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錄德
【關鍵詞】 體育教學;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69—01
《體育與健康》標準正是從水平目標、單元計劃、課例評析來研究怎樣將體育課程改革落在實處,收到實效。而目前部分教師在實施這一過程中卻面臨一些困惑,尤其是在體育實踐課中無從下手,進而出現理論與實踐的不協調。“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點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啟發(fā)者、咨詢者的角色。“教學創(chuàng)新”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教師再造、落實,形成全新的“教師團隊”,而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實施的成敗。本文就如何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以下建議。
一、從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內容上下功夫
1. 明確教學目標。提倡讓學生在從事運動的過程中體驗各種運動的不同樂趣,使學生認識這項運動,并熱愛這項運動,把運動本身作為重要的目的。
2. 在教材內容上,主張體育教育以運動中的樂趣類型來分類,重新構建教材體系。
3. 在教學方法上,主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防止千篇一律的僵死的教學氛圍。通過運動的多種樂趣,達到“汗”、“會”、“樂”的教學效果,關注學生學會自主地學習和鍛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鍛煉習慣,讓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
二、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為依據
1. 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學只有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為依據,同時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學習、生活、鍛煉的具體條件來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才是科學的、可行的。因此,必須結合教師和學生及學校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資源,或自己開發(fā)的器材資源的具體情況去實現。
2.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需求參與體育活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條件,讓學生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體育學習的基本方法,逐漸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學生將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集體的運動參與過程中表現良好心理品質、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3. 對一些競技運動項目進行適當的改造。為了適應學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一些競技運動項目進行適當的改造,如簡化規(guī)則,降低難度等。同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如輪滑、街舞等)。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或其他有條件的地區(qū),還應該挑選、整理一些民族民間體育活動項目引入課程教學,以增加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在學習一項內容時,如有的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該項內容的動作,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練習其他動作,或讓其協助教師指導別的同學練習,以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1. 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和根據動作示意圖進行模仿練習,提倡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并鼓勵他們提高自學、自練能力。
2. 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學生自學、自練的基礎上,可以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觀察、相互幫助、相互糾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提高發(fā)現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
3.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競爭力以及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學習。
4. 通過布置適當形式的家庭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以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
5. 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
6. 發(fā)揚教學民主,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一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以適當的方式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這樣既可以把學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又可以使師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不斷改進教學工作。
四、加強對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關注,促進學生運動興趣的保持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教師應該特別注意研究的重點。中學階段教學可根據學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強的特點,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運動習慣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編輯:王金梅