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江
【摘 要】美術課是初中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yǎng)為核心。審美教育以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內容。審美教育不是專指藝術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的心靈從無社會特征的人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世紀新人。這意味著它本身的倫理、知識、審美特征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緊密聯(lián)系,最終使受教育的人格趨向真誠、善良、美好。
【關鍵詞】美術教育;方法探討與實踐
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如何完成美術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規(guī)律,并具有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一中心任務,使之成為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個有機因素。筆者認為,不僅要開設開展好美術課程和各種課外活動,更要加強對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術教育中諸多弊端,確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學方法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從而達到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學方法是關系到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何況時下是一個個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同的青少年,家庭、社會、學校的多種影響縱橫交錯,在每個人身上發(fā)生綜合的效應,因而對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模式。筆者認為從“美術是視覺藝術,藝術本身是創(chuàng)造,藝術就是感情”這些本質因素出發(fā),引導學生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使眼、腦、手協(xié)調并用,建構合理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多元化的、開放型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來全面完善素質教育,這將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一、重感知的升華,讓學生在直觀感覺中提高“眼力”
人的智力結構主要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活動力等因素組成,其中觀察力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認識事物的一種能力。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觀察是思維的先導。它又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活動,也是美術教學訓練的起點。
當然,對于對美術尚處無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對象來說,這種“看”是需要引導的。幫助引導他們直接地憑視觀察、親自體驗,增強形象的概念。對物象形成心靈感悟和建立某種精神意味。使他們親身對作品的感知思維得到珍惜。教師應根據(jù)《大綱》內容安排一些靜物、工藝作品和有審美價值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作為教具,讓他們從真實的作品里獲得結構、體積、色彩、質感、比例等藝術語匯的感知,在此基礎上,使他們進入理性的分析,進而通過心理心靈的感悟,以獲取對象的精神意味。這種教學生“看”的教學方法的過程,是從生動的審美直觀到對應的語言表述的過程,是讓學生從對象個別特征到整體形象的把握過程,從而提高他們運用形象表達對美的感受能力。
二、讓臨摹轉向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審美教育的最高目標。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為發(fā)展理性認識的內容,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臨摹教學是必要的。我們承認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照葫蘆畫瓢,何況國內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術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與原作比欠準確,也無法達到臨摹目的。長期的“照葫蘆畫瓢”不但破壞了學生感知認識,而且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即便在美術高考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
提高思想,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教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的積極作用。當然學生的發(fā)展是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種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觀點,這就是受教育者一種獨特的思維想象的開端,也為創(chuàng)造能力奠定了基礎。一個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想象力就是最可貴的能力。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就必須培養(yǎng)想象力。
三、發(fā)揮欣賞教學作用,培養(yǎng)學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個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須體驗的心理過程。情感作為人類美好行為的內在升華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識與道德之中。美育的實質是情感教育。情感構成了藝術的審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初中生的情感與學習的興趣,必須在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手段上,安排欣賞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幻燈、電影電視、講座、參觀等現(xiàn)代化教學途徑,利用文學性的語言表述,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他們既陌生又有興趣的不同風格的作品。讓他們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內涵,色彩變化、筆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們的想象潛能,拓展思想,通過提高欣賞能力,從而達到在耳聞目睹的情境中將自己的情感自覺的傾注在技能訓練過程中。
總之,新的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應該從塑造人的角度來探索,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個性發(fā)展,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培養(yǎng)開拓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和各種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審美教育緊密結合,既適應于辦學條件有限的城鄉(xiāng),也適應辦學條件好的初中的美術課堂教學。學生因人而異,自備簡易道具,因地制宜,在教室里擴大審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