程,完成實驗任務[6]。該過程能夠給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上述訓練計劃能夠構造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活動+科研項目”模塊化的鍛煉項目,不斷吸引學校農(nóng)業(yè)機械、電氣自動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yè)工程、經(jīng)濟貿(mào)易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專業(yè)的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學生在完成模塊化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的交叉融合,促進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3 實踐教學的梯隊建設和制度保障
“科技活動+科研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順利開展需要有力的平臺支撐和制度保障。為了保證科研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延續(xù)性、高效性,筆者和團隊教師逐漸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動態(tài)梯隊建設和運行模式。學生按照知識水平和經(jīng)驗逐層升級,高層指導指導低層。指導教師著重負責指導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以及協(xié)調保障工作。研究生在科研項目開展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yè)基礎,接受過系統(tǒng)完整的科研項目訓練,他們具備指導本科生的能力。他們可以將自己在科研項目中提煉的輔助性子課題模塊,交給本科生鍛煉,這樣不僅本科生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研究生也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去解決項目中的核心問題。另外,此過程中本科生可以很好與師兄師姐建立很好感情溝通,與師兄師姐一起經(jīng)歷失敗和成功。
指導老師在全體學生的指導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承”,同時也應注重“人為關懷”?!爸R傳承”可以讓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不斷增強,“人為關懷”則是體現(xiàn)學生人生價值觀、社會觀以及其他素質的提升。
高效培養(yǎng)機制的運行,必須有一定的制度作為保障。在長期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團隊制定和完善了一些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簽到制度》《實驗室電子資源管理制度》《實驗室資料共享制度》和《實驗室新生培訓計劃》等。
綜上所述,依托科研項目的主動實踐教學模式下,在一個項目中按照難易程度,將多個子課題模塊逐層向下分配。指導教師指導研究生,研究生帶領本科生,逐層向下指導,使訓練范圍更廣泛,參與訓練人員的精力更加集中。整個團隊要隨著時間逐步推移,老生畢業(yè)或進入研究生隊伍,低年級新成員不斷被吸引,研究的梯隊始終保持平穩(wěn)運行,老師和學生專業(yè)技能得到高效傳承,新同學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 依托科研項目的主動實踐教學的成果
筆者及其團隊教師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用上述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農(nóng)業(yè)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和“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構建電子技術教學平臺”均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農(nóng)業(yè)機械學》自治區(qū)級教學團隊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曾獲得“石河子大學教學成果獎”。在指導大學生實踐競賽中取得了一些成績,近五年,指導本科生獲得4項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指導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項目)12項。指導學生參加多次校內外比賽,共獲得大學生“挑戰(zhàn)杯”科技競賽[12-15]等校級及以上獎項17項。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項目和科技競賽的訓練,參賽隊員獲得了較好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學工作取得較好成效。通過對參賽隊員的就業(yè)升學情況的追蹤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畢業(yè)后絕大部分人經(jīng)過繼續(xù)深造之后或直接進入到了各個科研單位、企業(yè)研發(fā)部門從事研發(fā)工作。這些學生大多數(shù)可以更快適應研發(fā)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和積累,企業(yè)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擁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學生的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曲寧,婁雯,虞冬青,等.大眾創(chuàng)業(yè) 萬眾創(chuàng)新[J].天津經(jīng)濟,2015(5):28-35.
[2] 何萬國,漆新貴.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及其培養(yǎng)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62-66.
[3] 代顯華,李忠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以成都大學為例[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8-10,24.
[4] 牛晉川,胡保全.論大學教育現(xiàn)狀與教育創(chuàng)新[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1):67-68.
[5] 董盈盈.關于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及其培養(yǎng)的研究[D]. 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07.
[6] 歐陽明,張英.教學設計研究: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視角[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1):35-40.
[7] 陳洪轉,胡海東.大學科技活動動態(tài)激勵綜合評價——基于研究型大學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74-80.
[8] 盧慧玲.適合初中生主動發(fā)展的校本科技實踐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9] 劉偉民,李耀剛,鄭愛云,等.以大學生科技競賽為抓手構建新型工程訓練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44):62-64.
[10] 馮長根.年輕科研人員如何走向成功(5)——談科研結果與立題[J].科技導報,2009(1):111.
[11] 宋建成,裘君英.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的探索——學生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J].杭州應用工程技術學院學報,2001(1):43-46.
[12] 楊澄葦.第八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新疆區(qū)競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2-06-10/231124568601.shtml.
[13] huawen.石河子大學 我校在第八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競賽中喜獲佳績[EB/OL].http://www.kaoyan001.com/yizhanshi/2012/1225/2631117.html.
[14] 曹冠平,祝朋濤.石河子大學國防生喜獲全國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銀獎[EB/OL].http://www.mod.gov.cn/cadets/2014-11/13/content_4550975.htm.
[15] 中國青年報.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中國青年報[EB/OL].http://mzqb.cyol.com/html/2016-02/03/content_204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