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利平
【摘 要】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有效的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使得我國經濟市場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寬松的發(fā)展過程中,稅務會計工作逐漸脫離了財務會計的管理,差異越來越明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只有積極對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明確差異,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差異化
經濟體制的不斷發(fā)展變化,推動了我國財會制度和稅收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在兩種制度不斷發(fā)展和變革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分離狀況。稅務會計工作是近年來形成的一種邊緣學科,能夠有效地將稅收算法和會計工作作為一個整體來協(xié)調分析稅收收入與會計收入之間的差異,從而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
一、增值稅的差異分析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增值稅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處理過程中存在很多差異, 主要包括:計量方式的不同、確認時間地點的不同、確認條件的不同存在差異所造成。
1.計量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增值稅收在征收過程中,主要是以商品貨物作為主要的征收對象,在每一件商品采購計量過程中,或涉及到抵扣款項和不抵扣款項,都是計量方式的不同,另外,。例如:某企業(yè)進口了一批衣服,進購價稅收合計為12300元,其中包括了進項稅額2091元,銷售額60000元,銷項稅額為8717.9元,因此,該商品的增值納稅額為6626.9而不是2091元,更不是8717.9元,這種計量方式屬于財務會計計量方式。稅務會計計量方式是對每一筆進行記錄,不存在抵扣款項的計量,最后的財務會計以及稅務會計計量方式不同,但是不會對相應的核算工作造成影響。其中最根本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計量方式的不同,但是相應的計算結果卻存在一定的統(tǒng)一性,驗證了會計學存在辯證的關系。
2.采取折扣的方式銷售貨物
在實際的工作中,納稅人都采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相應的銷售額的折扣款項是開在同一張發(fā)票上,工作人員就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銷售額計算相應的增值稅;如果折扣額和銷售額不在同一張發(fā)票上,就不能進行相應的計算。例如:A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銷售貨物9000元給B,但是由于兩者長期合作,A給予7折優(yōu)惠,并且給B開了一張發(fā)票,然后將銷售額和折扣額開在同一張發(fā)票上,因此,B在計算增值稅時,就能夠抵扣此折扣,在此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
3.包裝物押金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納稅人在銷售貨物的同時,將包裝物租賃給對方,并且收取一定數量的押金,押金在計算過程中屬于財務計算,如果將其分開,就不會進行銷項數額征收;但是在規(guī)定期限內,對方不能及時的將包裝物歸還,押金將會被財務會計算入到營業(yè)額或者其他收入;但是對于稅務會計來說,依舊按照原來的方式進行計算。
二、稅收上的差異分析
通常來說,稅收上的差異具有一定的永久性以及暫時性;其中,永久性主要指的是:稅前利潤計算的方式不同,所謂的稅前利潤主要是根據企業(yè)的實際收入以及相關費用進行計算,但是,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由于計量方式的不同,在后期就會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差異, 被稱之為永久性差異;所謂的暫時性差異指的是在后期能夠出現(xiàn)逆轉,能夠挽回的、或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消除差異,稱之為暫時性差異。文章主要指的是暫時性差異在財務會計以及稅務會計中存在的差別。財務會計在計算過程中的賬面價值大于稅務會計的計算基礎,就會形成一定的差異。
三、時間核算差異
在企業(yè)發(fā)展運行中,獲取利益或者發(fā)生虧損,在財務會計中會將其當做是當期收益,但是在稅務會計中,會對其進行分攤,但是還存在一些相反的情況。例如:某企業(yè)年終金融交易資產交易市價是180000元,成本是230000元,該企業(yè)賬面價值是180000元,但是計算基礎是230000元,暫時性差異是50000元,企業(yè)在最終利潤計算過程中,應該將差異核算帶入到其中,然后在進行計算。財務會計計算一般采用的是歷史成本核算,并且依據業(yè)務的不同也可以進行計算,還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現(xiàn)值等進行計算。但是在此處,由于各種原因,務必應該采用歷史成本。
四、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差異協(xié)調對策分析
1.加強理論研究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積極加強對理論的研究,才能構建完善的會計核算機制。在實際的理論研究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加強對核算原則 、核算模式 、核算方法等相關工作理論的研究,還要明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之間存在的辯證關系,才能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保證財務工作的合理性。另外,工作人員還應該積極對其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平衡點,能夠實現(xiàn)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推動我國市場經濟調制改革工作的發(fā)展。
2.加強行政手段的參與力度
稅務會計主要是服務于國家。因此,在實際的核算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法律性,但是使得財務會計在核算工作中處于一定的被動局面。一方面,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該加強國家行政手段的力度,在經濟體制考慮的同時實現(xiàn)對兩者關系的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企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其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使其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能夠有效減少兩者之間的差異,保證相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定期開展專業(yè)知識競賽、專業(yè)知識培訓班等,向工作人員傳輸一些新的思想,才能保證工作質量。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積極對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增值稅的處理差異進行分析勢在必行,明確其中的差異,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處理方式,才能保證企業(yè)稅收的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推動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黃巧玲.我國稅制與財務會計業(yè)務處理的差異分析[J].致富時代(下半月),2009,(11):76-77.
[2] 王一然.從增值稅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J].北方經貿,2015,(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